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玉茶

瑪玉茶

瑪玉茶產於南綠春哈尼族自治縣的瑪玉茶場。是雲南省新創的優質名茶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瑪玉茶
  • 產於:南綠春哈尼族自治縣
  • 全年霧日:達90天左右
  • 氣候:溫和
基本簡介,生物特性,茶葉分類,採摘工序,品質特點,工藝特點,發展過程,茶葉功效,興奮作用,利尿作用,強心解痙,抑制動脈硬化,抗菌、抑菌,減肥作用,防齲齒,抑制癌細胞,沖泡方法,茶史追溯,茶區環境,所獲榮譽,相關傳說,

基本簡介

產於雲南紅河州綠春縣牛洪茶場。該場地處海拔1500米的高山上,境內古木參天,雲霧瀰漫,全年霧日達90天左右,相對濕度80%,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6℃,有效積溫5470℃,土壤肥沃,腐殖質含量豐富,極利茶樹生長。茶園位於黃連山麓,海拔1100—1300米。前有瑪玉河,長流不息,故取名瑪玉茶。現在的瑪玉茶,採用烘青製法。常泡瑪玉茶,茶具一般不起茶垢。1980年和1981年被評為省名茶之一。
瑪玉茶瑪玉茶

生物特性

瑪玉茶C.sinensis var.pubilimba cv.Mayucha
又名螞蟻茶。有性系。小喬木型,大葉類,中生種。二倍體。
產地及分布:原產雲南省綠春縣騎馬鄉瑪玉村。主要分布在該縣。雲南紅河州其他產茶縣有栽培。 特徵:樹姿直立或開張,主幹顯,分枝較密,嫩枝茸毛多,葉片上斜狀著生。葉片特大,長橢圓或披針形,葉色淡綠,葉身內折,葉面隆起,葉緣微波,葉尖漸尖,葉齒粗淺,葉質軟,葉脈多達10~19對。芽葉淡綠色,茸毛多,一芽三葉百芽重167.0g。花冠直徑4.2~6.1cm,花瓣6~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4)裂。果徑3.0~3.5cm,種子棕褐色,種徑2.Ocm。
特性:芽葉生育力強,持嫩性較強,新梢年生長5輪。春茶開採期在3月上旬,一芽三葉盛期在3月底。產量高,比當地群體種高20%以上。春茶一芽二葉乾樣約含胺基酸2.5%、茶多酚33.3%、兒茶素總量23.1%、咖啡鹼4.7%。適制紅茶、綠茶。制瑪玉茶,品質優。抗寒性弱。對咖啡小爪蟎為弱抗。結實性強。
適栽地區:雲南南部茶區。
栽培要點:深挖種植溝,施足基肥,育苗移栽採用雙行雙株或雙行單株種植,每667平方米 植3000株左右,嚴格多次低位定型修剪。注意預防凍害。

茶葉分類

瑪玉茶按原料等級和製作工藝分為特級和普通級兩種。
特級瑪玉茶選用發育健壯、初展完整的一芽一葉瑪玉鮮茶為原料,經殺青、初揉、初乾、復揉、烘焙、揀剔等工藝精製而成。
普通級采瑪玉茶一芽二至三葉,以雲南大葉茶烘青製作工藝進行加工而成。
瑪玉荼由過去單一的產品發展為系列產品,有瑪玉銀針、瑪玉茶、夢之春、千里香、七葉參、炒青、綠茶、雲霧等。其中瑪玉茶曾連續三屆被評為雲南省優質名茶,瑪玉銀針被列為首屆“昆交會”指定產品。

採摘工序

瑪玉茶採摘細嫩,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採回的鮮葉經過精細的揀剔,剔除病蟲葉、變態葉和雜質,薄瑪玉茶攤在竹匾上,放在陰涼處,使其蒸發一定水分,去除青草氣後再行炒制。炒制的主要工藝有殺青、揉捻、炒二青、炒三青、提毫五道工序。其中炒制手勢的靈活運用和鍋溫的控制是使瑪玉茶外形美觀、內質優異的關鍵。

品質特點

瑪玉茶選用當地瑪玉茶樹良種,具有芽頭重實,葉質肥厚柔軟,茸毛特多的特性,且內含成分豐富,為瑪玉茶品質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成品外形條索肥碩重實,色澤墨綠油潤,鋒苗秀麗,銀毫顯露,湯色清澈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鮮爽,帶蜜糖香味,葉底柔嫩勻亮。常泡瑪玉茶的杯壁不起茶垢,被稱為不起茶垢的綠春瑪玉茶,在名茶中獨樹一幟。

工藝特點

瑪玉茶的品質特點是,外形條索緊結重實,白毫顯露,香高持久,滋味鮮爽濃厚,伴有蜜糖香味,湯色黃綠清澈,葉底嫩黃勻整明亮。更有趣的是,常泡瑪玉茶的杯壁不起茶垢,故被稱為不起茶垢的綠春瑪玉茶。有道是“高山雲霧出好茶”。得天獨厚的綠春自然條件賦予瑪玉茶天然的植物養分。瑪玉茶具有條索壯實、墨綠油潤、銀毫閃耀、經久耐泡、湯色如玉、清醇馥郁、回味雋永、杯不起垢等優異品質,在名茶中獨樹一幟。瑪玉茶含有蛋白質、胺基酸、生物鹼、有機酸、多酚類、糖類、脂肪等有效成分。有除煩去膩、解渴、明目、暖胃、提神、消食、散寒、解毒等作用,對人體十分有益。
瑪玉茶瑪玉茶

發展過程

瑪玉茶按原料等級和製作工藝分為特級和普通級兩種。特級瑪玉茶選用發育健壯、初展完整的一芽一葉瑪玉鮮茶為原料,經殺青、初揉、初乾、復揉、烘焙、揀剔等工藝精製而成。普通級采瑪玉茶一芽二至三葉,以雲南大葉茶烘青製作工藝進行加工而成。瑪玉茶由過去單一的產品發展為系列產品,有瑪玉銀針、紅河瑪玉茶、夢之春、千里香、七葉參、炒青、綠茶、雲霧等。其中瑪玉茶曾連續三屆被評為雲南省優質旅遊特產名茶,綠春瑪玉銀針被列為首屆“昆交會”指定產品。近幾年來,旅遊特產綠春瑪玉茶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主產瑪玉茶的紅河州綠春縣茶葉公司,為提高產品質量,在加強茶園和隊伍管理的同時,十分注重加工工藝和新產品的開發,使瑪玉茶在市場上保持了較好的競爭勢頭。紅河瑪玉茶的種植由以前田間地頭零星種植,發展為現在的大面積種植,目前,縣茶葉公司擁有茶園4400多畝,年產瑪玉茶近13萬公斤。產品銷往雲南省內外,遠銷摩洛哥、巴基斯坦、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
瑪玉茶瑪玉茶

茶葉功效

興奮作用

茶葉的咖啡鹼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幫助人們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瑪玉茶瑪玉茶

利尿作用

茶葉中的咖啡鹼和茶鹼具有利尿作用,用於治療水腫、水滯瘤。利用紅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強心解痙

咖啡鹼具有強心、解痙、鬆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是治療支氣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輔助藥物。

抑制動脈硬化

中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所以經常飲茶的人當中,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較低。

抗菌、抑菌

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於細菌,能凝固細菌的蛋白質,將細菌殺死。可用於治療腸道疾病,如霍亂、傷寒、痢疾、腸炎等。皮膚生瘡、潰爛流膿,外傷破了皮,用濃茶沖洗患處,有消炎殺菌作用。口腔發炎、潰爛、咽喉腫痛,用茶葉來治療,也有一定療效。
瑪玉茶瑪玉茶

減肥作用

茶中的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和芳香類物質等多種化合物,能調節脂肪代謝,特別是烏龍茶對蛋白質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維生素C能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所以飲茶能減肥。

防齲齒

茶中含有氟,氟離子與牙齒的鈣質有很大的親和力,能變成一種較為難溶於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給牙齒加上一個保護層,提高了牙齒防酸抗齲能力。

抑制癌細胞

據報導,茶葉中的黃酮類物質有不同程度的體外抗癌作用,作用較強的有牡荊鹼、桑色素和兒茶素。

沖泡方法

(一)茶水比:茶葉沖泡時,茶與水的比例稱為茶水比。茶水比不同,茶湯香氣的高低和滋味濃淡各異。據研究,茶水比為1:7、1:18、1:35和1:70時,水浸出物分別為乾茶的23%、28%、31%和34%,說明在水溫和沖泡時間一定的前提下,茶水比越小,水浸出物的絕對量就越大。另一方面,茶水比過小,茶葉內含物被溶出茶湯的量雖然較大,但由於用水量大,茶湯濃度卻顯得很低,茶味淡,香氣薄。
瑪玉茶瑪玉茶
(二)泡茶水溫:水溫高低是影響茶葉水溶性物質溶出比例和香氣成分揮發的重要因素。水溫低,茶葉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發出來。但水溫過高,尤其加蓋長時間燜泡嫩芽茶時,易造成湯色和嫩芽黃變,茶香也變得低濁。而且,煮水時水沸過久也加速水溶氧的散失而缺乏刺激性,用這種水泡茶時,茶湯應有的新鮮風味也受到損失。現代科學證明,茶水比為1:50時沖泡5分鐘,茶葉的多酚類和咖啡因溶出率因水溫不同而有異。水溫87.7C以上時,兩種成分的溶出率分別為57%和87%以上。水溫為65.5°C時,其值分別為33%和57%以上。不同茶類,因其嫩度和化學成分含量不同,對泡茶所用水溫的要求也不同。細嫩的高級綠茶類名茶,以85-90°C為宜;氣候寒冷時,由於茶具溫度低,對泡茶用水的冷卻作用明顯,宜用沸水沖泡。(三)沖泡時間:茶水比和水溫一定時,溶入茶湯的滋味成分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因此,沖泡時間與湯色和滋味濃淡爽澀關係密切。例如,茶水比為1:50用沸水沖泡1分鐘,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浸出率分別為38%和28%,茶湯中茶多酚與咖啡因比率為3.3,茶湯滋味淡薄;沖泡5分鐘時,這兩種成分的浸出率為88%和57%,兩者比率為2.9,滋味適宜;而沖泡10分鐘時,兩種成分的浸出率分別為96%和92%,其比率為4.4,滋味濃澀。因而,以沖泡5分鐘為宜。第二、三、四次沖泡依次延長,分別採用1分半、2分和2分半鐘即可。這樣沖泡,茶湯不至於出現前濃後淡的現象。緊壓茶一般用煮漬法沏茶並進行調飲,最好把茶葉風味成分一次性充分提取出來,獲得較高濃度的茶湯,要求煮沸10-15分鐘。
瑪玉茶瑪玉茶

茶史追溯

人工種植瑪玉茶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而黃連山腳下早就有野生茶樹。在目前發現的上千株野生茶樹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生長於瑪玉村旁的一株主幹直徑為84厘米,樹高10餘米的大茶樹。這株茶樹已有1700多年的樹齡,是世間少有的茶樹王。
四百多年前,瑪玉茶系用木甑蒸茶,竹筒築裝,用火烤乾,也屬竹筒茶之類,暢銷墨江、思茅、普洱一帶,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現在的瑪玉茶,採用烘青製法。

茶區環境

瑪玉茶產於滇南綠春哈尼族自治縣騎馬壩鄉哈尼山寨瑪玉村,該村地處紅河州境內省級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自然保護區黃連山腹地。瑪玉村四面環山,古木參天,遮天蔽日,青翠欲滴,山澗雲霧繚繞。兩條小河由大樹林中奔流而下環村而過,四級清澈,在村南交匯,注入渣珞河。北面的黃連山海拔2200米,猶如一道綠色天然屏障,擋住北來的寒流,形成東季無霜無嚴寒,夏無高溫酷暑的獨特小區氣候,晝夜溫差大,最高氣溫26.3攝氏度,最低氣溫10攝氏度,年均氣溫17攝氏度。相對濕度84%,年降雨量2600毫米,天然植被好,土壤有機質含量2%~3.6%,pH值約為5~5.5。良好的生態環境,特適宜茶樹的生長。
黃連山自然保護區中分布眾多野生茶樹群落,這些野生茶村群落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成為參天喬木,其中最大的主幹直徑84厘米,生長年限已有1700餘年,其根部萌發的再生枝剛勁挺拔,綠葉紛披,顯示無限生機,再生茶樹高15米,主幹直徑18厘米。
出產瑪玉茶的茶場則位處海拔1500米的高山上,境內古木參天,雲霧瀰漫,全年霧日達90天左右,相對濕度80%,氣候溫和,年均氣溫16℃,有效積溫5470℃,土壤肥沃,腐殖質含量豐富,極利茶樹生長。茶園位於黃連山麓,海拔1100—1300米。前有瑪玉河,長流不息,故取名瑪玉茶。

所獲榮譽

1980年和1981年,被評為省名茶之一;
1993年中國昆明出口商品交易會,被評為茶葉類唯一指定產品;
1994年獲全國公眾信譽名優食品獎。
1999年,首屆“雲茶杯”雲南名茶評比中再獲名茶稱號,以瑪玉茶樹品種製作的碧玉春茶獲雲南省優質茶。

相關傳說

相傳,早在1700多年前諸葛孔明先生受帝王之命率領一個團的兵力到南方視察。當他到達易武、普洱一帶後準備返回時,便通知他的士兵們:“明天我們要返回了,你們晚上睡覺的時候頭朝東方,那么明天才能夠早起。可有些士兵卻在晚上睡覺時,不知怎么頭睡朝了西邊,也是不能早起,未能和孔明先生的隊伍一起返回。留在了今天的易武、普洱一帶。孔明先生為了讓在下的士兵能夠生存,有一個經濟來源,出發時抓了六把茶種撒在那裡,也是後來那裡的人們經過栽種、管理、擴植後就形成了今天的普洱茶。
瑪玉茶瑪玉茶
當孔明先生返回北方經過騎馬壩一帶時,在今天的騎馬壩村委會的松村那裡休息了一會兒。可他不注意的時候被當地的村民偷了一些他身上帶的茶種,他很生氣就下了口令說:“讓的松村的茶葉栽出來以後很苦”。也是今天的松村茶葉沒有瑪玉茶好喝。當他走到的松村的後山時,看了的松一帶的風水,發現該村會出大人物。他想到該村的村民手腳不乾淨,當了大人物有害於百姓,也是用他的拐杖在的松村後山的山樑上敲了九個坎不讓出大人物,所以該村沒能出大人物之傳說。當孔明先生來到瑪玉村一帶時,他屁股坐在鞏主梁子(哈尼語地名)、腳放在洛株(哈尼語地名)洗腳,而他的拐杖則靠在杯過梁子(哈尼語地名),山樑被他的拐杖壓陷,也是今天那裡有一個整齊的人工製作似的丫口。
據當地村民說那地方很神秘,當村民們遇到各種災難困難時,到丫口那裡燒香磕頭就可以得到孔明神靈的幫助。據說解放前,有一次和三猛那邊的村子發生了爭執,即將發生戰爭。由於敵方村子的人口多實力強大,也是發動全村人民到瑪玉村開戰。由於敵強我弱,村民們措手不及,這時村民們想到了保護我們的孔明神靈---丫口,村民們就到丫口燒香磕頭。據說當時敵人來到村邊時,天公雷霆大作劈天裂地,敵人被雷電全部打暈在村邊。
瑪玉茶瑪玉茶
他們那邊的有個道士見狀不好,趕緊跪地背了饒恕之詞,他們的村民才醒了過來。通過孔明神靈的保護瑪玉村民才免受了強敵進攻的災害。孔明先生在瑪玉村休息洗腳的時候,瑪玉村民聽說先生帶有茶種,也是村民們跟先生請求,給村民們留點茶種。
孔明先生看了這裡的村民後,覺得這裡的村民純樸、善良、勤勞能幹,也是他臨走時分別在哈者莫株梁子(哈尼語地名)、鞏主梁子(哈尼語地名)、祖媽臘派(哈尼語地名)種下了三顆,便下了口令說:“讓瑪玉村種出來的茶葉很甜”。也是今天的瑪玉村才擁有了葉質厚實、條支肥壯、湯色濃綠、回味無窮、不生茶銹的特質——瑪玉茶。其中長在黃連山核心區的哈者莫株梁子的一棵現在還存活,這棵茶樹的直徑為85厘米、高為12米多。據中央省級的專家鑑定此樹已有1700多年,和故事中的時間相吻合。其它兩棵已死了。而村裡的高齡老人說長在鞏主梁子的一棵他們年輕時見過,不過在數十年前就死了。現今,瑪玉村的瑪玉茶就是1700多年以前孔明先生種下的三棵茶種發展而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