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瓶(南宋洪邁著文章)

琉璃瓶(南宋洪邁著文章)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琉璃瓶是一篇選自《夷堅志》,南宋筆記小說集中的文章。由洪邁所著。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琉璃瓶
  • 外文名稱:Liuli Ping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夷堅志
  • 文學體裁:筆記小說
  • 作者:洪邁(1123——1202)
出處,作者簡介,原文,注釋,譯文,理解,

出處

選自《夷堅志》,南宋筆記小說集。書名出自《列子.湯問》:《山海經》為"大禹行而見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堅聞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經》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堅聽說後記載下來了。可見洪邁是以夷堅自謂,將其書比作《山海經》。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人,字景盧,號容齋,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文學家。洪邁學識淵博,著書極多,文集《野處類稿》、志怪筆記小說《夷堅志》,編纂的《萬首唐人絕句》、筆記《容齋隨筆》等等,都是流傳至今的名作。 作為一個勤奮博學的士大夫,洪邁一生涉獵了大量的書籍,並養成了作筆記的習慣。讀書之際,每有心得,便隨手記下來,集40餘年的成果,形成了《容齋隨筆》5集,凡74卷。

原文

徽宗嘗以紫流離膽瓶十付小璫。使命匠範金托其里。璫持示苑匠。皆束手。曰、置金於中。當用鐵葭熨烙之乃妥貼。而是器頸窄不能。又脆薄不堪手觸。必治之。且破碎。寧獲罪。不敢為也。璫知不可強。漫貯篋中。他日行廛間。見錫工扣陶器精甚。試以一授之。曰、為我托里。工不復擬議。但約明旦來取。至則已畢。璫曰:“吾觀汝伎能。絕出禁苑諸人右。顧屈居此。得非以貧累乎。”因以實諗之。答曰:“易事耳。”璫即與俱入而奏其事。上亦欲親閱視。為之幸後苑。悉呼眾金工列庭下,一一詢之,皆如昨說。錫工者獨前,取金鍛治,薄如紙,舉而裹瓶外。眾咄曰:“若然,誰不能。固知汝俗工,何足辦此!”其人笑不應。俄剝所裹者,押於銀箸上插瓶中,稍稍實以汞,掩瓶口,左右澒挏之。良久,金附著滿中,了無罅隙。徐以爪甲勻其上而已。眾始愕眙相視。其人奏言:“琉璃為器。豈復容堅物掁觸?獨水銀柔而重,徐入而不傷。雖其性必蝕金。然非目所睹處無害也。”上大喜。厚齎賜遣之。

注釋

①流離:也寫成琉璃,文中指玻璃。
小璫:小太監。
③范:用模子澆注器物。
④示:給……看。
⑤治:辦理。
⑥強:勉強。
⑦廛:古代城市平民的住地。
⑧右:之上。
⑨諗:告訴、說。
⑩幸:皇帝到某處。
⑪押:固定。
⑫稍稍:漸漸。
⑬左右澒挏之:大意是左右搖動瓶中的水銀。澒,水銀。挏,搖動。
⑭眙:直視,瞪著眼睛。
⑮掁:碰撞,接觸。

譯文

宋徽宗曾經把十個紫琉璃膽瓶交給小太監。讓小太監命令工匠在瓶裡面鍍一層金。小太監拿著琉璃瓶向工匠們展示。工匠都沒有辦法做到。他們說:“把金子鍍在裡邊,應該用烙鐵熨烙使金子平整才行。但是琉璃瓶的瓶頸太窄烙鐵無法到達應到的位置。而且琉璃瓶又脆又薄耐不住手捏。一定要鍍金的話,瓶子肯定要破碎。我們寧願獲罪。也不敢接這個活。”小太監知道這是不能勉強。隨手放進了箱子裡。後來小太監在城裡民居間行走。看見錫工給陶器鍍錫的工藝很精巧。就試著拿了一個琉璃瓶給他,說:替我在內壁鍍金。錫工卻沒說從前金匠的話。只是告訴小太監第二天來取。第二天小太監到了,琉璃瓶已經鍍好了。小太監說:“我看你的技術,確實比宮裡的工匠高明。你在這裡屈居,不得被貧窮拖累嗎。”並把此事的原本都告訴了他。錫匠回答說:“這事容易。”小太監於是和錫匠入宮向皇帝稟報了這件事。皇上也打算親自觀看。為此親自到了後花園。並把金匠全部召集到庭院裡。一一詢問。工匠回答的都和昨天一樣。錫匠獨自上前,取一塊金子鍛打。金子被鍛打成紙一樣薄。錫匠拿起來裹在瓶外邊。眾人嗤笑著說:“這樣做誰不行?就知道你是個低級的工匠,怎么能夠做到在裡邊鍍金?”錫匠笑笑並不回答。不一會剝下裹在瓶上的金箔。固定在銀筷子上插進瓶里。並用水銀慢慢滴進瓶里,蓋上瓶口,來回搖動讓水銀布滿瓶內。很久金箔全部附在了內壁上,一點縫隙都沒有,然後慢慢的用指甲修正均勻。眾人這才驚愕的瞪大眼睛相互看。錫匠向皇上介紹說:“琉璃這種器具,怎么能夠承受得住硬物的震盪呢。只有水銀柔而且沉。慢慢地倒進去不會對瓶子造成損害。即使水銀的性質會腐蝕金子,不過眼睛看不到就無所謂了。”皇上大喜,厚厚的賞賜他打發他走了。

理解

這篇文章細緻真切地介紹了錫工為玻璃瓶托里的操作過程,表現了對錫工技藝高超的讚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