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娟

王黎娟,女,教授,理學博士,博士生導師,第九屆、第十屆江蘇省青年聯合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973專題、中國氣象局軟科學項目、江蘇省高校自然基金、江蘇省氣象災害重點實驗室基金等項目。主要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等項目。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榮獲“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學篤風正”優秀論文獎等。當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多次榮獲“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優秀青年科研工作者”稱號。

2007年6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氣象學博士畢業。一直從事季風與海氣相互作用、我國大範圍洪澇災害成因及機理的科研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黎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女
學術研究,學術論文,科研項目,獲獎,

學術研究

學術論文

1、王黎娟,陳璇,管兆勇,何金海. 我國南方洪澇暴雨期西太平洋副高短期位置變異的特點及成因. 大氣科學,2009,33(5):1047-1057.
2、王黎娟,管兆勇,何金海,張中傑. “05.6”華南強降水期間副熱帶高壓活動與加熱場的關係. 氣象學報,2009,67(4):666-673.
3、劉伯奇,何金海,王黎娟. 4~5月南亞高壓在中南半島上空建立過程特徵及其可能機制. 大氣科學,2009,33(6):1319-1332.
4、錢代麗,管兆勇,王黎娟. 近57a夏季西太平洋副高面積的年代際振盪及其與中國降水的聯繫. 大氣科學學報,2009,32(5):677-685.
5、何潔琳,管兆勇,萬齊林,王黎娟. 冬季登入我國的0428和7427號颱風過程的冷空氣作用和水汽特徵. 熱帶氣象學報,2009,25(5):541-550.
6、王黎娟,何金海,管兆勇,陳璇. 國內東亞熱帶-副熱帶季風的研究進展. 熱帶氣象學報,2008,24(6):724-731.
7、Lijuan Wang, Zhaoyong Guan, Chunhua Shi, Jiang Tao, and Lianji Jin. Features of the large-scale circulation of the extremely heavy rain with severe floods over South China in June 2005 and its possible cause. Proceedings of SPIE,2008,Vol:7083, 70830S-1~ 70830S-9,2008,DOI: 10.1117/12.791771.
8、Lijuan Wang, Zhaoyong Guan, Chunhua Shi, Lianji Jin, and Jiaqing Ma. Circulation background of the extremely heavy rain causing severe floods in Huaihe River valley in 2003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apparent heating. Proceedings of SPIE,2008,Vol. 7085, 70851B-1~ 70851B-10.
9、王黎娟,管兆勇,何金海. 200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的環流背景及其與大氣熱源的關係. 氣象科學,2008,28(1):1-7.
10、夏芸,管兆勇,王黎娟. 2003年江淮流域強降水過程與30~70 d天低頻振盪的聯繫.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8,31(1):33-41.
11、祁莉,張祖強,何金海,管兆勇,王黎娟. 氣候平均場上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雙脊線過程可能成因的動力診斷分析. 大氣科學,2008,32(2):395-404.
12、王黎娟.《天氣學分析》中槽線和切變線分析討論. 氣象教育與科技,2007,30(3):10-12.
13、WANG Lijuan, GUAN Zhaoyong, HE Jinhai,Xu Haiming. Comparison of the Double Summer Monsoon Troughs over East Asia.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7,21(1):75-86.
14、王黎娟,管兆勇,何金海. 2005年6月華南致洪暴雨的大尺度環流特徵及成因探討.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7,30(2):145-152.
15、湯英英,王黎娟,劉毅,陳棟. 長江流域持續性暴雨研究進展. 四川氣象,2007,27(3):3-5.
16、叢菁,管兆勇,王黎娟. 夏季亞澳季風區兩支越赤道氣流年(代)際變化及其與夏季風活動的聯繫.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7,30(6):779-785.
17、王黎娟,何金海,管兆勇. 東亞副熱帶夏季風槽的氣候特徵及其與南海夏季風槽的比較. 氣象學報,2006,64(5):583-593.
18、WANG Li-juan, GUAN Zhao-yong, HE Jin-hai. THE POSITION VARIATION OF THE WEST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2006, 12(2):1-8.
19、Lijuan Wang, Zhaoyong Guan, Jinhai He, and Jiangjin Lu.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 over Sumatra areas and its possible factors. Proceedings of SPIE,2006,vol.6301, 63010L-1~ 63010L-10.
20、Lijuan Wang, Zhaoyong Guan, Jinhai He, and Jiangjin Lu. Climatic features of East Asian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trough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trough. Proceedings of SPIE, 2006, vol.6301.63010Q-1~ 63010Q-12.
21、He Jinhai, Wen Min, Wang Lijuan, Xu Haim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nse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Asian-Australian "Land Bridg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6, 23(6) : 951-963.
22、高慶九,王黎娟. 《天氣學分析》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和使用體會. 氣象教育與科技,2006,29(4):14-18.
23、王黎娟,溫敏,羅玲,何金海,林建. 西太平洋副高位置變動與大氣熱源的關係. 熱帶氣象學報,2005,21(5):488-496.
24、王黎娟,羅玲,張興強,何金海.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東西位置變動特徵分析.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5,28(5):577-585.
25、劉毅,何金海,王黎娟. 近40a重慶地區夏季降水的氣候特徵. 氣象科學,2005,25(5):490-498.
26、Wang Lijuan,He Jinhai,Guan Zhaoyo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vective Activities over Asian-Australian “Land Bridge”Areas and Its Possible Factors.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4,18(4):441-454.
27、王黎娟,何金海,管兆勇. 蘇門答臘地區對流活動及其與南海夏季風建立的關係.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4,27(4):451-460.
28、王黎娟,何金海,管兆勇,溫敏. 亞澳“大陸橋”地區降水和對流的季節變化及其與海溫的關係. 氣象科學,2004,24(4):379-386.
29、何金海,王黎娟,徐海明,周兵. 南海夏季風建立的氣候特徵及其機制的討論. 新疆氣象,2004,27(1):1-7.
30、王寶鑑,黃玉霞,何金海,王黎娟. 東亞夏季風期間水汽輸送與西北乾旱的關係. 高原氣象,2004,23(6):912-918.
31、王黎娟,薄兆海. 《天氣學原理與方法》多媒體課件設計製作與使用體會. 氣象教育與科技,2004,26(2):5-11.
32、He Jinhai, Xu Haiming, Wang Lijuan,Zhou Bing. Climatic Features of SCS Summer Monsoon Onset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Acta Meteorological Sinica, 2003, 17, 19~34.
33、何金海,王黎娟,溫敏. 中南半島對流活動特徵及其對南海夏季風建立過程的影響. 新世紀氣象科技創新與大氣科學發展——中國氣象學會2003年年會“熱帶氣旋和季風”分會論文集,2003,13-17.
34、李峰,孫秀榮,李宇梅,王黎娟. 兩種反映東亞夏季風異常的指數的比較研究. 氣象科學,2001,21(2):178-185.
35、王黎娟,何金海,徐海明. 黑潮地區海溫影響南海夏季風爆發日期的數值試驗.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0,Vol.23(2):211-217.
36、徐海明,何金海,管兆勇,王黎娟. 北半球冬季WA遙相關型影響東亞初夏季風的可能途徑.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0,23(3):361-369.
37、何金海,徐海明,周兵,王黎娟. 關於南海夏季風建立的大尺度特徵及其機制的討論. 氣候與環境研究,2000,5(4):333-344.
38、He Jinhai, Wang Lijuanand Xu Haiming. Abrupt Change in Elements around 1998 SCS Summer Monsoon Establishment with Analysis of Its Onset.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0, Vol.14(4):426-432.
39、王黎娟,何金海,徐海明,陳富山. 1998年南海夏季風建立前後的突變特徵及爆發過程.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1999,Vol.22(2),135-140.
40、王黎娟,何金海. 海溫的年際和年代際變化及其對東亞季風影響的國內研究進展. 氣象教育與科技,1998,20(2):24-29.

科研項目

國際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由冬至夏轉換季節南亞高壓的重建機理及其影響研究”2010年1月~2012年12月,項目負責人。
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江淮梅雨期降水的空間非均勻分布及形成機制”2010年1月~2012年12月。項目負責人。
973專題“東亞季風涌影響下颱風登入前後強風暴雨的時空分布特徵” 2009年1月~2014年12月。項目負責人。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近百年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變化特徵及其影響”2008年1月~2011年12月,子課題負責人。
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持續性異常氣象事件預測業務技術研究”2010.1~2013.12,子課題負責人。
973專題“暖池變異對El Niño /ENSO及東亞季風的影響機制”,2012~2016,專題負責人。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礎研究項目“長江流域持續性強降水的氣候背景研究”2007年1月~2008年12月,項目負責人。
江蘇省高等學校研究生創新計畫“南海季風影響印度洋-太平洋相互作用的可能機理” 2006年1月~2007年12月,項目負責人。
江蘇省氣象災害重點實驗室基金項目“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變異及我國南方旱澇的機理研究”,2006年9月~2009年2月,項目負責人。
國際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北半球海陸間大氣質量遷移的年際變化及其對中國氣候的影響”,20012年1月~2015年12月,主要參加者。
國際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中南半島中尺度地形對南海夏季風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2006年1月~2008年12月,主要參加者。
國際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印度洋偶極型海溫異常影響東亞夏季風變動的機理研究”,2005年1月~2007年12月,主要參加者。
國際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南北半球際大氣濤動及其與中國氣候異常的聯繫”,2007年1月~2009年12月,主要參加者。

獲獎

2011 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
2010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四
2008年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
2008年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2006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技進步特等獎,排名第四
2006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2006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優秀青年科研科工作者
2006年國家級一類精品課程主講教師,排名第七
2005年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學篤風正”優秀論文獎 2005年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優秀青年科研科工作者
2004-2006學年度優秀教學二等獎
2003年南京氣象學院“優秀班主任”
2002年江蘇省高等學校“方正奧思杯”多媒體教學課件好課件獎,排名第四
2001年江蘇省第一屆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