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政古鑒:從歷史中汲取走向未來的智慧

理政古鑒:從歷史中汲取走向未來的智慧

《理政古鑒:從歷史中汲取走向未來的智慧》是2020年02月紅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於立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政古鑒:從歷史中汲取走向未來的智慧
  • 作者於立志
  • 類別:政治
  • 出版社紅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2月
  • 定價:4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05149311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編輯推薦

本書以歷史的羅盤指引前路,以精神的燈塔凝聚力量,對30多個正反面歷史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進行深刻的總結和反思,一個個生動故事,一篇篇點睛評論,運用通俗語言、正反對比,闡述歷史背景,描述事件經過,剖析內心世界,刻畫人物形象,旁徵博引,娓娓道來,極具思想內涵。仿佛一面面鏡子,引發我們內心同頻共振,從思考和領悟中,獲得人生的啟迪、歷史的智慧、前行的力量。

內容簡介

“述往事,思來者”,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每一次歷史的回眸,都是一次思想的點名、精神的整隊。今天,我們作為歷史的“劇中人”,要從歷史的深處把握現在,讓中華民族沿著人間正道浩蕩前行,創造屬於每一個人的美好夢想。
中華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滋養了一代代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從“公亦無我,惟民是度”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從“士大夫為吏者,當以至公無我處之”到“人民把我放在這樣的工作崗位上,我就要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的位置。”

作者簡介

於立志 ,撰寫《毛澤東妙評歷史人物》《黨員幹部修養鏡鑒》《為民務實清廉——做真正的共產黨人》《做最好的領導》《常修共產黨人的心學》《做執著的追夢人》等26部專著,500餘萬字,由中國方正出版社、人民出版社、新華出版社、紅旗出版社出版發行。其中《黨員幹部修養鏡鑒》一書榮獲“第九屆全國優秀黨建讀物獎”。
曾供職於鞍鋼集團公司黨委辦公室、紀委20餘年,任處長等職10餘年,從事文字工作和幹部教育工作多年。現為國務院國資委職業經理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鞍山市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遼寧省寫作學會會員、遼寧省詩詞學會會員。近年來主要從事中華傳統文化和幹部教育的研究工作。

圖書目錄

何如早散橋倉粟,結取臣民億萬心 001
商紂王攻克東夷,奠定中國統一的最初規模,功不可沒,可是後來德政衰敗,驕奢淫逸,消磨了鬥志。從妲己之言,作新淫之聲,制炮烙之刑,剜比干之心,憑藉暴力維持統治,結果眾叛親離,亡於“淫虐”,其歷史教訓尤為深刻。
只知一笑傾人國,無端烽火燭穹蒼 007
西周的滅亡,主要是西周末期幾代統治者生活上荒淫無道、政治上昏聵混亂所致。
“恃寵嬌多得自由,驪山舉火戲諸侯。”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周幽王,為博取愛妃一笑,竟視國家安危為兒戲,亂舉烽火,戲弄諸侯,落得個國破家亡,沒有了江山,也沒保住美人。
得人者治,失人者亂 013
一個國君私慾多了,就不能明察事理,奸臣就容易得勢,禍國害民。齊桓公善用兩位賢才輔佐,拿下了第一個霸主的寶座。但他晚年昏庸,導致國家大亂。
託名仁義直徒勞 020
宋襄公不自量力,又十分迂腐。在刀光劍影的泓水之畔,在強大的敵軍壓境面前,愚蠢地死搬“仁義”的信條,看敵人未渡完河、未布好陣而不進攻,放棄有利時機,導致戰役失敗,自己只好落荒而逃。
榮華花上露,富貴草頭霜 027
呂不韋很有經商頭腦,買賣紅火,富可敵國;他又是一位很特殊的“風險投資家”,馳騁於商場與政界。呂不韋始終以商人投機的心態和“贏利”的價值觀處理事務,貪權攬勢,處處當主角,一味收買人心,混淆了宰相與帝王之間的界限,聲勢顯赫時沒想到功成身退。
天欲亡秦果在胡 035
把秦朝送進墳墓的主要人物,不是陳勝、吳廣,也不是項羽、劉邦,而是朝廷內官德淪喪、暴虐得出奇的趙高和胡亥。趙高多才而善諛,大奸似忠,大詐似直,被秦始皇寵信於朝野,挾帝為虐,專權自恣,玩弄詭計,作惡多端,最終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功成當知謀身退 043
唐代胡曾詩云:“上蔡東門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歸?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雲陽血染衣。”李斯品德卑劣,極端自私,最終落得身死名辱的可悲結局。
平流無石有沉淪 048
霍光入侍漢武帝近30年,忠誠、奉公、謙謹,在漢代與蕭何並稱名相。可惜後來在權勢面前不知收斂,逐漸呈驕傲、專橫之態,專制擅權,跋扈於朝。尤其是霍光只為子孫謀富貴,不教子孫養德義,不能嚴格管教自己的妻子兒女,放縱宗族不奉公守法的惡行,為霍氏家族留下禍根。霍光之悲劇,給後人以深刻教訓。
古今不少危亡禍,半自蛾眉誤主聰 055
漢成帝寵幸趙飛燕姊妹,荒淫而誤國。西漢王朝從此一蹶不振,日落西山。唐代王翰《飛燕篇》云:“古來賢聖嘆狐裘,一國荒淫萬國羞。”許多王朝走向衰落,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君主們貪戀美色,奢靡無度。
淫之禍並不止於淫本身,貪色和濫用權力往往聯繫在一起。為了獵色,一些人不惜濫用手中的權力,結果導致一系列禍患發生。
事之至難,莫如知人 061
王莽城府極深,外示敦厚恭儉,內懷奸詐貪毒,大奸似忠,利用弄虛作假、矯情作偽的手段收攏人心、贏得讚譽,大權在握便暴露出篡權竊國的真面目。他任意胡來,朝令夕改,不合時宜地想恢復周禮,恢復井田制,可惜是開倒車,終使天下大亂。
財富人所羨,但須問來源 066
石崇富甲天下,財色俱貪,狂傲鬥富,是西晉王朝奢靡、腐朽、敗亡之風的縮影。老虎因貪羊而落入獵人設下的陷阱,魚兒因貪誘餌而丟掉性命。不義之財拿到手,終會成為災禍。
身危由於勢過,禍積起於寵信 071
從桓帝開始,東漢政權開始走下坡路,權臣梁冀無疑加速了東漢滅亡。蔡東藩在《後漢演義》中說:“天道喜謙而惡盈,福善而禍淫,觀諸梁冀夫婦,而為惡者當知所猛省矣!”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077
不識時務,不知進退,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是董卓敗亡的重要原因。他既無德,又無才,卻自以為功高蓋世,還要當皇帝,招致各方面的反對和討伐,最終身敗名裂。
鸚鵡能言已受奴,禰生殺身為舌誤 082
一位未經歷練的青年才俊,博學多才,卓爾不群,其《鸚鵡賦》可與賈誼《鵩鳥賦》媲美,但他缺少志士仁人應有的素質。禰衡個性張揚,恃才、狂傲、過激,失去了起碼的自知之明,招來無數的怨恨。
一從天下無真主,瓜割中原四百春 088
官德淪喪、腐化墮落往往是社會動亂的導火線。晉惠帝司馬衷懦弱無能,故而形成了戇帝當朝、悍後專政的局面——賈皇后呼風喚雨,大權獨攬,淫虐、暴戾。西晉政權從賈南風被立為皇后之日起,政局便處於動盪不安中。
空知勇銳不知兵,困獸孤軍未可輕 094
苻堅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皇帝之一,統一了黃河流域的廣大地區。但由於戰爭的勝利,苻堅逐漸驕傲,一意孤行,加之沒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對敵人濫施“仁義”,結果在淝水一戰中,被弱小的東晉軍隊擊敗,比曹操兵敗赤壁還慘。苻堅由盛而衰的過程,值得深思。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 101
隋煬帝自恃才高,驕矜自用。他認為天下人可以聽憑一己指使,用人不當,去賢用佞,實施暴政,濫用民力。結果政治危機四伏,各地起義風起雲湧。他曾嘲笑陳叔寶過於昏庸,可他奢侈荒淫,“口誦堯、舜之言,而身為桀、紂之行”,最終飲下了自己釀的苦酒。當年曾問後庭花,痛哉隋亡亦似陳。
忘恩負義本卑鄙,農夫和蛇當借鑑 110
宋之問逃歸洛陽後,不但不感激有恩的張仲之、王同皎,而且臉厚心黑,過河拆橋,演繹了農夫和蛇的故事,無恥到了禽獸不如的地步,最後被下詔賜死。
居安思危憂天下,常出諍語重千金 114
魏徵(580—643),字玄成,祖籍巨鹿下曲陽(今河北晉州西),一說館陶(今河北館陶)人,唐代初期卓越的政治家。他的青少年時代是在隋朝度過的。《舊唐書》在《魏徵傳》的開頭說他:“好讀書,多所通涉,見天下漸亂,尤屬意縱橫之說。”
陰陽神變皆可測,不測人間笑是瞋 123
“笑裡藏刀”這個成語,是形容唐朝宰相李義府的:平時裝出一副溫和、恭順的樣子,內心卻嫉賢妒能,一肚子壞主意,暗藏殺機,時常下絆子,用軟刀子殺人,人們都說他是“笑裡藏刀”。他先後陷害了褚遂良、韓瑗、長孫無忌等元老宰臣。
知人必須辨其意,識人必須察其行 128
開元盛世,一位被稱為“解語之花”的紅粉知己,使歷史上多了一位愛江山更愛美人的帝王,同時也終止了他的英雄生涯。李隆基在晚年志滿意驕,漸衰憂勤之心,怠於政事,高居無為,奢靡日甚,疏賢親佞,重用奸臣,壞了大事。正是:盛也玄宗,衰也玄宗。
偏聽生奸,獨任成亂 137
李林甫少年得志,頗為得意。他不學無術,陰柔狡詐,迎合旨意,奪得相位,開始了唐朝奸臣專政、飛揚跋扈的時代。李林甫久居相位,自專大權。唐玄宗“怠於政事”,大權旁落。前車之鑑慘痛,後人應當吸取教訓。
為治之要,莫先於用人 146
靠鑽營向上攀爬,是政客的投機之道,有的還反誤了卿卿性命。楊國忠本來是一個無賴軍人,既無常識,又欠修養,靠裙帶關係爬上高位,到處安插親信,排斥異己,腐敗貪婪,使天寶朝廷的威望一落千丈。特別是在對付安祿山的問題上,他故意推波助瀾,使一場大災難終於降臨。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白石似玉,奸佞似賢 153
安祿山是一個大奸似忠、狡黠奸詐的野心家:“凶逆之萌,常在心矣”,“包藏禍心,將生逆節”。他裝出一副憨直老實和忠心耿耿的樣子,以“外若凝直”的表象,來掩蓋“內實狡黠”的本質,其反叛“謀逆十餘年”,算得上是玩弄手段的大師。
意趣清高,利祿不能動;志量遠大,富貴不能淫 158
李煜即位時,國運窮蹙,元氣大傷,南唐已經在走下坡路了。李煜主政15年,雖不是暴君,卻是怠於政事的昏君。他缺少治國安邦的能力,缺乏辨別忠奸的眼光,沉湎於酒色,朝政日漸荒疏,形勢岌岌可危,已經無力挽回敗局。毀國敗家的後主,“日夕以眼淚洗面”,自取其辱也。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164
秦檜誣陷並殺害了名將岳飛,製造了一起人神共怒的千古冤獄。秦檜最終沒有好下場,夫婦二人的鐵像至今還跪在杭州岳飛廟裡,天天受人唾罵,真是弄權一時,淒涼萬古。
惟誠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 171
一切罪惡的背後,都可以看見欺騙和謊言或濃或淡的陰影。賈似道靠裙帶關係起家,爬上權力的頂峰,把持南宋理宗、度宗兩朝朝政,獨攬朝綱。他沒有指揮才能,更無作戰勇氣,靠的是耍手腕——瞞和騙。滿朝文武懦弱是真,賈似道忠勇卻是假,最後落得個人人唾棄的可恥下場。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178
歷史上任何朝代,有一個規律:昏君身邊必有奸臣。明朝中葉以後,昏君競出,司禮太監的權勢極大。《明史·嚴嵩傳》說:“嵩無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皇帝昏庸,嚴嵩竊居權要,是導致各種內憂外患的關鍵因素。
事極必反,反正不遠 187
明朝後期,皇宮內的太監多至10萬人。明末太監魏忠賢不僅僅是無才無德,他更野心覬覦至高無上的皇權,擅權亂政7年,將宦官惡政發展至頂峰。他掌權期間媚上欺下,迫害異己,安插親信,勢焰熏天,使朝廷無乾臣,邊疆無良將,百姓無寧日,敗壞了官場和國家的風氣,直接導致17年後明朝的滅亡。
讒邪之所以並進者,由上多疑心 193
崇禎帝勵精圖治,卻又剛愎自用、反覆無常,排除了閹黨,但仍然信任宦官。他有極重的猜疑心,且很愚笨,外中皇太極的反間計,內惑於閹黨餘孽的流言蜚語,冤殺了名將袁崇煥,“自毀長城”,照比劉秀、趙匡胤差之遠矣。
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201
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英勇善戰,南征北討,紀律嚴明,推翻了明王朝。李自成卻陷入了一種勝利者的盲目喜悅中,開始沉迷聲色,終激起了天怒人怨……他沒有真正想過如何治理國家,在政權建設、軍隊建設、建國治國方面拿不出任何方略。
人間隨處有乘除,萬事浮雲過太虛 208
年羹堯、隆科多一武一文,堪稱雍正帝倚重的“左膀右臂”。年羹堯曾輔佐雍正登基,春風得意,事業有成。年羹堯頗具才氣、屢立戰功,威震西陲,但恃寵驕縱,不知收斂自己,其莫大成功和驚天慘敗,讓人感慨、嘆息。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被聰明誤 214
和珅為人狡黠,善於逢迎,結黨營私,挾私報復,為正直之士所不齒。他掌權20餘年,排除異己,屢興大獄,貪污風行,使世風為之一變。和珅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貪污犯,囚在獄中寫了不少感懷之詩,其中有“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慨嘆……
龍袍縱有新顏色,天國依然舊典章 221
太平天國“其興也勃,其亡也忽”,其速度之快和時間之促,是歷史上罕見的。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從主觀方面而言,主要是領導集團在政治上提不出科學合理的綱領;定都天京後,為防大權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線而“任人唯親”,形成一個排斥異姓的洪氏集團,使得後期政治日益腐敗;軍事戰略上出現連續失誤,使得自身力量逐漸耗盡。
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 228
慈禧的一生幾乎與中國近代史相始終。在同治和光緒兩個皇帝在位的前後50年間,這個陰險、專權的女人將狠和柔融合在一起,登上中國政治的頂峰,掌天下大權達47年之久。她玩弄政治權術,揮霍民脂民膏,鎮壓農民起義,扼殺變法,使中國的前途更加黑暗。
世路無如貪慾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236
袁世凱是個亂世梟雄,也是個“厚黑學”典型。在晚清複雜的政治格局中,他八面玲瓏,善於投機,慣施兩面派伎倆。他以戊戌六君子的一腔熱血染紅自己的頂戴花翎。袁世凱開了歷史倒車,其來也驟,其去也速。這充分說明,洪憲稱帝是出歷史鬧劇、醜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