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刑事和解

理解刑事和解

《理解刑事和解》是2010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杜宇。該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刑事和解的概念與適用場景。

基本介紹

  • 書名:理解刑事和解
  • 作者:杜宇
  • ISBN:9787511808745, 7511808743
  • 頁數:415頁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7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所屬叢書:復旦法學文叢
  • 條形碼:9787511808745
  • 尺寸:20.8 x 14.6 x 2.2 cm
  • 重量:458 g
  • 版次: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理解"刑事和解"》的不少章節經過修改,先後發表在《法學研究》、《中外法學》、《法律科學》、《環球法律評論》、《中國刑事法雜誌》、《浙江大學學報》、《江蘇社會科學》等刊物之上。要感謝各位編輯老師的辛勞和提攜。

作者簡介

杜宇,男,1976年10月生,湖南長沙人。中山大學法學學士(1998),中山大學法學碩士(2001),北京大學法學博士(2004),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研究(2005~2007)。現任復旦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復旦大學發展與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曾先後主持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教育部、法務部、上海市等部級研究課題五項,並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中外法學》等期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其中,約十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代表性著作:《重拾一種被放逐的知識傳統——刑法視域中“習慣法”的初步考察》(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曾獲上海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廣東省公安理論研究優秀成果獎、北京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中外法學》(2000-2007)優秀論文獎等學術獎勵,入選上海市“晨光學者”計畫。

目錄

導論:問題、範疇與結構/1
一、問題/1
二、範疇/7
(一)純粹模式與最高模式/7
(二)刑事和解與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和解/11
(三)刑事和解與刑事自訴中的和解/13
(四)刑事和解與刑事案件的私了/15
(五)刑事和解與辯訴交易/18
(六)刑事和解與恢復性司法/22
三、結構/33
第一章 刑事和解的成長與復興/37
一、刑事和解的復興背景/38
(一)被害人的重新發現運動/38
(二)監獄矯正的失敗/41
(三)司法資源與效率的不足/44
二、刑事和解的發展狀況/46
(一)刑事和解的現代萌芽/46
(二)刑事和解的當代發展/48
(三)刑事和解的國際化運動/69
三、回溯中的思考:刑事解紛方式的歷史輪迴/73
(一)歷史的謬誤:前國家時期的“刑事和解”/74
(二)隱形的力量:國家時期的“刑事和解”/78
(三)強勁的復興:當代的“刑事和解”/84
(四)刑事解紛方式的歷史輪迴/86
第二章 刑事和解的基本主張/94
一、刑事和解的犯罪觀/95
(一)兩種觀察模式/95
(二)一個歷史謊言/98
(三)社會危害性理論的再反思/102
(四)刑事法律關係理論的再清理/107
(五)被害人同意理論的再檢討/110
(六)方法論的再評價/116
二、刑事和解的責任觀/119
(一)傳統責任論的危機與轉機/119
(二)刑事和解的責任觀/122
(三)刑事責任方式之擴展/126
(四)刑事責任目的之重塑/139
(五)邁向多元而能動的刑事責任觀/144
三、刑事和解的司法觀/145
(一)何謂司法?/145
(二)司法類型的比較——八組關係的互動顯現/147
(三)簡要的小結/176
第三章 刑事和解的理論基礎/178
一、刑事和解的理論核心/179
(一)參與制民主/179
(二)整合性恥辱/185
(三)合意型解紛/192
(四)社區型司法/197
二、刑事和解的哲學根基/201
(一)平衡理論/201
(二)敘說理論/202
(三)恢復正義理論/205
(四)思考與討論/210
第四章 刑事和解的制度構建/219
一、引入的必要性/220
(一)刑事訴訟體制的缺失/220
(二)刑事和解方式的優長/223
二、引入的可行性/226
(一)當代政治基礎/226
(二)傳統文化基礎/229
(三)現有制度基礎/232
(四)實踐運作基礎/235
(五)可能的障礙/244
三、引入的整體思路/248
(一)整體方案/248
(二)基本步驟/252
四、引入的具體方案/254
(一)和解的適用範圍/254
(二)和解的前提條件/260
(三)和解的適用階段與法律效果/267
(四)和解的基本步驟與內容/290
(五)和解的監督救濟/308
(六)和解的中立機構/316
五、和解體系與傳統訴訟體系之關係/323
(一)三種安排/323
(二)整合的困難/327
(三)孰主孰次/331
第五章 對刑事和解的批評與反批評/334
一、漠視正當程式/335
二、損害公共利益/340
三、削弱預防機能/345
四、違反平等原則/354
五、適用範圍受限/360
六、實踐效果有疑/368
七、剝離自願性/379
八、刑法民法化/384
九、法網擴大化/393
十、社區虛幻化/400
參考文獻/406
後記/4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