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誠(專業碩士考研輔導教師)

王誠(專業碩士考研輔導教師)

王誠老師,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邏輯與寫作輔導名師,多家考研輔導機構特聘講師。對邏輯與寫作課程的內容體系、命題把握、教學思維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主要成就:新東方線上、啟航、領先、跨考、冪學、華是等機構邏輯、寫作主講
  • 代表作品:《邏輯套路化訓練》《寫作套路化訓練》《邏輯歷年真題全解》《寫作歷年真題全解》
研究領域,教學思想,業界影響,主要著作,教學資料,隨筆,

研究領域

邏輯、寫作課程與教學研究
商業案例分析研究
管理、溝通藝術研究

教學思想

邏輯與寫作的教學,必須對學生的思維進行系統化的訓練。
應試教學,需要高屋建瓴的引導,也需要主次分明的精準把握。
寫作水平,是將一個人的綜合能力躍然紙上。缺乏眼界的語言是沒有美感的;缺乏實踐的道理是沒有感染力的。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是“邏輯思維、知識儲備、實例套用、語言藝術”的融會貫通。

業界影響

獨創性的將管理知識、實戰案例與課程相結合講授寫作;破解題乾閱讀量大的邏輯解題思路,其實效方法客群多老師、考生追捧。精於把握命題方向與考點,被考生譽為“道術結合、最具實效性和創新性”的輔導名師。每年有上萬考生跟隨王誠老師學習。

主要著作

《管理類聯考高分指南邏輯分冊》
《經濟類聯考綜合能力歷年真題全解》
《研途有悟》
《專業碩士綜合能力邏輯套路化訓練》
《洞穿專碩邏輯歷年真題全解》

教學資料

網上試聽課
邏輯課程試聽
寫作課程試聽:寫作大綱總述
2013管理類聯考寫作真題寫作真題解析
專業碩士整體複習規劃(邏輯、寫作)
本文根據王誠老師2014年3月25日晚的答疑記錄整理而成
考試分類
專碩的考試,按科目分為綜合與英語二;
考生又分為報考MBAMPA的在職人員和應屆生。
複習時間的把握
1、英語複習一定要越早越好,這是個長時間訓練的活兒,突擊不是不可以,關鍵在於到了後期,邏輯和寫作絕對夠你忙的,到時候會顧此失彼。
2、把邏輯和寫作的複習放到前面來行不行?我覺得不太好。原因是,如果你報了輔導班,輔導班的價值在於什麼?是幫你節省時間成本和少走彎路。那么你就應該跟著輔導班的節奏,下半年一開頭就開始學習。這兩科的提高其實很快,沒必要從開年就準備。如果你沒有報輔導班,那么至少邏輯的確應該看起來了,因為自己學確實會挺吃力的。
數學備考
我個人的建議是,儘量在開始邏輯和寫作的複習之前,把這一科全面複習一遍,為邏輯和寫作騰出時間——但這方面我不權威,大家以自己的數學老師意見為準。
邏輯備考
邏輯的備考與寫作的備考是相輔相成的。有同學說,自己邏輯和大作文不好,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因為邏輯分成兩部分,一是形式邏輯,二是論證推理。以前的考題大部分都是論證推理題型,2013年開始,兩部分大約一半一半 。
這實際上是降低了邏輯的難度。因為形式邏輯部分,題目有非常確定的答案,套對了公式,得到答案很簡單,而且不需要語義理解;論證部分就不一樣了,類似剛才貼出來的題目,需要很好的閱讀能力、歸納提煉能力。
論說文的寫作,就是在前面兩種能力的基礎上,增加了準確闡述能力,以及尋找論據的能力。
如果報了輔導班,形式邏輯部分一定要跟著自己老師走,其他老師名氣再大也不要理他。因為形式邏輯有兩派風格,同時學習會把自己搞亂。等到系統掌握了,十月份之前再來看看其他學法,或許有所裨益,當然這也不是必須的。
沒報輔導班的同學,選定一位邏輯老師跟著學,道理同上,但是形式邏輯部分要儘早著手,儘量七月之前學通。因為到了後期,非形式邏輯(論證推理部分)會讓你有各種糾結。
我的邏輯沒有錄網課,大家跟住自己的老師學就行了。老師無所謂“好壞”,關鍵是能不能適合你的風格。盲目追求所謂“名師”,一是他不一定適合你,二是追來追去,一家一個講法,反而把自己搞亂了。
什麼時候可以將各派的講法加以印證呢?就是你做邏輯已經十拿九穩的時候。由於此時已經形成了邏輯思維習慣,別人不太容易把你帶走,你就可以有鑑別地吸收各家之所長了。
七月開始,無論是你不是報了輔導班,都一定要進入論證推理邏輯(非形式邏輯)的學習了。
2、論證推理的準備
這部分內容就跟兩篇作文密切相關。論證有效性分析本質上就是邏輯的削弱題型;論說文與它的關係剛才說過了,不再贅述。
3、邏輯複習規劃
第一階段:六至八月。
準備形式邏輯部分。因為這部分的題目公式繁雜,開始接觸的時候比較消耗時間。但是一旦會了,就很簡單;對於後面的論證推理部分提煉邏輯主線會有所幫助。
最晚八月份,邏輯的所有內容應該都複習一遍了。但這時候你只是看到了樹木,沒有見到森林。其他老師的課我沒聽過,不知道他們怎么教;我在這個階段的指導方法是套路化訓練,就是把相同套路的題總結到一起,讓你們加強識別能力。
但是有了套路,你只是知道,不一定能做到各種思路之間的迅速切換。所以進入第二階段,邏輯複習就是做-真-題,反覆做真題,至少三遍。
第二階段:八至十月。
三遍真題對應三個策略。
第一遍做真題,追求的是精度,不要速度,每道題都去對應老師講過的套路,雖然不一定總能成功對應上或者看不出來,但是這是對第一階段最好的複習。你可以在做題過程中隨時中斷,查閱資料或者提問。第一遍,每天能完成一套題就好,別貪多,否則腦子太累。
第二遍做真題,追求的是速度,因為有些題目答案你都已經知道了,這時候你要苛求自己快速反映出題乾的邏輯主線,找到快速解題的方法。第二遍的時候,可以每天練習兩到三套題,每天總時間不要超過兩個小時,否則效果會不好,看了白看。
第三遍做真題,要追求像老師一樣講題。這就意味著,你不但得自己明白,還得給別人講得出來(自己講給自己聽),講完了對照解析,看看自己講得好不好,是不是囉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徹底吃透題目。在講的時候就不要圖快,要的是清楚。到了這第三遍,你早已發現歷年真題裡面有好多好多同一類型的題目啊……這就是主動進行的類型化訓練,進行總結歸類,可以用一個小本子記錄一下,進行題目的對比。
這一階段,每天完成三四套題,應該是很輕鬆的了。總時間也不要超過兩個小時每天。
三遍真題,你們可以選用我五六月份要出版的書,書名是《歷年真題全解》,這本書里可能還會包含GCT考試的歷年所有邏輯題——GCT考題對於咱們專碩考生來講,很有參考價值。
第三階段:十一月。
到了第三階段,就是專門的邏輯模擬題了(不是成套的試卷)。到時候市面上的模擬題會有很多很多,你們隨便買吧。做模擬題的目的不是練習,而是搖頭——這套題不好,因為……;這一套也不行,因為……;這幾道題目有點兒意思,但是難度還是不夠……
剛才的意思就是說,你要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的模擬題。因為做了這么多真題,所有的模擬題你基本都會是見過的。所以,這個階段是可以省略的,如果真題沒做完,就繼續真題練習。記住,三遍!
有些同學邏輯錯得多,關鍵問題在於你速度上不去,到時候心裡一急,就容易手忙腳亂。為什麼速度上不去?題型不熟悉。為什麼題型不熟悉?真題沒做嘛。
邏輯單項模擬階段,每套題最好四十分鐘左右完成。這個時候精度又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速度。速度提起來了,精度慢慢就不是問題。
進入12月,一定要全科複習模擬,這是總複習衝刺階段。認真做四套全科模擬題,時間嚴格參照考試時間,上午綜合、下午英語,晚上對答案。這時候就是查漏補缺了。我想這時候,經過了前面的洗禮,你邏輯也就是錯一兩個的情況,根本不用擔心。
到了考試,你的邏輯複習心裡肯定是有底的,咱們應屆生中全對的學員也不少。
寫作備考
1、寫作複習規劃
第一階段:上半年。
這個階段你不需要寫,你就是要看,多閱讀。我再次推薦兩本書:《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和《論證是一門學問》;再推薦兩份報紙:《南方周末》的E版評論版和《中國青年報》的評論版;還推薦一個電視節目,每天早上東方衛視的《看東方》,有個《報天下》欄目,內容是當天出版的各大報紙的評論文章,該節目如果無法實時收看,可以當天在網上查到。這些都是我們寫作的好素材。
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的電子版我上傳到群共享裡面了,你們可以去下載閱讀。
《論證是一門學問》的讀書筆記也在群共享裡面有,但還是看一下原書吧。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比較冗長,內容上也不是特別有可讀性,但其實是麥肯錫的經典教材,可以耐著性子快速瀏覽一遍,對於論說文的框架準備會很有好處。
兩份報紙以及電視節目,如果碰到好文章,請隨時上網查出來,保存下來。也希望你們推薦給我,分享給更多同學。
第二階段,七至十月。
這個階段,是系統學習寫作方法的階段,我強烈建議你聽課。
考試是有套路的,應試是有技巧的。硬拼你根本拼不到點子上去,除非數學和邏輯很棒,否則寫作就大大影響分數。
論證有效性分析,最好把歷年真題,包括經濟類的和以往MBA的,都做一遍。我也會配套出版歷年真題全解。論證有效性分析這篇作文,你可以對照書上的解析自己批閱,自行修改。這個任務兩個月可以完成,如果每天一篇的話。關鍵在於自己的批閱。實在不確定自己寫的好壞的,拿到群里來,大家討論。
論說文,聽課之後就對照筆記,照貓畫虎,先畫出來一篇——注意,接下來不是去畫第二篇,而是批閱、修改。
這一階段的論說文,你能反覆修改五六篇真題,達到自己相對滿意的水準,就可以了。每篇作文都不求速度,只求套路。
其實這個任務並不重,考MBA的同學即便工作繁忙,也可以做到。關鍵是,你不能找藉口不練,否則進入11月,你就會慌了。
但是這個階段最常見的心理狀況是什麼呢?那就是你練習了論證有效性分析,發現自己情況還不錯,而且越來越好,於是產生自滿心裡,論說文就忽視了。
第三階段,11月。
做模擬題。我的模擬題裡面應該還會配上閱讀小冊子,就是你們推薦給我的報紙評論文章,以及我自己蒐集得文章。這個時候,你寫作文的目的是為了擴展視野、訓練速度、形成考試套路,因為沒有證據表明,之前某一篇文章寫得好,這時候也會寫得好。尤其是快速作文的情況下。
這一階段論說文也是大約練習四篇模擬題,其餘模擬題可以看範文,自己琢磨。
速度保持在30分鐘以內手寫一篇。如果要交流,可以打成電子版放到群里來。不要發圖片,因為看手寫的字費時費力,大家很可能自動忽略了。
通過第二第三階段的練習,輔以大家的品鑑、自己的修改,論說文應該會有不錯的積累了,這種積累,既包括套路,也包括思路,還包括句子、段落……
第四階段:12月。
成套試卷練習。就是看自己形成的套路和分析思路在各種話題中的適用性。關鍵是時間。
2、論說文的兩個關鍵點:
第一,當你知道應試方法之後,你會苦於肚子裡沒貨,沒話說——這個時候第一階段的積累就派上用處了,有那么多文章、那么多分析角度,多參照選取就行。
第二,當你有了話說的時候,更嚴峻的挑戰出現了:你剎不住車,字數很容易超——本質問題在於表達方式不好。還是要求助於第一階段的積累,看看人家是怎么把話說得一陣見血、言簡意賅的。
PS以上分析針對應屆生報考全日制研究生。
MBA考生,根據時間,制定每天計畫,調整即可。
話說到這裡,我們回到原點——備考初期好好準備英語和數學。因為到了衝刺階段,你幾乎沒有辦法專門為英語數學拿出大量時間,每天做做題,保持手感,查漏補缺。
王誠老師隨筆:為什麼要考研
解決了這個問題,就等於解決了要不要考研的問題。對於已經下定決心的同學來說,這部分內容也可以看一看。
考研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
  1. 提升學歷;
  2. 周圍人都考;
  3. 閒著也是閒著,考著玩玩吧;
  4. 找份好工作;
  5. 緩衝就業壓力;
  6. 家裡人逼我考;
  7. 他(她)考我也考;
  8. 考個名校,換個出身;
  9. 人生能有幾回搏,挑戰自己;
  10. 開闊視野。
這些原因我基本都不敢苟同。我問你三個問題你再想想看:
1.你如何確定備考這一年不是浪費時間?
2.你如何確定考上了讀研不是浪費時間?
3.讀完研再乾什麼,想好了嗎?
第三個問題回答不了的話,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很明顯的。別說邊讀書邊想,你現在像無頭蒼蠅一樣想不出所以然來,我敢保證未來三年你還是這樣的。以下逐個分析上面的原因:
1.提升學歷,然後呢?對於考MBA的人來說可能意味著升職加薪,但對於應屆生來說,你還是不知道自己要乾什麼。
2.周圍人都考。為什麼你要踩著別人的腳印前進?周圍人誰能陪你一輩子?
3.閒著也是閒著。那還不如考個駕照去。什麼?有駕照了?可以考個飛行執照、潛水員執照……還可以去登珠穆朗瑪峰,去馬來西亞再坐一次MH370什麼的……這個世界上好玩的刺激的事情有很多,只是你想像力還有限;就別浪費錢浪費精力在考研上了。
4.找份好工作。這個理由比較靠譜了,問題還是,乾什麼工作叫做“好”?高薪嗎?知不知道藍領技工收入很高的,不如去藍翔試試吧。
5.緩衝就業壓力。畢業時找不到工作,三年之後就脫胎換骨了?你自己信嗎?
6.家裡人逼著我考。那你考吧,不知道他們能逼你幾年。
7.他(她)考我也考。預測兩個人會不會在一起一輩子這事兒,就跟預測中國的股市、樓市一樣,不知道坑了多少專家。不過,這算是個很強大的動力。
8.考個名校。作為過來人,我想告訴你,國內的名校不過如此,你還不如考個世界名校去。只是,人家一定會問你:未來你想做什麼?
9.挑戰自己。這是個好理由,但你得確信自己不是三分鐘熱度,而且有可行的計畫逼迫自己不改主意。
10.開闊視野。去看看《來自星星的你》吧,還有《紙牌屋》什麼的,都能“開闊視野”。實在不行,報個旅行團,美國遊學半個月。我是想說,這個詞兒太虛了,你每天都有可能開闊視野,只是你總是躲在自己心理的“舒適區域”不肯出來而已。TED上的演講你在追嗎?網易公開課你有看過一集嗎?google有多強大你造嗎?word真的會用了嗎?……這些不需要去備考一年到研究生院學習吧?
換句話說,這些事情,你現在想不到去做,以後還是不會想到的。
如果看到這裡,你想拍案而起,大喝一聲:我呸!滾粗!!老子就是要考研!!!
祝賀你,答對了。
我接觸過不少考生,他們之所以來考復旦,就是因為有一個“復旦夢”。可笑嗎?可敬。
考研,與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成功”一樣,不是一個功利的目的,而是一個夢想。所有的理由都可以說服你“不考研”,所有的理由也都可以說服你“考研”,這都取決於你自己。你有了夢想,一切障礙和猶豫不決,那都是你奮進的動力。考研這事兒,需要“腦殘粉”。
就像一個考生說過的那樣:善解人意其實很簡單呀~對一個人用心了~就能懂他了~
如果你看完了我上文的那些打擊,還是覺得自己要考研,我想,你已經在成功的路上了。
但是要注意方法,不要在成功的路上練習折返跑。這個後文再說。

隨筆

學員留言
老師,有個問題要請教您。昨晚我和一個考上了會計專碩的學姐聊天,那個學姐談到這么一個現象:好多隻準備了幾個月的人去考會計專碩考上了,而那些認真複習的“學霸”卻沒有考上。她說,專碩考試似乎是在選拔一種人,你如果是那種人,即使沒有花太多時間準備,也會比那些準備了一年,但不是“那種人”的人更容易考上。專碩不像學碩那樣“公平”,並不是越認真看書,分就越高。
由她的這番話,我在想:我本來就做事慢,閱讀速度也慢,高中數學還不是太好,是不是不太適合考這種很看重速度的專碩考試呢?而自己的性子又比較穩,是不是比較適合考學碩呢?況且,推免考試的數學也是考的數三,和學碩一樣,準備專碩在推免考試中不占優勢,幾乎等於放棄了推免的機會。再有,到了每年下半年才開始想轉學碩,時間上會不會來不及呢?
考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當初選擇考研是為了闖進一個大城市,而選擇專碩是因為專碩的錄的人多一些,進名校的可能性要大一點,再加上自己覺得邏輯也挺有趣的。
對於自己適合做什麼,未來又會怎樣,我想過很久,但終究還是想不透的。現在的我,一個乖巧的學生,覺得自己適合進高校,認為自己總是和社會隔著那么一層,我是否又應該以現在的我的狀態,去決定未來的走向呢?這樣會不會限制了無限的可能呢?
我的回覆
XX同學,謝謝你的信任。我也許沒有辦法給你一個確定的解決方案,或者直接告訴你答案是什麼,但是我願意跟你分享我的一些想法,供你參考。
你那個學姐的說法,有對的地方,也有我不敢苟同之處。她說,專碩考試是在選拔一種人,這是對的——就是選拔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的人。“你如果是那種人,即使沒有花太多時間準備,也會比那些準備了一年但不是那種人的人更容易考上。”這話也沒錯。
讓我們運用批判性思維,來看看她的話裡面有什麼問題。
1.正如你所知道的,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這就意味著,人們關注並不那么經常出現的情況。不費什麼力氣就能考上的,是有的,我就認識一些。但我知道更多人是通過相應努力考上的。可是由以上認知的特性,我們可以發現,人們更容易關注前者而忽略後者,即使後者的數量是前者的幾倍甚至幾十倍。
這並不說明你必須在複習之前就成為那種人。其實更多人是通過複習才成為那種人的。
人們往往是通過備考,進而成為批判性思考者,並且具有系統的批判性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學姐的話有一種誤導:似乎專碩就是考天賦,由於天賦不同,所以這個考試不夠公平。我認為這就是被某些輕鬆備考的人“一葉障目”了。專業碩士考試,雖然是選拔性考試,但並不是拔尖型考試,對於天賦的要求並不高於學碩。
2.“好多隻準備了幾個月的人去考會計專碩考上了,而那些認真複習的學霸卻沒有考上。”這句話中,將只準備了幾個月的人放在了學霸的對立面,暗示著只準備了幾個月肯定不是學霸。
我對於學霸的理解,也許和你們有些不同。真正的學霸,絕不是一天裡面用最多時間學習的人,也不是比任何人都刻苦的人。這未免太表面化了;如果是這樣,讓一個植物人天天捧著書,他不就是終極學霸么?
你也許會說這個類比並不那么恰當,我們又不是植物人。是啊,我們和植物人的區別(至少)在於,我們有情緒,有思考。
這就意味著,學霸應該是擁有強大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的,該學習時心如止水,寵辱不驚;該生活時全情投入,認真對待。
這也意味著,學霸應該是擁有很好的目標進度管理能力,善於總結反思,擅長歸納分析的。
以上兩點都說明,用於複習時間的長短不是區分是否學霸的標誌,關鍵在於是不是會“學”。
所以,學姐的話實際上抹殺了真正的學霸他們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而且錯誤地暗示了,考研就意味著扎進自習室或者圖書館,像個傻子一樣的背啊背、像個計算器一樣做題做題再做題——我不能說這樣沒用,可是很可能這隻對考上有用,對於未來的生活,用處真的不大(此處略過論證,可以自己體會一下)。
以上就是我們做人做事的一個重要法則:不能只是低頭拉車,而忽略了抬頭看路。
由此,我判斷,學姐的話裡面隱藏著一個假設:我們備考研究生,需要的就是考上,至於考上以後怎樣,那就再說了。我要說的第三點,與此有關。
3.批判性思維能力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因為它是一種發現真相,並且找到正確的行動方法的能力。(我們的論說文就是一種考查方式。)正如我幫你分析問題,就需要運用這種能力一樣。無論你是否喜歡這種能力,無論你這種能力的強弱,未來你都很難繞開它。這一點,要讀MBA的人應該體會更深,如果他知道批判性思維意味著什麼的話。
這就意味著,雖然你現在對此也許體會不深,也許只是想找個研究生考上再說,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對嗎?
你也許會說,這太複雜了,我只想做個“一心唯讀聖賢書”的學者。如果是這樣,你當然應該考學碩。但是要知道,一個人從事純學術研究的機會是很小的;其實,在中國大陸,哪怕你只想做學術研究,都迴避不了它,原因嘛,敏感詞太多,我就不說了。
在某種程度上來講,這種能力不是你現在要不要學的問題,而是你該如何加強,以便為進入社會、謀求更大發展鋪路的問題。
所以,學姐的話,看似在幫你想一條更適合自己的道路,但是由於思維的誤區,這番話對你來說,未必真的有價值——當然我想她的出發點是好的。
在大陸,找不到工作的研究生比比皆是,這是因為研究生們並沒有真正具備該有的思維能力,這就會限制他們的研究能力和其他很多能力。所謂的“學歷貶值”,就是這個意思——研究生不是沒有意義的,只是大陸的“研究生”很多都是名不副實的。
你說自己做事慢,閱讀速度慢,數學不太好——你有兩種選擇,一是揚長避短,二是奮起直追。生活中這兩種選擇無所謂對錯,就考研來講,前者未必是好的選擇,你確信未來你的“短”真的能避開嗎?你的“長”又是什麼?
這樣看來,也許第二條路才是唯一出路。就如上述分析第一條說的那樣,你未必在複習之前就成為那種人,而要通過複習成為那種人。
以上所述,似乎都是鼓勵你考專碩。如果你真的這樣認為,那就不是我的本意了。
你的道路需要自己選擇,適合考什麼,這真不是我能替你決定的問題。
但我要告訴你的是,即使考學碩,也要學會運用批判性思維,這樣畢業的時候才不會因為處處碰壁而太痛苦;即使考專碩,也不意味著你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就一蹴而就了,這也是需要進行長期大量訓練才能具備。只是後者的備考學習更針對這方面一些。
即使要轉學碩,時間上也未必來不及。如前第二條所述,要做一名會學的學霸,找到方法,善於總結,善於反思,未必需要把自己弄得很苦逼。
這都不是決定你考哪一種研究生的理由。
你怎么想,就怎么去做;一旦選擇了,就不要後悔。但選擇時,除了要慎重,更要做一些成本收益的核算分析。風險永遠是存在的,越來越沒有人能替你做出最保險的決定,你必須學會自己權衡、分析、把握——這還是需要批判性思維。
除非你抓鬮,或者就是隨風倒,憑感覺。對於一個就是要拒絕思考的人,誰能有什麼辦法呢?假如我告訴你,要選擇專碩,你聽了我的選擇,然後很痛苦,但你怎么知道選擇學碩不痛苦呢?別指望沒有風險的選擇或者沒有痛苦的努力。
是否應該以你寫信提問時的狀態,去決定未來的走向?這是一個好問題。這樣會不會限制了無限的可能呢?這是一個更好的問題。
可惜我很可能無法給你滿意的答案。每個人有權利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有的人可能暫時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但我若替你選擇,那就是侵犯了你的權利。我只分享自己的一點感受,那就是: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但我期望它更精彩,為此,我要在今天做好準備。這就意味著,我不能安於現狀。
你的最後一句話,最後一個問題,讓我感到,也許你會認同我的這種價值觀。這也是為什麼我給你回復這么多的原因——沒有人能叫醒裝睡的人,但是當一個人開始想要思考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幫助他獨立思考。
王誠老師隨筆:關於“批判性思維”的問答
王老師:您好!
自從上了您的課,有意無意的會想到批判性思維,並主動在很多報導裡面“挑骨頭”。但是遇到一個問題,雞蛋裡面挑骨頭其實或多或少都能找出來,但是如何判別挑出來的問題是真的問題所在而不是一種“吹毛求疵”呢?這個有評判標準么?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比如說一般寫文章,“據調查顯示”、“據研究顯示”會讓人產生什麼樣的研究、什麼樣的調查這類問題的深究,那豈不是一旦寫到涉及研究和調查的文章就要將整個研究過程和調查過程詳細羅列出來么?那是不是意味著諸如新聞報導、網路報導都不嚴謹,都是有問題的呢?
第三問題,關於“批判性思維”有什麼好的推薦書籍么?
謝謝!
XX你好:
你提出了幾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我們一起來探討。
關於如何判斷挑出來的問題是“真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來定義什麼是“問題”。一般來說,問題有兩類。一類是不符合邏輯推理的,比如證據存在漏洞、統計數據存在樣本問題——這些比較容易判斷;還有一類是邏輯本身存在謬誤,例如誤將必要條件當做充分條件等等,這些你在學習過邏輯之後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總體來說,第一類的問題一般是質疑論據對結論的支持,我們只能對結論持懷疑態度,要證明或者推翻它,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論證(即論據不足),這也正是論證有效性分析題和邏輯裡面的“支持”、“削弱”、“評價”等題型所要考察的思維。第二類問題,是你對結論本身持有反對態度,例如我們很多人並不覺得朝鮮所實行的社會主義、主體思想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這時候人們會傾向於只看結論而忽視論據本身的作用——或者說,我們不認為論據可以充分地證明結論,有時候我們並沒有覺得證據有什麼問題,那么可能是作者故意隱瞞了一些對觀點不利的證據。這時候我們要小心,因為這種反對態度可能涉及價值觀判斷,對於前提的一些隱含假設的質疑等等。那么我們需要仔細思考與作者在價值觀上是否有分歧,在隱含假設上是作者故意進行了邏輯曲解還是我們沒有了解這些假設。要正確地批判這類問題,需要回到第一類問題的判斷方法上來。
舉例來說,假如你的同事之間盛傳:由於市場不景氣,公司運作困難,下個月大家的工資普遍下調20%,不同意者可以提出辭職。顯然我們對於結論不會贊同。這時候你可能會補充一些老闆故意沒有提及的問題,例如他剛買了新房子,他昨天請客還花了四萬多塊……你需要審視這些自己補充的證據背後的原因:買房子也許只是為了資產保值、請客也許是為了防止更大的損失;此外你還要思考這個決定背後隱藏的假設:也許老闆就是想要沒有法律風險的裁員,他認為員工工資下調20%是不可承受的;也許他只是想保留忠心耿耿的骨幹,他認為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篩選人員看出人的品行;甚至,這個傳言可能只是老闆故意放出的,而並不會真正實施,這樣下個月工資只下調10%大家就會感覺很幸福……這時候你去找老闆,讓他進一步證明“公司運作困難”需要提供足夠的數據支持,就毫無意義了——這正是第一類問題所思考的角度(證據不充分)。
但是總的來說,要善於把各類問題從第一類問題的角度去思考,不要急於證明結論是什麼,重要的在於論證過程,這在與人發生觀點衝突時,更容易從比較客觀冷靜的角度理清思路。當然,如果你就是決策者,下結論也是必須的,所以我們知道,做結論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你很難讓那些與你有價值觀衝突的人理解你的決定,即使你已經把道理講得很清楚了。這也證明了為什麼一個創業團隊,項目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團隊本身。
我有點兒囉嗦,下面簡略回答第二個問題。
“那豈不是一旦寫到涉及研究和調查的文章就要將整個研究過程和調查過程詳細羅列出來么?”這個觀點我贊同,詳細程度要根據你寫文章的重要程度來確定。比如寫論文、做市場調研報告,就要很嚴謹。新聞報導、網路報導不一定不嚴謹,只是可能由於篇幅所限沒有詳盡公布而已。浦東開建迪斯尼項目,經過了十年論證,一票人夜以繼日地為此忙碌,他們的研究成果你很難從媒體獲得,所以有的時候也沒必要讓自己太累,除非這是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總之,在面對傳媒的時候,沒有那么一種方法,讓你可以很簡單地判斷一個觀點是否獲得了很好的支持。但是一般來說,我們的思維中都會有些偏好,即價值觀假設,所以對有的信息持保留態度,對有的信息持接受態度。“XX市深入開展學習三個代表的活動”、“郭沫若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大文學家”,這兩個觀點你有什麼態度?其實你態度的背後是自己的偏好——與其說我們是批判各種觀點,不如說我們在判斷觀點的時候不斷批判自己的思維方式。這也正是批判性思維的要求:以更高、更嚴格的標準來思考,以達到更好地思考、思考得更好這樣的目的。
關於批判性思維的書籍,如果是方法論,可以看看麥肯錫的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第七版)、走出思維的誤區;如果是想看別人怎么做的,可以看看2010年中國年度時評。
總之,我們的思維也許不一定有效,但是要儘量客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