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安娜·穆爾

瑪麗安娜·穆爾

瑪麗安娜·穆爾(Marianne Moore,1887-1972)20世紀美國重要女詩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麗安娜·穆爾
  • 外文名:Marianne Moore
  • 出生日期:1887年
  • 逝世日期:1972年
生平,風格,作品,榮譽,

生平

瑪麗安娜·穆爾1887年11月15日出生於聖路易斯。她的父親是個工程師患有神經衰弱,住進了精神病院。她從小在做長老會牧師的祖父家中長大。祖父給她灌輸了一種強烈的道德觀,教她懂得了個人的重要性。她的母親瑪麗·沃勒愛好文學,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教師,深受學生喜愛,她的文學趣味,她對語言的挑剔與講究,極大影響了摩爾的語言品味。
1948年的瑪麗安娜·穆爾1948年的瑪麗安娜·穆爾
她曾在賓夕法尼亞州的麥茨哥學院讀書,後來又就學於布拉茵莫爾學院,曾與H·D·(希爾達·杜利特爾)是同窗學友。1909年畢業後,她進入一所商學院讀了一年,而後在賓夕法尼亞州卡萊爾的美國印地安學校。教過五年速記學。此時意象派在倫敦很活躍。儘管穆爾否認意象派的作品對她有直接影響,但她也象意象派一樣注重語言的精確和非人格化的表現手法。她的一些早期作品刊登在意象派的期刊《自我主義)上。H·D·和她的朋友布賴爾出版了穆爾的第一本書《詩集》(1921)。這二十四首詩於1924年以《觀察》為名重新刊印過。那時她正在紐約公立圖書館做助理員,1925-1929年任文學雜誌《日晷》的編輯,為這個半月刊撰稿的人有康拉德·艾肯、托瑪斯·曼、T·S·艾略特等人。。1929年後她開始全職寫作。

風格

她的詩歌以其獨創性、諷刺性幽默、鮮明的形象和嚴謹的形式而著名。其描寫鮮活而準確,常對事物進行不同尋常的比較,比如人類的思想與昆蟲的翅膀。其作品另一個鮮明特色是強烈的感情和對筆下描寫對象的深切尊重,不管這對象是一個壘球隊員、一條魚,還是一個噴泉,但卻從不多愁善感。其詩歌韻律的安排也是越出常規的。詩句中重音的數量並不固定,卻有固定的音節數,也就是說:一個詩節中的每行詩句都有同樣多的音節,與同一首詩中其他詩節的詩句形成呼應關係。

作品

她的其他詩作還有《詩歌》(1921年);《觀察》(1924年);《穿山甲》(1936年);《歲月是什麼?》(1941年);《然而》(1944年);《噢,做一條龍》(1959年);《北極的公牛》(1964年);《詩全集》(1981年)。《拉 封丹的寓言》(1954年)是其譯自法文的譯著。《瑪麗安.摩爾散文全集》出版於1986年。瑪麗安 ·摩爾於1972年去世於她紐約的家中。

榮譽

她的作品曾獲得各種獎勵:日晷獎(1924)、里文頓獎(1935)、哈斯多獎(1935)、博林根獎(1951)以及普利茲獎(1952)。
1951年出版的《詩選集》,連獲普利茲詩歌獎,國家圖書獎和伯林根詩歌獎。1968年她榮膺“國家文學勳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