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八音

瑤族八音

瑤族八音,瑤族民間曲藝形式。主要用於辦結婚、新居進宅、壽誕等喜事時助慶,或在春節元宵節表演。自稱“哵惞”,人們稱之“瑤族八音”。瑤族八音以嗩吶、長號、皮鼓、小鈸、中鈸、小鑼、沙鑼、牛角等吹打器樂組成。是婚禮、喬遷、盤王節的主要器樂演奏形式。主要流傳在廣東省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三水及相鄰的瑤族地區。列廣東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瑤族八音
  • 遺產級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批准文號:粵府〔2009〕112號
  • 批准日期:2009年10月16日
  • 項目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單位:廣東省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文化背景,相關風俗,樂隊組成,演出程式,

文化背景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地處廣東省西北角,南嶺山脈南麓,粵、湘、桂三省(區)結合部。境內崇山峻岭,地勢險要,古代多古道關隘。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南越國時期,漢朝南越王在縣境西北界設定的白石關,曾是中原進入嶺南的重要古道之一。東部鹿鳴關,為連山與古連州聯繫的主要通道。西部鷹揚關,為連線臨賀古道的重要關口。這些古道關隘的開通,使連山成為古代南來的北方文化、中原文化與南粵文化交鋒的要衝之一。
瑤族器樂音樂,是隨著瑤族先民從兩湖地區退移南嶺而進入,自稱“哵惞”,人們稱之“瑤族八音”。瑤族八音以嗩吶、長號、皮鼓、小鈸、中鈸、小鑼、沙鑼、牛角等吹打器樂組成。是婚禮、喬遷、盤王節的主要器樂演奏形式。主要流傳在連山三水及相鄰的瑤族地區。

相關風俗

瑤族同胞在辦結婚、新居進宅、壽誕等喜事時,常吹奏八音助慶,有時在春節元宵,相約同好也吹奏一場,為節日增添喜慶熱鬧氣氛。
圖2 瑤族民眾表演八音圖2 瑤族民眾表演八音
連山過山瑤的婚姻,男女雙方可根據各自家庭的情況以及居住環境的優劣,選擇女嫁男家或者男到女家。婚後的第一個子女隨父姓,第二個子女隨母姓,無性別歧視,男女平等。男到女家的,女家請八音;女嫁男家的,男家請八音。
在瑤族婚禮中,八音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風格。婚禮的前一天,主家便在正廳左邊擺好了八音抬,抬腳上貼上紅紙表示辦紅事喜慶。桌面上擺著兩個味碟,這兩個味碟,在婚禮活動中,自始至終一直擺放在八音桌上。中途只能更換,不能撤掉,直至婚禮結束,以表示對八音藝人的敬重。
瑤族八音在為瑤民喬遷新居演奏時,先是敲鑼打鼓,吹奏樂曲,順時針方向,繞主人新居三圈;又逆時針方向,繞主人新居三圈。才從正門進入新居正廳,向主人祝賀新居之喜,頗具特色。

樂隊組成

瑤族八音隊一般由八個人組成;敲擊鼓、鑼、鐃各一人,吹嗩吶二人,敲大小鈸各一人,還有一人作為機動輪換或挑器具。由於過山瑤居住在深山大嶺之中,八音隊為了在行進途中方便,所以購置使用的八音樂器規格一般較小,鼓的直徑只有20厘米左右,一小一大的兩對鈸,直徑也只有20—30厘米左右,鐃的直徑是15厘米,比較厚重的鑼,直徑有60厘米左右。規格沒有嚴格規定,由八音隊在選購時自定。

演出程式

辦喜事的主人家要請八音,要提前發請帖邀請八音隊,其領隊再去組織吹奏人員到時前往。八音隊在開始吹奏時要舉行一個小小的儀式:主人給八音隊奉上一個紅包,八音隊為首的師傅又回贈一個象徵性的紅包,講上幾句祝頌的話,然後才開始吹奏。辦喜事的人家,一般在廳堂靠門左角放置一張八仙桌,八個八音隊成員分坐四邊,視喜事進行的程式而吹奏各種不同的曲調。瑤族同胞重禮儀,特別是在辦婚禮時每進行一個禮儀程式,就吹一種曲調,按順序為:起(開)台、接(迎)客、請(敬)茶、洗腳、出茶、請坐(入席)、敬酒、收碗、出拜、收拜、送客、洗台等,辦婚禮時有貼對聯的加一曲“貼對聯調”,視程式多少靈活吹奏,有些省略的程式就不吹奏。新居進宅的,要沿著新居四周吹奏一圈才回到廳堂吹奏。接親路上舉行“串親”儀式時嗩吶手要按規定順序繞著送親的人吹奏迎客調,接親方還要應答送親方人的提問,直至答對、答完送親方才肯起走,這時八音隊才算完成吹奏的“任務”。
圖3 瑤族婚禮上的八音表演圖3 瑤族婚禮上的八音表演
八音隊在每次喜慶活動吹奏結束時,主人會將兩條一指寬、六七寸長的紅布條送給八音隊讓它分別系在兩支嗩吶上。嗩吶上系的紅布條多少,就是八音隊當年出行次數的記錄(每年清理一次)。有時遇到人手不足,八音隊便簡化從事,只吹一支嗩吶,或只敲一對鈸,或將一隻鈸放在桌子上(用一個布圈承托其突出握柄),把鑼掛在桌旁,由一個人操作,左手打鈸、右手打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