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璣古巷風景區

珠璣古巷風景區坐落於南雄市北9公里,原名敬宗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珠璣古巷風景區
  • 外文名:珠璣古巷風景區
  • 別名:珠璣古巷風景區
  • 民族:珠璣古巷風景區
簡介,景區歷史,特產介紹,

簡介

珠璣巷風景區的全長約1500米,路面用鵝卵石鋪就,寬約3-4米,古驛道穿巷而過,巷內三座門樓為清初所建。南門內一座元代古塔,叫"胡妃塔"。這是廣東有年代可考的唯一元代古塔,建於1350年。塔高3.5米,七層八角,由17塊精雕細刻的紅砂岩砌成。塔旁有一古井,傳說當年胡妃就是投此井自盡。珠璣巷是廣東僅有的宋代古巷古道,有“廣東第一巷”之譽,巷全長1500多米,路面寬4米多,用鵝卵石鋪砌而成,巷內仍保留著不同朝代的古樓、古塔、古榕和古建築遺址等一批文物古蹟、觀光景點,走進珠璣巷,當年的古鎮風貌依稀可辨。 珠璣古巷位於南雄市區北9公里秘的梅關古驛道上。它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古驛道上的一個商業重鎮。宋代沙角巡檢司就設在古巷北面出口處的沙角。 珠璣古巷是廣東省僅存的宋代古巷古道。它北起鳳凰橋,南至駟馬橋,全長1500多米,路面寬4米多,全部用鵝卵石鋪砌而成。兩旁民宅祠堂、店鋪商號鱗次櫛比。巷道曲直有致,古樸清悠。巷內有古樓、古塔、古榕、古橋等古蹟。巷內現有居民20多姓,320多戶,1400多人。這裡民俗古樸,民情淳厚。走進珠璣古巷,當年的古鎮風貌依稀可辨。

景區歷史

據歷史資料記載,珠璣巷得名始於唐朝張昌。昌之先,為南雄敬宗巷孝義門人。其始祖轍,生子興,七世同居。唐敬宗寶曆元年,朝廷聞其孝義,賜予珠璣絛環以旌之。因避敬宗諱,改所居敬宗巷為珠璣巷。 珠璣古巷,歷盡滄桑-- 珠璣古巷地屬嶺南。在秦以前,嶺南屬南蠻之地,被古王朝列為疆域之外。那時的嶺南,車馬不通,人煙稀少,珠璣巷一帶還是一塊尚未開墾的處女地。公元前323年,曾一度稱霸中原的古越國逐漸衰弱了,繼而為楚國所滅。越國人不恥於當亡國奴,為逃避楚王的統治而更名改姓,“散居江南海上”。公元前223年,秦國又滅了楚國,越人因避秦又一批一批地向南遷徙。這時,大庾嶺上出現了一群南遷的越人。他們北望戰亂不堪的中原故國,不勝嗟嘆,無限悲傷,而對眼前的嶺南風光卻十分讚美。於是,眾人決計在大庾嶺南麓,即今之梅嶺--珠璣巷走廊一帶安居下來。他們發揚勇敢頑強、刻苦堅韌的民族精神,披荊斬棘,艱苦創業,這一帶得以迅速發展起來。接著,因戰亂和自然災害,中原漢族又幾次向嶺南大遷徙。珠璣巷成了南遷人民的一個落腳點,一批一批人北來,一批一批人南去,中原文化逐漸在珠璣巷生根開花,並向嶺南傳播開去。

特產介紹

珠璣古巷自古以來就是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匯聚之地,聚居此地的各族人民依託世代承傳的習俗和經驗,曾經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釀製出獨具特色的優質美酒,無不閃爍著古代珠璣人對釀酒技術的獨到見解和聰明才智。嶺南人釀酒多以當地農作物、花果為原料,其中以稻米釀製的米酒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廣受人們喜愛,並世代相傳沿襲至今。以珠璣巷一帶為代表的嶺南地區,人們至今仍保持著釀製米酒的傳統,當地農家自釀的黃酒釀、米燒、鑽缸酒在節慶日子裡仍是招待賓朋的首選佳品。 而珠璣私窖酒正是傳承這種傳統做酒工藝,從而得名。
1、南雄黃煙
黃煙是南雄一寶,南雄農民種煙、嗜煙,一輩子離不開煙;南雄捲菸廠產煙、銷煙,“百順”、“珠璣”行銷各地。南雄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是黃煙,每年黃煙收入要占國民經濟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2、南雄臘腸
南雄臘腸,當地人叫風腸。故名思義,就是北風乍起之日,經霜風露曬風乾的土法製作手工肉腸,香氣撲鼻濃郁。
3、
酸筍炆鴨,到處皆有,唯獨南雄出名,原因是該地農家醃製的酸筍味道獨特,爽脆無水漬味,酸味醇而不嗆喉,與無腥味的水鴨炆之,聞而不腥,酸而不膩,使您口胃大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