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賓瑙-艾基舞劇(戲劇形式)

瑞賓瑙-艾基舞劇(戲劇形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瑞賓瑙-艾基舞劇是一種源自15世紀瑪雅王朝的戲劇形式,屬於罕見的西班牙殖民前的傳統。舞蹈積聚的內涵,如歸屬感、延續性和對社會關係的感知得到了很好的發揚和傳承。

2005年,瑞賓瑙-艾基舞劇入選第三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瑞賓瑙-艾基舞劇
  • 地理標誌:拉美
  • 批准時間:2005年
  • 非遺級別:第三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類型:表演藝術,禮儀與節日活動
  • 所屬國家:瓜地馬拉
起源,表演形式,歷史影響,

起源

瑞賓瑙- 艾基是一種源自15世紀瑪雅王朝的戲劇形式,屬於罕見的西班牙殖民前的傳統。它包括神話起源、流行稱呼以及與瑞賓瑙地區居民有關的政治話題。這些都通過不同的表演形式如面具舞、戲劇和音樂得以表現。

表演形式

瑞賓瑙-艾基舞劇口頭和書面的敘述由一群演藝者完成。他們在舞台上交談,描繪瑪雅城,尤其是14世紀瑞賓瑙的首府‘卡耶’。故事分為四場,主要表現了這個地區的兩個主要政治團體的鬥爭:瑞比伯和凱齊(the Rabibalb’ and the K’iche)。
故事的兩個主要人物是兩個王子,瑞賓瑙- 艾基和凱齊,另外還有國王兆托伊和他的僕人,艾基馬恩,後者擁有男子和女子的雙重特徵,以及長著綠色羽毛的母親(Uchuch Q’uq’Uchuch Raxon),代表卡耶城堡武士的13隻鷹和13隻美洲虎。艾基因為企圖偷走瑞賓瑙的兒童而被捕,並接受審判。這在瑪雅法律中是很嚴重的罪行。

歷史影響

自16 世紀殖民化以來,瑞賓瑙-艾基舞蹈就已在1月25日聖保羅日上演出。節日由當地管理社區的公會組織。舞蹈積聚的內涵,如歸屬感、延續性和對社會關係的感知,都得到更新。通過參加舞蹈,生者進入與死者,即“拉亞維斯”(rajawales)的“接觸”,後者指以面具表現祖先的具體形象。現代的瑞賓瑙-艾基舞劇,不僅追憶祖先、傳承過去的遺產,也是對未來的想像,因為總有一天生者會加入到他們祖先的行列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