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漢字)

瑟(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瑟,中國傳統撥弦樂器。形狀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細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聲音階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另指古水名,指今河南省羅山縣的小黃河。

瑟又有含義指潔淨鮮明的樣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瑟
  • 注音::ㄙㄜˋ
  • 鄭碼::CCWM
  • 拼音::sè
基本信息,漢字演變,詳細釋義,常用詞語,古籍解釋,同音字,

基本信息


瑟
漢字“瑟”漢字“瑟”
簡體部首:王,部外筆畫:9,總筆畫:13
五筆:GGNT
倉頡:MGPH
筆順編號:1121112145434
四角號碼:1133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745F
造字法:上下
結構:上下組詞:瑟縮瑟瑟、瑟瑟發抖。

漢字演變

瑟

詳細釋義

【名】
1、根據給定字形解釋。金文作【上㻎下皿】獨物象形,象瑟之形,珏象眾弦,大象瑟柱,皿象空心瑟體,本指上古誕生的撥弦樂器,較琴體大而有柱無徽。篆文字形,大之二足與皿字變形訛化為必字形,隸定作瑟。
本義:古代撥弦樂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無徽位。
辨析:琴與瑟。“琴”體積較“瑟”為小,音量較小,弦也較少,用於當著客人的面演奏。演奏者或為主人,或為妙齡女郎。“瑟”體積大空腔大故音量大,弦多則音色變化多,用於帷幕後面隱匿處作為背景音樂的演奏,目的是給賓客飲酒談天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而非用於專場音樂欣賞會,所以演奏員可以是技術嫻熟的老叟老婦。
說明:琴瑟均在伏羲時代發明。伏羲時代在2400 BC-2370 BC(見本百科詞條“三皇五帝年表”)。發明地點自然是伏羲之都,今河南淮陽。確切地說,應該在平糧台古城遺址內。
瑟,庖犧所作弦樂也。從珡,必聲。——《說文
大瑟小瑟。——《禮記·明堂位》
大瑟謂之灑。——《爾雅》。註:“二十七弦。世本,皰犧作五十弦。黃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勝,乃破為二十五弦。”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錦瑟》
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又如:調瑟(調準瑟弦的音);琴瑟(琴與瑟)。
2、古水名。即今河南省羅山縣的小黃河。
瑟竽樂俑瑟竽樂俑
【象】沙沙作響,沙沙的聲音。如:瑟縮;瑟瑟。
【形】莊重嚴謹。
形容茂密。如:瑟彼柞棫(彼柞棫之木眾多而茂盛)。
明潔。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詩·大雅·早麓》

常用詞語

瑟瑟、秋風瑟瑟、瑟瑟發抖、瑟縮、瑟索、隱琴肆瑟、曳瑟知林、瑤瑟、蕭瑟、水木明瑟。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㻎𡘼𡚉𩇰《唐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𠀤音璱。《說文》庖犧氏所作弦樂也。《徐曰》黃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珡,黃帝悲,乃分之為二十五弦。今文作瑟。《樂書》朱襄氏使士達制五弦之瑟,後瞽瞍判五弦瑟為十五弦,復增以八為二十三。
《禮圖》雅瑟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弦,其常用者十九弦,頌瑟七尺二寸,廣同,二十五弦盡用。《爾雅·釋樂》大瑟謂之灑。《注》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弦。《書·益稷》搏拊琴瑟。《詩·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集韻》眾多貌。《詩·大雅》瑟彼作棫。《傳》瑟,眾貌。
《集韻》矜莊貌。《詩·衞風》瑟兮僩兮。《傳》瑟,矜莊貌。《朱注》瑟,嚴密之貌。
《詩·大雅》瑟彼玉瓚。《箋》瑟,潔鮮貌。《朱注》瑟,縝密之貌。
《正字通》瑟瑟,珠類。元仁宗時,啟金州獻瑟瑟洞,請采之,不從。通雅曰:或以為寶石,緯略以為珠。程泰之則曰:世所傳瑟,瑟皆燒石為之。然瑟瑟有三種,寶石如珠,眞者透碧。番燒者員而明,中國之水料燒珠,亦借名瑟瑟。
瑟瑟,風聲。《古樂府·陌上桑》風瑟瑟,木𢴼𢴼,思念公子徒以憂。
蕭瑟,隂令促急風疾暴也。《楚辭·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人名。《戰國策》公叔之攻楚也,以幾瑟之存焉。《注》幾瑟,韓愛子。《釋文》幾瑟,史記作蟣虱。
與索通。《梁武帝詩》瑟居超七淨。
《集韻》疏吏切,音駛。樂器。
《韻補》葉式吏切,音試。《禰衡鸚鵡賦》少昊司晨,蓐收整轡。嚴霜初降,涼風蕭瑟。

同音字

拼音是se的漢字共有35個,如下:
色 |澀 |瑟 |嗇 |銫 |穡 |愬 |懎 |擌 |歮 |歰 |渋 |溹 |澁 |濇 |濏 |瀒 |璱 |瘷 |穡 |穯 |繬 |虩 |譅 |轖 |銫 |鎍 |鎩 |鏼 |鎩 |闟 |雭 |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