瑪麗蘇

瑪麗蘇

瑪麗蘇是文學界的一個新生流行語,Mary Sue的音譯,Mary Sue即在一些文學作品的同人文中虛構出一個真實劇情中沒有的主角,此主角往往過度“完美”,與真實劇情中的高人氣角色全都糾纏不清、關係複雜,往往受到主角的關注。現在,瑪麗蘇還不光指同人文作者的自戀心態現象,也指其創作作者的心理現象。另外,也不僅限於女性作者,對於男女作者皆有的這種心態現象,統一簡稱為 “蘇”(Sue),以男性為主角的蘇文被稱為“湯姆蘇”或“傑克蘇"。

原出於國外的同人小說圈。1973年,保拉·史密斯(Paula Smith)創造了一個名叫Mary Sue的虛構女主角在自編的科幻同人文里大肆想像,就此聲名遠揚。這個虛構名字也成為了具有代表性的心態名詞。儘管瑪麗蘇一詞來源同人文,但現今,瑪麗蘇不僅出現在同人界也出現在原創界。

隨著網路文學被大量搬上銀幕螢屏,瑪麗蘇隨之也進入了影視界。 隨著時代的進化,瑪麗蘇也不再局限於直接的“完美”定義,大致分為“完美蘇”和“平凡蘇”兩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麗蘇
  • 外文名:Mary Sue
  • 近義詞湯姆蘇(又稱傑克蘇
  • 特指:自戀、自大、脫離現實邏輯的作者心理影射
  • 出處:原出自小說,後發展至影視及ACG文化圈
  • 來源:保拉·史密斯自創的同人角色
  • 性別:女
  • 起源:保拉·史密斯(Paula Smith)
  • 出現時間:1973年
  • 典型特點:外貌、性格、三觀等人格素質過度“完美”
  • 偽蘇特點:人物名奇葩且難以理解;頭髮、眼瞳或體質分泌物均為七彩色
標準含義,原詞出處,分類,人工雷,天然雷,全能蘇,平凡蘇,配角蘇,同人蘇,劇情蘇,偽反蘇,專業解讀,瑪麗蘇爭議,

標準含義

瑪麗蘇還不光指同人文作者的自戀心態現象,也可用來指原創文作者的自戀心態現象。是作者為了滿足自我欲望(通常是戀愛欲、財富欲、權利慾、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和虛榮心而創造的自我替代品。儘管瑪麗蘇一詞來源同人文,但現今瑪麗蘇不僅出現在同人界也出現在原創界。因此同人和原創都可能有瑪麗蘇,主角和配角都有可能是蘇。
同人文中瑪麗蘇的大致定義為原創人物和原著人物擅自篡改原著設定,破壞原著世界觀
一個角色是否蘇,和作者的文筆毫無關係。我們可以將文筆看做包裝,文筆差很容易穿幫,而文筆越好包裝越華麗越具有迷惑性,越容易讓讀者產生“這個角色我喜歡,所以不是蘇”的想法。因此,判斷一個角色是否蘇,必須探究這個角色的創造目的。不要僅僅依據表象將瑪麗蘇等同於有能力、受歡迎、人緣好。現今許多讀者在瑪麗蘇一詞上的分歧也正是因為如此。
通常類似勾搭高富帥這樣女性化欲望的角色一般會稱為瑪麗蘇,以坐擁後宮佳麗三千和個人英雄主義這樣男性化欲望的角色則稱為湯姆蘇/傑克蘇。
這類作品緊緊抓住了普通人渴望浪漫和逆襲的潛意識,可以將自己投射到男主角或女主角身上,享受虛擬的快感,而這在兩點一線貧富差距巨大的現實生活中太難遇到了。影視作品的存在,就是為普通人白日造夢,寫得高明編得合情,那是作者編劇的功力深厚,沒什麼好鄙視的。我們不能忍受的是那些胡亂拼湊連自圓其說都做不到的作品,多看幾眼都渾身痒痒到恨不得自己也穿越為陰險女二號、臉譜化反派,反過來打擊主角團體。
與其說討厭瑪麗蘇,不如說是對惡俗劇情、上帝視角、單調人設、作者自戀心態和三觀扭曲的厭惡。蘇文不一定全都是爛文,但是蘇文中確實有一大部分的爛文。這是因為瑪麗蘇的本質就是作者本人在一場“美夢”中的自我替身,若將帶有強烈主觀感覺與自我意識的“我”作為主體進入故事本身,就很難寫出“我”這個角色全方位的個性,尤其是缺點的塑造。這樣的角色沒有任何緩衝地帶,非常容易成為王婆賣瓜,淪為徹底的自娛自樂、刻意噁心讀者與觀者的產物

彩虹色眼睛是某些瑪麗蘇的特點彩虹色眼睛是某些瑪麗蘇的特點

原詞出處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於科幻題材影片的普及和科幻小說的風靡,出現了一群以同人化科幻小說為愛好的領軍人物。但其作品質量參差不齊,更有一些完全是為了讓自己過把癮而自我帶入進原作,進行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經歷的意淫之作。
瑪麗蘇
1973年,冬粉雜誌編輯保拉·史密斯(Paula Smith)以“Mary Sue”作為女主角惡搞了一篇《星際迷航》同人小說——《星際迷航傳奇》,集合了當時所有自我意淫的元素,將女主人公Mary Sue塑造為偶像闖入這個世界的完美女性,非但以自己的才華拯救了全人類,還憑藉美貌與性感擄獲了所有男人,更加難能可貴的是,以Mary Sue的聖潔,並沒有猶豫徘徊在各大男主角之間,而是在拯救世界後悽慘哀怨地死去。
自此之後,瑪麗蘇終於成為了一代傳奇。
瑪麗蘇

分類

人工雷

故意模仿蘇文並大多加以誇張化、歪曲化,使文章達到更典型、更令人厭惡的效果,通常使用這類寫作手法的目的分兩類:
  1. 一些反蘇黨故意寫來給大家娛樂當個笑料;
  2. 對於瑪麗蘇抱有極端厭惡牴觸情緒的人寫來噁心普通人並促使他們加入反蘇行列。
(此類又被稱為黑蘇文,不論對普通人還是瑪麗蘇都充滿惡意,這種行為不予提倡)
總的來說是作者故意為了騙點擊量、人氣回復或者純粹娛樂而寫的,被稱之為偽蘇。
經典舉例:人工雷作者姜薇創作的雷人神作《冰櫻之淚》,筆名冰雅蝶雪戀,後因此文一雷走紅後譽為“公主殿下”。
瑪麗蘇

天然雷

與人工雷對應,也就是說作者還沒意識到自己蘇,沒有特定的年齡段,從態度上可以分為知錯就改型和毫無悔意型。
知錯就改型的天然雷在收到讀者的反饋後會傷心一段時間,未完結的就此封筆不再繼續,或者鎖文。一般見於中、低齡天然雷。這些低齡的天然雷一般用字也很粉嫩,如果他們覺得有很多華麗的名字想用,一般是給一個人物取一大堆名字,而不是取一個很長很長的名字。一般只有低齡天然雷才會出現七彩霓虹燈的配色,其實七彩和變色在瑪麗蘇里,都不是特別常見。
低齡天然雷的篇幅通常很長,劇情很拖,重點在於表現女主角的萬人迷,眾美男對女主角的迷戀,而不是H,言情跟種馬不一樣,首要主題不是H,往往一大堆人愛上女主了,但只有個位數跟女主H過。
而毫無悔意型的天然雷在被指出時不但拒不承認蘇,並且面對反對意見時態度極其惡劣,以高齡者居多。和低齡天然雷相比,高齡的天然雷更加善於隱藏,名字不見得誇張;整體文筆明顯優於低齡層;由於其隱蔽性而不易被察覺,往往比低齡天然雷擁有更多冬粉。
由於蘇粉和一些對瑪麗蘇認識不深者的追捧,此種天然雷作者通常自我感覺非常好,且會依仗自己的冬粉群對反對者進行打壓。該類型天然雷中不乏一些名氣很大很響,冬粉數量巨多的作者。
作者憑主觀意識創造出一個完美角色,集一切高尚優點於一身,是劇情的絕對中心,作者與周遭萬民的寵兒。出於人類追求完美的心理需要,這種蘇成為最常見的瑪麗蘇形象出現在各種作品中。
在不成熟作者筆下,則成了毫無缺陷的人。這樣的角色隨著情節肆意扭曲性格,令人產生一種神的錯覺。

全能蘇

這類角色與完美蘇不一樣,她會有缺點,初始地位甚至不高。多半出現於重生文、穿越文、NP標題文。
原來常常被誰虐待,後來女主穿越或者重生後,立馬變得堅強獨立,有勇有謀(原本嬌弱無力的體質在正文開始後的第一時間立馬變成怪力奇葩),把以前害自己的都收拾乾淨,打著向某某人群復仇、遺忘哀傷過往等旗號放飛自我,並偽裝身份當了擁有一系列獨特名聲的風雲人物。而所有原本與自己有牽扯的配角也就此變成空有外表,除了吃喝拉撒、專門與主角(含與主角有好感的小團體在內)互斗外什麼正常事情都做不好的惡毒炮灰。
同時,作者會賦予她長相絕美、三商超高(自稱)、氣質高貴、人格魅力蠱惑誘人、萬丈金主平地起等光環。男人女人的活她都會幹,幾乎沒有她做不成的事。儘管作者再三強調她地位當時仍然多么低、年紀/戰鬥力多么多么小,到後來依舊有無數喜歡她的王爺、尊神、天帝、大臣、皇上、太子等異性,而她則對他們假以辭色或放蕩留情,最終挑一個地位最高、長得最帥的人結合,以達到提高社會美名或滿足“女主與一位/所有男主一生一世1/N雙人”的目的。
瑪麗蘇

平凡蘇

這樣的蘇通常最開始被塑造的平凡、毫無閃光點的女孩,甚至可能在某方面比常人要有缺陷(外貌、性格、家庭教養、三觀傳染等),但經歷過某種事件(如穿越、轉學、死後重生、易容化名、NPC助推等)會立刻變成眾人焦點。
與完美蘇不同,這種蘇設定的男主大部分被貼有所謂的“皇室”、“花心”、“冰山”、“X草”等標籤,放著一堆身世教養皆正常發育的女孩不要,主動接近平凡蘇。而平凡蘇身邊一定圍繞著包括男主在內,超過兩個以上的絕世美男子。
很多作者也知道過於神化主角會被人說成是瑪麗蘇,於是開始採取迂迴戰術,他們不再正面描述主角如何,而是開始拚命給配角們開金手指,他們會給主角配給多個具有“旁人絕對沒有唯我一枝獨秀”技能(權勢、容貌、財富、血統甚至十八輩祖宗的身家等等一切你能想到的東西)的配角,然後讓這些配角如眾星捧月一樣主動跟主角糾纏不清,哪怕最後他們所擁有的東西統統都成了誇誇其談的紙老虎或主角外掛,照樣心甘情願。

配角蘇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這類作者通常把這類角色作為自己的隱射,但因為不想被噴,所以就把自己的隱射作為了配角,然而這些配角往往會變得喧賓奪主。
與純粹塑造失敗的角色不同,這種蘇擁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有的作者會賦予這種蘇非常搶眼的相貌、背景設定,試圖在文章中不斷地彰顯自己的存在感。比如很搶眼的登場,比如在一些配對已定的文章中一再描寫他對主角重要性,描寫主角有多么愛他,甚至至死都對他念念不忘,比如各種重要劇情里一定要插一腳,並一定要凸顯其在劇情中的重要性。一般來說耽美文中的配角蘇比較容易被發現。
瑪麗蘇

同人蘇

極端情況在於作者不僅蘇、拆官配、ooc角色還喜歡抹黑原著角色——例如黑女主,她們的黑法往往是套上原作中未出現或表現並不明顯的莫須有罪名,寫一些原作女主一般不會去做或是原著全文沒做過的事情,例如原著女主背後設套陷害同人女主,把同人女主推下樓或背黑鍋趕出門等等。
然而這類作者最大的通病都是一邊說原女主多么柔情可欺多么楚楚可憐,一邊往原著女主身上套上惡毒女配慣有的BUFF;一會說原女主肆意開掛、情人無數,自己筆下的同人女主卻在桃花滿天飛、後宮三千的時候強行解釋其中的“理所應當”。黑原女主不僅可以讓自己筆下的女主名正言順搶走男主男配,還可以自由發泄自己對原著女主的不滿與偏見,成為一些站隊半邊倒的同人段子作者、讀者最喜歡的做法。
這類作者往往是影響最極端惡劣的,大多數沒有看過原著或是三觀未完全成形的低齡蘿莉基本容易被帶歪,跟風黑女主。

劇情蘇

從創作角度而言,這類不算特別蘇,因為她們只不過是作者“情節決定人物性格”的犧牲品。具體而言,可能是作者一開始情節架構有問題,因此決定犧牲一個人物B之類的小角色來擺脫困境。可是B的性格又沒有設計完全,於是接下來碰到其它情節問題,再請B出來解決,寫著寫著就讓這個角色就成了“在恰當的情境展示恰當的性格特徵”,整體的性格被扭曲,B也就蘇起來了。
劇情蘇劇情蘇

偽反蘇

由於某些偽蘇文的誤導,這類很多所以單獨提出。
大多數是自認為脫離瑪麗蘇的青少年男女,其實不然。不一定會去寫文,但在文里一般會以喜歡某個配角為由而把主角貶得一文不值,即使配角比主角還惡毒、殺人如麻,他們依舊喜歡配角。相比蘇粉他們顯然認為自己是對的,以反蘇為藉口不分青紅皂白對一些作者及其作品進行攻擊的讀者。不會以溫和的口氣去教育,而是直接就去嘲諷,很少做到真正的脫離蘇。
另一則是其他文的冬粉,對於同類型的文通常不認同,通常在討論一篇文的時候他們會說:我還是去看xxx的文吧。可以看出他們是想推薦,畢竟一文的冬粉通常都會討厭的另一文,所以還是先審視一下自己吧。

專業解讀

瑪麗蘇多源自於自戀幻想
瑪麗蘇女主角何以成為影視劇的最愛?《家的N次方》的編劇胡非子接受採訪時表示:“其實這種女主角都來自網路小說作者的筆下,而且以女性作者占絕大部分。”青年導演石磊表示:“這種劇能滿足年輕男孩女孩的情懷,滿足個人英雄主義,像古裝戲和穿越劇女主角一定不能太強勢,否則缺少橋段,導演就拍不下去了。這樣的瑪麗蘇劇情形成了一定套路,所以最近很熱。”
追求完美的心理本能
追求完美的心理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但實際生活中卻難以擁有絕對的完美,一位女士再漂亮,她也無法傾國傾城,一段愛情再動人,它也無法真的感天動地,瑪麗蘇電視劇則填補了這種心理:女主角總有一處是完美的,她或者才智過人,或者相貌動人,最重要的是,女主角的完美愛情不會有柴米油鹽。
對欲望的虛擬滿足
瑪麗蘇電視劇的流行,實際上在心理學上來講,與欲望有關。受道德倫理的束縛,以及現代社會所限,人類真正的欲望是無法獲得絕對滿足的,女人再美,也無法得到所有男人的愛;生活再富裕,也無法真正做到十指不沾陽春水;愛情再幸福,也沒辦法像瑪麗蘇電視劇里那樣歷經磨難終不悔……而這些對一切美好的無止境的欲望,最終都會在瑪麗蘇電視劇中獲得虛擬的滿足。因此,除非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否則一般來講對現實生活越不滿,欲望越難以滿足,瑪麗蘇的心理就會越嚴重。
生命中的遺憾可以在戲中獲得安慰,體現了一種心理補償,現實生活中這么完美的女孩不多,塑造一個出來可以滿足男觀眾的渴望,也滿足女孩子的夢幻心理。廣州向日葵心理諮詢所專家胡慎之也認為,“瑪麗蘇”熱折射的社會心理是多元的 ,“無論是作者還是觀眾都有一顆少女心,她們有很多未竟的夢想,生命中有太多不能自我實現的遺憾,可以在戲中獲得安慰,體現了一種心理補償”。
瑪麗蘇令人反感?
瑪麗蘇是個刻薄的詞,它滿足了作者和觀眾的自我帶入感,但也容易引起反感。大部分的瑪麗蘇都反映了作者對自己的完美想像或寄託。瑪麗蘇大行其道之時,又出現了反瑪麗蘇,意思就和字面意思差不多。大部分反瑪麗蘇人士初衷都是瑪麗蘇寫手的作品中人物設定不符合邏輯、讓動漫人物不符合本身性格、文筆稚嫩又不會悔改、討厭蘇文作者性格而建立的。
在國外,瑪麗蘇和傑克蘇的擁躉們基本都是青少年,而國內患者的平均年齡則要大得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瑪麗蘇和傑克蘇的泛濫,不僅僅是影視現象,更是一個可供社會學者研究的課題。

瑪麗蘇爭議

據CNNIC的統計,中國同人圈以14歲到18歲的青春期少女為主。對瑪麗蘇接受無能的成年人可以撫膺長嘆了:我們果然屬於兩個世界。因此,國內同人圈作者對創造少女形象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我們可以在本土瑪麗蘇同人文中看到每個少女都有過的白日夢幻想。
“瑪麗蘇”作為一種極其獨特的藝術,價值簡直挖掘不盡。
不要歧視自戀,自戀往往是藝術創作的動力
瑪麗蘇稱霸螢屏多年,但是瑪麗蘇式的自戀,並非它的原罪。同時,人人也都希望自己能夠走上人生巔峰。舉個例子,男生們比較愛看武俠小說,裡面的主角多半英俊瀟灑,武功天下無敵,這也是“瑪麗蘇”的一種。換句話說,在文藝創作里,自戀是必不可少的。作者必然會把自己的人格投射到人物身上,或者希望成為所嚮往的對象。
心理學家,《性心理學》作者靄理士認為,白日夢被他視為自戀形式的一種,他對此作了更為精微的描述:白日夢的方式也不止一種,而其主要的方式可以叫做“連環故事”的方式。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自戀發作時,他/她往往會以自己為中心,編制一個故事。這種白日夢在一些作家手中,就成為創作的動力。
瑪麗蘇最大的錯不是自戀,而是沒!文!化!
早在1999年的美國文化協會會議上,PatPflieger做了一篇名為《好得令人難以置信:瑪麗蘇的年》的報告。她認為“瑪麗蘇”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以女性為主角的言情小說中。
換句話說,就是作者既自戀又沒文化沒才華,只能將自我欲望表達得如此膚淺、簡陋甚至滑稽。儘管“瑪麗蘇”是一個及其失敗的主角,過度的美麗、過度的才華、過度的幸運,這些都讓讀者無法感同身受,從而為這類創作帶來了尷尬。
但在現實中,瑪麗蘇仍舊存在著一大批冬粉。這種YY式的幻想,依賴青春期少女對理想愛情的幻想和對理想生活狀態的憧憬。純粹真空式的愛情、唾手可得的尊貴地位和優越的物質條件在瑪麗蘇的世界都是常態,但在現實中每一樣都是不那么容易的。
正常的成人有自戀的需要,持續終生的自戀會轉化成各種形式。人們希望被關注,而瑪麗蘇提供了舞台。在瑪麗蘇作品中,萬能的“我”的存在能迅速讓人們的自戀情結移情,這個“我”是完美無瑕而又強大無比的,“我”是“瑪麗蘇”中永恆的主角,甚至是世界永恆的中心。這或許更像是一種“精神勝利法”式的關於“成功”的白日夢幻想。它給大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滿足和心理期盼,原本只能偷偷寫在日記本上或者空有幻想的“白日夢”竟能夠在小說上、螢屏上大放異彩,這份瑪麗蘇情結通過影視劇作品便能輕而易舉地找到大批的共鳴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