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漢服

現代漢服

現代漢服是繼承了傳統漢族服裝的精華,並結合現代社會生活需要而有所創新和發展,具有鮮明的傳統氣息和顯著的民族特徵以及時尚色彩的服裝。

這樣發展而來的現代漢服,其地位將與各民族的當代民族服裝相當,對民族服飾文化的繼承程度處於傳統漢服和漢服元素時尚裝之間,可用於一般性的禮儀場合穿著之用,如傳統節日、文化活動、喜慶日、各類社交聚會等,其穿著適用範圍比傳統規範漢服更廣泛,使用頻率更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漢服
  • 外文名:Modern hanfu
歷史淵源,現代發展漢服,民族服裝現狀,漢服運動,四代漢服發展,任重道遠,

歷史淵源

現代漢服是傳統漢服的繼承與發展。
現代漢服
現代漢服
漢服源遠流長,枝繁葉茂。
東亞平原農業文明是漢服的發生成長的環境。
時間上,上古先秦是童年記憶,中古漢唐是青春風采,近古宋明是成年典範。
空間上,黃河長江是搖籃,長城大漠是舞台,嶺南西域是樂土。
亞洲許多民族的服裝源於中國傳統服裝——漢服。

現代發展漢服

簡稱“現代漢服”。這類漢服以傳統形制、服飾文化特徵為主體,在布料、紋飾圖案、局部結構上可適當放寬,允許適當的發展,以適應現代服飾工藝技術發展、社會生活環境、文化環境。漢服從來都是發展的,今天我們的漢服也不例外。對比日韓當代民族服裝,我們可以看到,多數日韓百姓家居、婚娶、節日所著民族服裝,在面料選擇上使用機織布,在裁剪上部分使用立體裁剪,在穿戴繁瑣性上大大簡化,這是對正宗傳統漢服既合理繼承,又適當發展。因此,現代漢服的主流,應當是對正宗傳統漢服的合理、適度發展,在形制上部分生活化(比如袖長不必回肘,曲裾和襦裙有機結合),在做工、面料上採用現代工業技術,降低成本。

民族服裝現狀

目前我國最大的民族漢族服飾 ——漢服沒有款式、布料、製作花紋、場合、髮式、鞋子等統一標準,現代漢服雖然處於加快升華發展狀態,但是還是十分混亂複雜。原因:
(1)從歷史上漢族發展看,由於中國歷史悠久,漢族群體廣大,朝代生活變化,漢服發展多樣化,也造成每個人喜歡的款式不一樣。
(2)從歷史上民族間關係看,清軍入關,統治中華,剃髮易服,斷三百年,所以當代人們對漢服陌生,目前的民間自發組織漢服復興,沒有規劃性、組織性、統一性。
(3)現代漢服款式資料來源:學習電視古裝、參照歷史資料、網上搜尋解答,每個人對漢服的理解或多或少有些不一樣。
現代漢服
(4)從國情了解,我國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經濟發展還比較低,國服仍沒有得到重視和發展,漢服布料還是屬於普通布料。
(6)根本原因,若想漢服得到發展,必須先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高度重視,確定規劃漢服!

漢服運動

漢服運動是一場由青年人發動的傳統文化復興運動或社會意識形態運動,所不同的是它選擇了以漢民族傳統的衣冠為切入點,以大眾性為訴求,自其誕生以來就不僅以衣冠為唯一內容,無論各種聲音爭執再大,這一點是共識。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是漢民族的民族服飾,雖然有極少數人圈內人提出反對,但都是皮相之論。
婚禮漢服婚禮漢服
漢服運動的行為主體是漢服論壇或團隊,他們不是“漢友”,不是孤芳自賞的圈子,而是普通的漢族同胞,但他們是民族服飾復興的先導,故稱之為漢服者,漢服運動成功後,漢服者一詞將只有歷史研究價值。
現代漢服作為一種服飾符碼,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讀:首先,它是古典文化的象徵,代表了人們對於現代性的反思、反抗,對思想歸屬的尋找和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再開掘;其次,它是漢民族的象徵,代表了人們在漢民族形象模糊和全球化衝擊的雙重焦慮下,重塑身份認同的應對策略;最後,它還是一種消費符號,表達了人們對於文化、學識、才智、地位的想像,在消費社會中對“獨特”的追求。

四代漢服發展

漢服運動以來,聲音眾多,流派繁雜,橫向的各種價值觀多數網友已有了解,不再論述,縱向的來看,即從漢服運動發展史來看,可以分為四代漢服者。
看書的漢服女孩看書的漢服女孩
2001年以前,已有極少數人提倡漢服,並穿起漢服,但只是個體現象,沒有形成社會現象,故不列入漢服運動發展史,但可以視其為先驅。
第一代漢服者誕生於2001年,主導2001年至2003年初的漢服界,彼時的漢服並未走入現實社會,或可稱為網路漢服,當時的漢服處境是挖苦諷刺、冷嘲熱諷、拚命摸黑,惡意中傷,鮮有支持者。第一代漢服者的歷史貢獻是提出了漢服復興的概念,但並未形成系統性的理論,對現代漢服的定位未能作出準確論述。
第二代漢服者誕生於2003年,主導2003年初至2005年的漢服界,這時漢服已經走入現實生活,漢服的處境開始改善,雖然否定、詆毀漢服的聲音依然眾多,但已出現數量可觀的支持者。第二代漢服者的歷史貢獻是解決了漢服融入現代社會可行的理論問題,建立了比較系統的漢服運動理論,漢服界開始分化出比較溫和的派別,無論較極端的民族主義派和溫和派都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理論,但漢服如何走入主流社會難度依然很明顯,故積極的媒體報導也並不多見。
第三代漢服者是指06年初以來至今天的漢服界,當然包括不少新人。通過前兩代漢服者的艱難重重的拼搏努力,通過前兩代漢服者處於冷嘲熱諷中的漢服活動,和硬為漢服打下的一片天地,於是在繼承以往成果的基礎上,06年初以來漢服逐漸呈現出燎原之勢,迅速出現在大江南北,甚至港台南洋歐美華人社區,雖然存在著眾多誤解,但漢服已成為廣為人知的概念,積極的媒體報導大量出現。第三代漢服者的理論基本延續第二代,不論民族主義派還是溫和派都是如此,在理論上基本沒有大的建樹,無非是繼續堅持並深化。第三代漢服者的歷史貢獻主要在於傳播,身體力行地讓漢服概念開始走入主流社會。
第四代漢服者尚未誕生,故第三代漢服者延續到何時仍然無法確定,但可以判定,不論民族主義派還是溫和派,第三代漢服者所秉持的理論和策略將要走入窮途末路,單純的漢服推廣越來越難,如果在國家大型活動中融入漢服仍然不能突破現在的難題,也就等於宣告了第三代漢服者將要成為歷史。在此背景下,溫和的派別不是呈現出暮氣,就是感覺乏力,故民族主義重新趁機復起,即便是重新振興的民族主義派也只是無整合的增長。種種跡象顯示,歷史在呼籲第四代漢服的出現。第四代漢服者需要去做什麼?大體上可以從三個方面把握,一,在漢服制式上需要擺脫混亂的狀態,這需要專業設計人士來突破;二,在漢服與傳統文化的結合上,不能再牽強附會,需要建立深刻的漢服運動理論,也就是漢服運動需要從定位為復興文化載體的衣冠切實可行的引入經史等傳統形態,這一點做好了後,極端派的空間將逐漸縮小;三,漢服如何與生活結合上,需要更多的摸索和建設,也就是漢服生活方式的問題,否則,漢服運動的大眾性優勢將難以繼續發揮。這三個問題我已在《談談目前漢服發展的幾個瓶頸問題》中淺論過,但需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可以說,誰建立了第四代漢服漢服者的理論,誰就是至少未來一段時間內漢服界的主流。

任重道遠

無論漢服運動發展到第幾代,基本的走秀、展示、概念推廣仍需要堅持,因為社會上大多數人還不了解漢服,因此,以後的漢服界將會是多層次的團隊並存的時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