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鳳蝶

珠光鳳蝶

珠光鳳蝶已經在1989年公告為一級保育類動物(瀕臨絕種),珠光鳳蝶是台灣較大型的蝴蝶,屬於世界保育的鳥翼蝶類昆蟲,產於熱帶,在台灣僅分布於蘭嶼,是蘭嶼島上的特有生物,由於它羽翅上的鱗片在陽光照射下,會自然折射出類似螢光綠因此被譽為“飛舞的珍珠”,雌雄顏色圖樣略微不同,菲律賓巴丹島上偶然發現,目前全世界數量不到2千隻,被列為國寶級的保育類昆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珠光鳳蝶
  • 拉丁學名:Pyrginae Burm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亞目:錘角亞目
  • :鳳蝶科
  • 亞科:花弄蝶亞科
  • :珠光鳳蝶
  • 分布區域:菲律賓呂宋島、民答那峨島、巴布因群島、披利羅島
  • 英文名:Birdwing butterfly
外觀特徵,生態習性,生長曆程,棲地分布,面臨危機,面臨的問題,保育的工作,營造環境工作,人為破壞,

外觀特徵

大型鳳蝶,展翅1~25厘米,無尾狀突起;雄蝶翅為黑色,前翅各翅脈外緣呈白褐色,後翅金黃色,各翅外緣線有鋸齒狀黑斑,反面與正面相同;雌蝶顏色較淡,後翅基部至中橫線間與亞外緣各室有黃色斑。
珠光鳳蝶珠光鳳蝶

生態習性

成蟲全年可見,在台灣僅分布於蘭嶼。喜歡訪花吸蜜,保育類昆蟲。
幼蟲主要攝食馬兜鈴科之港口馬兜鈴(Aristolochia kankaoensis),偶爾亦可攝食卵葉馬兜鈴,幼蟲分五齡,蛹呈黃褐色,以懸垂絲及尾絲固定於枝條上,全年可繁殖。成蟲主要發生期在3~4月,9~10月間;飛行迅速,喜訪花。成蟲主要發生期在3~4月,9~10月間;飛行迅速,喜訪花。
珠光鳳蝶珠光鳳蝶

生長曆程

總述
珠光鳳蝶是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一年多代,整年都能繁殖,一生總共分為幼蟲成蟲等四個階段。
珠光鳳蝶的卵為橙色、圓球狀,通常產在寄主植物港口馬兜鈴的葉片背面,直徑約二公厘左右。
卵
幼蟲
因環境條件的不同,在5-16天卵會孵化出3-6公厘的毛毛蟲,剛孵化的幼蟲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卵殼吃掉,這時,我們稱這隻剛孵化的幼蟲為一齡幼蟲。接著開始它幼蟲期的生活,幼蟲期是珠光鳳蝶的生長期,食性專一,且口器及消化系統特別發達,食物為呂宋馬兜鈴(即港口馬兜鈴),偶而也吃卵葉馬兜鈴,在不斷的進食下,隨著時間身體的增長。
珠光鳳蝶珠光鳳蝶
幼蟲一般分為5齡,當一齡幼蟲生長得夠大時,會大約停止動作一天,於晚上開始進行脫皮,脫皮完之後,就叫做二齡幼蟲。依此類推,歷經四次脫皮,長大成為七公分左右磚紅色的終齡幼蟲,最後爬至較粗的枝幹上,再脫一次皮後,就化成蛹了。
珠光鳳蝶的蛹為黃褐色,其蛹是由最後一次脫下的皮所形成的,脫皮後進入它身心的交戰期。蛹的型態千變萬化,但大致上可分為三種左右:
A、“吊蛹”是以蛹的尾部附著在物體上,頭下腳上的吊著。
B、“帶蛹”也是以尾部附著在物體上,但是在蛹的腰部會有一條繞過的絲線固定住,和“吊蛹”的不同之處是在於“帶蛹”為頭上腳下。
C、“懸蛹”和“帶蛹”應該是屬於同一種類,但是其絲線並不如“帶蛹”來得清楚。 大多以懸垂絲和尾絲固定在樹枝上,蛹是珠光鳳蝶的靜止變化期,由於珠光鳳蝶蛹的階段不能任意的移動,因此它的蛹化身為枯葉般,以避開敵人的耳目。
蛹
蛹期的長短不一,時間短的僅36天,時間長的可達129天,雖然表面上靜止不動,但是蛹內其實有大工程正進行;這時的蛹,必須要把原來的身體組織破壞掉,重新組成新的成蟲身體構造。
成蟲
台灣蘭嶼地區經過一段時間後,於每年3到4月與9到10月間羽化成蟲,成蝶破蛹而出,這個過程就叫做羽化,珠光鳳蝶的成蝶前翅皆為黑色,翅脈外緣呈白色,雄蝶後翅金黃色,展翅約10-12公分,翅脈外緣線有鋸齒狀黑斑,在逆光下珠光鳳蝶 還會散發出有如青藍寶石般的珍珠光澤,因此被譽為台灣最美麗的鳳蝶。至於雌蝶的顏色較澹,展翅約11-14公分,後翅基部至中橫線間與外緣有黃色斑,而身體顏色呈現出黑黃相間的紋路,對比相當明顯而美麗。剛破蛹的鳳蝶由於翅膀無力、黏濕的關係所以還無法飛行,這時候鳳蝶會倒立,使身體中的血液先通到翅膀,再使其慢慢風乾,才能夠翩翩起舞。 最後,雄蝶和雌蝶成蝶後便開始尋找各種蜜源植物,且只吸食花蜜,海芒果則是它們偏好的蜜源植物。慢慢使它們成熟,在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之後,便光榮的過世。
成蟲成蟲

棲地分布

珠光鳳蝶分布於菲律賓呂宋島、民答那峨島、巴布因群島、披利羅島,是一種典型的菲律賓系蝴蝶。在台灣主要分布地區為蘭嶼,偶而也會零星出現在墾丁。但是在蘭嶼達悟族人眼中珠光鳳蝶卻是種不祥之物,因為珠光鳳蝶常在棋盤腳海岸的樹林間飛舞,而這片樹林傳統中被達悟族人視為惡靈的森林,因此珠光鳳蝶也被當做是惡靈的靈魂。珠光鳳蝶在50年前曾是蘭嶼島上數量最多的蝴蝶,由於色彩豔麗,也被稱為“金鳳蝶”,除了台灣以外,它們只喜歡蘭嶼而已。
珠光鳳蝶珠光鳳蝶
喜于海岸連線山地的原始林中,珠光鳳蝶成蟲除了會在港口馬兜鈴(幼蟲的食草)生存環境附近出現外,如海岸邊的灌叢、樹叢及森林邊緣等地區,與蜜源植物也有很大的關係,成蟲攝食多種植物花蜜,因具有飛翔的能力,所以在全島均可以發現它的蹤跡,尤其在蘭嶼珠光鳳蝶可以選擇蜜源植物(如海檬果)附近,但在收量上以東清、五號涵洞橋、虎頭坡、雙獅岩、龍門橋、忠愛橋等地數量較多。

面臨危機

面臨的問題

a、人類大量濫捕
珠光鳳蝶於六、七零年代被大量捕捉,已成為國內、外的蝴蝶收藏者、商人和標本採集家捕捉收藏的對象,因此,過去遭受到強大的捕捉,加上從前沒有保育動植物的觀念,人類認為台灣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蝴蝶資源,所以最多時期估計平均每年出口5000-10000隻珠光鳳蝶標本,已將珠光鳳蝶公告為瀕臨絕種的昆蟲之一,以法律的力量進行珠光鳳蝶的保護。
b、環境改變、食物短缺
馬兜鈴屬的植物中存有馬兜鈴酸與植物鹼使珠光鳳蝶的幼蟲對馬兜鈴植物有明顯的偏好性,但馬兜鈴植物因藥用的因素遭大量的砍伐,而且蘭嶼地區紅紋鳳蝶與珠光鳳蝶幼蟲皆以港口馬兜鈴為食,往往產生紅紋鳳蝶與珠光鳳蝶的競爭。由於珠光鳳蝶生存條件遭受破壞,生態保育協會已積極從事港口馬兜鈴和蜜源植物的種植,並對部分地區進行棲地的改善及環境改造工作。 五十年前珠光鳳蝶在蘭嶼島上數量還很多,由於人為因素的影響,致使它們的棲地及食草植物減少,族群一直受到嚴重的威脅。
c、食物競爭
和珠光鳳蝶競爭食草的紅紋鳳蝶,以及意外引進的玉帶鳳蝶等等,都極有可能成為珠光鳳蝶恢復族群的阻力,這條復育之路未來還有得走。

保育的工作

a、復育工作
重現滿天飛舞的珠光鳳蝶,是所有雅美族的心聲。有鑒於珠光鳳蝶數量的驟減,政府相關單位積極進行珠光鳳蝶保育研究工作,以恢復珠光鳳蝶族群的舊觀。
在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將近十年的珠光鳳蝶研究歲月中,使我們對珠光鳳蝶有更深一層的了解,並協助珠光鳳蝶的復育工作,加上蘭嶼鄉生態文化保育協會及台東縣永續發展協會更積極投入珠光鳳蝶復育的野外和社區推廣工作,期望以大家的力量共同來維護蘭嶼可貴的瑰寶-珠光鳳蝶。
b、保護法
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和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將其列為世界保育及限制買賣的物種。民國七十八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照野生動物保護法,將珠光鳳蝶公告為瀕臨絕種的昆蟲之一,以法律的力量進行珠光鳳蝶的保護。

營造環境工作

由於珠光鳳蝶生存條件遭受破壞,蘭嶼鄉生態文化保育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東縣永續發展協會等三個單位己積極從事港口馬兜鈴和蜜源植物的 種植,並對部份地區進行棲地的改善及環境的營造工作,除了恢復珠光鳳蝶的生存空間及數量外,並藉由營造珠光鳳蝶自然公園的方式,期望讓所有來蘭嶼旅遊觀光的民眾,都能欣賞到珠光鳳蝶,為蘭嶼生態旅遊的活動帶向另一個特色。

人為破壞

珠光鳳蝶之所以數量較少,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人為捕捉;因商業利益大,捕捉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另外要注重的一點是自然環境的保育,因為珠光鳳蝶食草分部的地方本來就不多,再加上人為破壞環境的影響,數量減少的速度又加快了許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