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清文化

班清文化最先發現於泰國東北部的烏隆府班清村,處在瀾滄江一湄公河流域中游地區,它是東南亞青銅時代至鐵器時代早期的重要遺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班清文化
  • 發現地:泰國東北部的烏隆府班清村
  • 概括:東南亞青銅時代的重要遺址
  • 埋葬方式:以仰身直肢為主
簡述,早期,中期,晚期,

簡述

據泰國與美國聯合考古隊的發掘報告稱,班清文化可以分成早、中、晚三期。

早期

(公元前3600年~前1000年),成人的埋葬方式以仰身直肢為主,陪葬陶器放在死者的頭部或腳旁,此外也有屈肢葬,嬰兒則盛行瓮棺葬。陶器大多拍印繩紋,肩部施加劃紋。青銅器有矛頭、手鐲等,但數量不多。

中期

(公元前1000年~前300年),只發現仰身直肢葬,陪葬的陶器被故意打碎,覆蓋在死者的身上。陶器的特徵是尖底,或在口部施加紅色彩繪。青銅飾物較早期為多。

晚期

(公元前300年~公元200年),葬式仍為仰身直肢,但陪葬陶器完整的置於死者身上。陶器上多施紅色彩繪,以圓渦紋為主。同時,也發現許多青銅飾物與鐵制工具,以及刻有花紋的陶滾筒,可能用來在樹皮布上印製花紋②。
在泰國的東北部,還有許多屬於班清文化的遺址,比如,在能諾他墓地就發現用雙扇合范製造的青銅器,形制和班清一致。從這個分期看,班清文化的早期,與台灣的大坌坑文化、波里尼西亞群島的拉皮塔文化一樣,都是以繩紋陶器為特徵。而從它的分布範圍來看,又可能與南島語民族的起源有關,也同南島語民族的遷移有關,而民族的遷徙,恰恰是在東南亞與中國西南地區整體性形成的重要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