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決策理論

現代決策理論

現代決策理論是在20世紀40年代以後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H·A·西蒙和史丹福大學的J·G·馬奇等人倡導並發展起來的,他們為此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提出了與傳統決策理論有根本性差別的新見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現代決策理論
  • 外文名:modern decision theory
  • 提出人:西蒙、馬奇等
  • 提出時間:20世紀40年代
  • 基本內容:管理決策論、決策過程論等
  • 學科:數學
概述,有限理性,滿意原則,基本內容,管理決策論,決策過程論,決策準則論,決策技術論,意義,

概述

現代決策理論是在20世紀40年代以後由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西蒙和史丹福大學的馬奇等人倡導並發展起來的,他們為此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提出了與傳統決策理論有根本性差別的新見解。
現代決策理論強調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研究決策問題。傳統的規範決策理論有兩個基本概念,一是效用,二是機率,而這兩個概念都與心理機制有關。因此,許多主張採用效用期望值作為決策準則的傳統決策論者,為了解釋其效用變化律的特點,往往也求助於心理學的研究。至於機率方面,從20世紀30年代拉姆齊提出可根據主觀機率作出決策以來,人們就開始關心研究形成主觀機率的心理機制。但所有這些方面的心理學研究都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它的心理學依據都是早期的、比較初步的東西;二是它的目的比較單純,只是為了證明傳統規範性決策的正確性;三是它所研究的心理機制十分狹隘,遠沒有說明和解釋現代決策行為中的複雜現象。
西蒙等人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研究了人類決策的基本規律,研究了決策思維的信息輸入、加工及輸出過程,並將這些研究成果擴展到計算機科學的研究範圍,用電腦程式來模擬人的決策過程,產生了人工智慧的新科學,為現代決策理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決策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意義的貢獻。

有限理性

人的理性是介於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間,即人是有限理性的,因為在高度不確定和極其複雜的現實決策環境中,人的知識、想像力和計算力是有限的。特別是在風險型決策中,與經濟利益相比,決策者對待風險的態度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決策者往往厭惡風險,傾向於接受風險較小的方案,儘管風險較大的方案可能帶來較為可觀的收益

滿意原則

在有限理性的假設下,決策者如何決策?決策者往往只求滿意的結果,而不願費力尋求最佳方案。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有:決策者不注意發揮自己和別人繼續進行研究的積極性,滿足於在現有的可行方案中選擇;決策者本身缺乏有關能力,有時,出於個人某些考慮而做出自己的選擇;評估所有的方案並選擇其中最佳方案,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可能得不償失等。由於上述原因的存在,因而決策追求的是一滿意的決策,而不是一最大化的決策,即是一個解決方案“足夠好”的決策——這也是決策的原則。
現代決策理論認為,由於人們的有限理性,決策只能找出“令人滿意的”或“足夠好的”方案,而不可能找出“最好的”決策。

基本內容

管理決策論

管理就是決策,組織中經理人員的重要職能就是作決策。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管理職能都是做出決策的過程,決策貫穿了管理的各個方面和全部過程。任何作業開始之前都要先做決策,制定計畫是決策;組織的設計、部門方案的選擇、決策許可權的分配等,是組織上的決策問題;實踐中的比較、控制手段的選擇等,是控制上的決策。

決策過程論

現代決策理論認為決策是一個過程,包括4個階段:蒐集情報階段;擬定計畫階段;選定計畫階段;審查評價計畫階段。這4個階段中的每一個階段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決策過程。

決策準則論

現代決策論的核心,是所謂“令人滿意準則”。現代決策論是相對於古典決策論來說的。古典決策論是把人看成是個有絕對理性的“理性人”或“經濟人”,在決策時本能地按照最最佳化原則來選擇備選方案,因而這是一種建立在絕對邏輯基礎上的封閉式的決策模型。西蒙認為,“理性人”假說是沒有根據的,因為人的頭腦能夠思考和解答問題的容量,同問題本身的規模相比是非常渺小的。因此,在現實中要找到最優的決策方案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西蒙提出。決策的準則有兩條:第一是滿意準則,即被採納的決策不一定是最優的,但卻是各方面滿意的;第二是相關準則,即決策時不考慮一切可能發生的情況,只考慮與問題有關的特定情況。

決策技術論

即對各種各樣決策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提出有針對性的方法。發展相應的決策技術。
決策理論學派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與計算機科學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決策理論學派創始人西蒙,對“三輪”與計算機科學的研究成果。第二,決策理論學派認為,管理就是決策,而決策是由許多階段、許多步驟而組成的系統,這個系統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建立在蒐集到足夠豐富的信息資料的基礎上,並且通過信息反饋來加以調節和控制,這就使管理變成了“三論”的具體運用。第三,決策理論學派所主張的決策,要求儘可能量化,建立數學模式,進行計算,但由於決策問題很複雜,內外因素很多,要完全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而求得滿意答案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決策理論學派認為,只能把主要的、基本的因素考慮進去而求得滿意結果;即使結果滿意,計算工作量也是很大的,離開了電子計算機有時是很難辦到的,計算機科學的興起是決策理論學派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第四。決策理論學派重點是要解決決策本身的科學性問題,它告訴決策者怎樣處理信息、怎樣建立模型、怎樣進行可行性分析、怎樣上計算機、怎樣根據計算結果作出選擇等等。但它並未進行決策的社會性、民眾性和文化性方面的研究。

意義

現代決策理論認為,決策是指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決策者為了實現特定目標,遵循決策的原理和原則,藉助於一定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從若干個可行方案中選擇一個滿意方案,並付諸實施的全過程。它既包括制定各種可行方案,選擇滿意方案的過程,又包括實施滿意方案的過程。
現代決策理論既重視科學的理論,又重視人的積極作用。
現代決策理論吸收行為科學系統理論以及運籌學等新興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突出體現了決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因此,通常認為管理的過程就是決策的過程,科學的決策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