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歌二首

《琴歌二首》相傳是西漢文學家司馬相如所作的七言組詩。據傳這兩首詩是司馬相如彈唱給卓文君的歌辭,表達了司馬相如希望與卓文君結成伉儷的強烈願望。第一首詩從自己方面著筆,把自己的情況、態度和心愿傳達給對方,感情熾烈而真摯地表達與卓文君結成夫妻的願望。第二首從對方落墨,虛擬對方的心思,模仿對方的聲口,與第一首詩相呼應,表現卓文君對詩人的一往情深。這組詩風格飄逸,感情豐富,語言生動真切。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琴歌二首
  • 其一
鳳兮鳳兮歸故鄉1,遨遊四海求其皇2
時未遇兮無所將3,何悟今兮升斯堂4
有艷淑女在此方5,室邇人遐毒我腸6
何緣交頸為鴛鴦7,胡頡頏兮共翱翔8
  • 其二
皇兮皇兮從我棲9,得托孳尾永為妃10
交情通意心和諧11,中夜相從知者誰12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鳳:鳳凰雄者為鳳,司馬相如自比。
  2. 皇:凰,鳳凰雌行為凰。
  3. 將:攜帶、得到。
  4. 斯:此。
  5. 有艷:艷艷,美麗的。
  6. 邇(ěr):近。遐(xiá):遠。毒:難受、痛苦。
  7. 交頸:形容夫妻親愛。
  8. 頡(xié)頏(háng):形容鳥兒自由飛翔的樣子。
  9. 皇兮皇兮:一作“鳳兮鳳兮”。
  10. 孳(zī)尾:結為夫婦、婚配。
  11. 交情通意:交流溝通情意,即情投意合。
  12. 中夜:即半夜。

白話譯文

  • 其一
鳳鳥翩翩啊飛回了蜀中故鄉,飛遍了山山水水尋找理想的伴侶 ——心中之凰。
時機未遇啊一無所得,誰知今晚啊登上了這所庭堂。
美麗的女郎啊住在閨房,室近人遠啊使我輾轉思量。
如何能相親相愛結為鴛鴦情侶啊,就像那鳳凰比翼相隨翱翔。
  • 其二
鳳鳥翩翩啊與我共同棲息,願與你結伴啊永為夫妻。
幽靜的夜晚我們身心和諧、融為一體,其中的柔情蜜意何人能知?
展翅俱飛啊雙雙比翼,別讓我思緒綿綿、悲傷不已。

創作背景

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司馬相如從京師、梁國宦遊歸蜀,應好友臨邛(今四川邛崍)令王吉之邀,前往作客。當地富翁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才貌雙全,精通音樂,青年寡居。一次,卓王孫舉行數百人的盛大宴會,王吉與司馬相如均以貴賓身份應邀參加。席間,王吉介紹司馬相如精通琴藝,請他彈奏,司馬相如就當眾彈了兩首琴曲,意欲以此挑動卓文君。“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恐不得當也。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婢女)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這兩首詩,據說就是司馬相如彈琴歌唱的《鳳求皇》歌辭。因《史記》未載此辭,到陳朝徐陵編《玉台新詠》始見收錄,並加序說明,唐《藝文類聚》、宋《樂府詩集》等書亦收載,故近人或疑乃兩漢琴工假託司馬相如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第一首表達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無限傾慕和熱烈追求。司馬相如自喻為鳳,比卓文君為皇(通“凰”),在此詩的特定背景中深有含義。古人常以“鳳凰于飛”、“鸞鳳和鳴”喻夫妻和諧美好。此處則以鳳求凰喻司馬相如向卓文君求愛,而“遨遊四海”,則意味著佳偶之難得。鳳凰又與音樂相關,卓文君雅好音樂,司馬相如以琴聲“求其皇”,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聯想起俞伯牙與鐘子期“高山流水”的音樂交流,從而發出芸芸人海,知音難覓之嘆。故“時未遇”句,深感自己雖“遨遊四海”之廣,卻未遇時機緣分,竟未遇到一個真正知音、知心的人兒互相扶助,“無所將”即尚無相將扶助之人,暗示尚無理想配偶;“何悟”句一轉,意謂不料今日得升卓氏家堂,躬逢盛會,獲得了“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的機會。“何悟”,隱含“踏破鐵鞋無覓處”,不料“柳暗花明又一村”,時機緣分終於到來了。
以上四句只是從表面來說,然以卓文君之聰明穎慧,必早已“心有靈犀一點通”。也許求愛者唯恐對方不解己意,願將自己一顆熾熱的心赤裸裸地奉獻給對方,故下文徑直地點明自己所求知音之所在:有一位容貌美麗、品質善良的女子就在閨房,閨房離我雖近(邇),但伊人卻似隔我很遠(遐),咫尺天涯競不能彼此相見,這真使我相思腸斷,不勝痛苦(毒)。他問自己也是問卓文君:我們怎樣才能效鴛鴦交頸、上下飛翔。
第二首寫得更為大膽熾烈,暗約卓文君半夜幽會,並一起私奔。前兩句呼喚卓文君前來幽媾結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連夜私奔,不會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遠走高飛,叮嚀對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為你感念相思而悲傷。因司馬相如既已事前買通卓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對卓文君寡居心理狀態和愛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復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膽無忌如此。
這兩首琴歌之所以傳誦不衰,首先在於“鳳求凰”表現了強烈北方有佳人的反封建思想。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大膽衝破了封建禮教的羅網和封建家長制的樊籬,那些“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等神聖禮法,統統被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大膽私奔行動踩在腳下,成為後代男女青年爭取婚姻自主、戀愛自由的一面旗幟。其次,在藝術上,這兩首琴歌,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包含了熱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徵著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豐富的意蘊。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熔楚辭騷體的旖旎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

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周嘯天:《琴歌二首》雖借用了騷體形式,但摒棄方言,而貼近口語,千古以下,仍覺得非常好懂。
武漢大學教授李中華:以鳳自喻,以凰比卓文君。上章“有艷淑女’’二句直吐胸臆,以情動之;下章“交情通體”二句擬文君答詞,以意誘之。以鳳返故鄉、求其皇起,以鳳凰比翼翻飛結。其意甚明,而卓王孫不能解,所謂對牛彈琴也。

作者簡介

司馬相如(前179-前117),字長卿,蜀郡成都人,西漢文學家,漢景帝時為武騎常侍,稱病免官。嘗經過臨邛,得富商卓王孫之女卓文君,所作《子虛賦》、《上林賦》為漢武帝欣賞,任為郎,又拜中郎將。奉使西南,轉遷孝文園令。以辭賦著名於世,明人輯有《司馬文園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