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大為

班大為(David W.Pankenier),著名漢學家,現任教於美國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現代語言文學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班大為
  • 外文名:David W.Pankenier
  • 國籍:美國
  • 職業:漢學家
  • 性別:男
簡介,作品,

簡介

他最初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學習漢學,1983年獲美國史丹福大學亞洲語言專業博士學位。他以研究中國早期天文學著稱,尤其著力於中國古文獻中記載的與夏商周三代更迭相關天文現象的研究,並且有些研究成果已為“夏商周斷代工程”所採用。他的研究興趣廣泛,從考古天文學和天文學史到中國古代的信仰、宇宙觀、歷史哲學以及文獻學都有論述。
班大為於70年代初,師從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著名漢學家馬悅然,正式開始研究漢學。隨後進入居於台灣的滿清皇族後裔,一代經學宗師,愛新覺羅·毓鋆門下,花三年多時間,潛心研習中國典籍。1978年就讀史丹福大學,1983年獲亞洲語言博士學位。
班大為重點研究中國古代奇異的天文現象與當時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的重大政治、軍事事件之間的聯繫。早在1982年,首次推論出武王克商之年為公元前1046年(Astronomical Dates in Shang and Western Zhou)(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克商之年為公元前1046)。
班大為深厚的漢學功底及對世界古代歷史和現代天文學的廣泛了解,使他在中國古代思想史,天文文化,考古天文學,多有開創性的發現。

作品

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文章包括:
Astrology and Cosmology in Early China: Conforming Earth to Heave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3)
中國上古史實揭秘:天文考古學研究 (Revealing the Secrets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Research in Archaeoastronomy), (Shanghai: Shanghai guji, 2008)
“On the Reliability of Han Dynasty (206 BCE – 220 CE) Solar Eclipse Records,” Journal of Astronomical History and Heritage (2012)
“The Planetary Portent of 1524 in China and Europe,” The Journal of World History (2009)
“北極的發現與套用,”自然科學史研究(2008)
“Characteristics of Field Allocation (分野) Astrology in Early China,” Durham: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2005)
“Applied Field-Allocation Astrology in Zhou China: Duke Wen of Jin and the Battle of Chengpu (632 B. C.)”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999)
“Astrological Origins of Chinese Dynastic Ideology,” Vistas in Astronomy (1995)
“三代的天文觀察和五行交替理論的起源”,殷墟博物苑苑刊(1989)
“Astronomical Dates in Shang and Western Zhou,”Early China (1981-198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