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程遠

王程遠

提起電影《奇襲》和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來,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但對電影改編前的原作者王程遠,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這位當年實地採訪並及時報導了“奇襲白虎團”英勇事跡的戰地記者,40多年來默默地隱居在鄉村,從不向人炫耀自己的那段通訊的人生經歷。最先報導‘奇襲白虎團’的戰地記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程遠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不詳
  • 職業:戰地記者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1950年6月25日,美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韓戰,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當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剛在大學學習了一年半課程的王程遠踴躍報名參加志願軍,被分配到68軍203師任通訊幹事,於1951年3月隨大部隊跨過鴨綠江。
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各師奉命出版八開油印小報,報導國內重大時事、本師戰況和英雄事跡。王程遠因有大學文化,又能寫會畫,被師首長委任為師戰地報的記者、編輯兼社長,王程遠採訪勤,寫稿快,幾乎天天都出報,深受連隊官兵的歡迎。又因他寫的稿件質量高,常常被上級報刊採用,並被《人民日報》抗美援朝專版聘為特約撰稿人,多次受到軍部和兵團的表彰,先後兩次榮立戰功。
1953年7月,志願軍向盤踞在“三八”線以北的美李軍陣地發起了猛烈進攻。王程遠所在的志願軍--0三師殲滅了號稱“白虎團”的李承晚偽軍首都師第一團。
戰前,團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電影《奇襲白虎團》中嚴偉才的原型)接受任務後,在偵察排里挑選了10名智勇雙全的偵察員,又配上了兩名聯絡員(延邊朝鮮族戰士作翻譯)。他們研究了作戰方案。對要通過的敵人前沿陣地,敵軍縱深的公路,可能遇到的種種險情以及排除的辦法,做了幾個晝夜的模擬演練,最後,楊育才化裝成美軍少尉,韓淡軍化裝成李偽軍少尉小隊長,其他的隊員都化裝成李偽士兵。一切準備停當,在總攻擊炮火的掩護下,楊育才率小分隊冒雨,越過敵人前沿陣地的鐵絲網、地雷區、碉堡群,直奔李偽軍“白虎團”團部。
14日凌晨2時前後,前線傳來捷報,“白虎團”都被奇襲小分隊徹底搗毀,敵團長被擊斃。李偽軍“白虎團”、裝甲團5000多人被殲,我軍全部切除了美李軍伸向“三八”線以北延伸的突出部位。
王程遠根據師首長的意見,深入前線採訪,將這些重大喜訊編成“號外”,上報軍部,下發部隊。其中就有一篇題為:“偵察英雄楊育才,化裝奇襲創奇蹟”的報導。
冒險採訪被搗毀的“白虎團”團部
1953年7月14日凌晨,王程遠編完“號外”後意猶未盡,他被以楊育才為代表的偵察小分隊的英勇事跡深深地感染了。他突發奇想。何不到李偽軍“白虎團”部實地考察一番。於是,王程遠向師政委惠世榮提出了前往實地採訪的要求。
在偵察員老張的陪同下,王程遠和師攝影記者謝禮廊,沿著奇襲小分隊當時的出發路線,翻過金城、烽火山,越過勇進橋、二青洞,一路上躲過敵機十幾次低空轟炸,終於在中午時分到達“白虎團”團部。
“白虎團”團部設在山谷間一個開闊地帶,坐北朝南,有一排精緻的木結構房屋。設在中間的會議室內專辟一間為拜旗室,室內擺著一面約兩米高、一米半寬的精緻框架,框中豎一旗桿,黃緞面頂繡一白色斑毛大虎頭的“白虎團”團旗。據說是當年南韓總統李承晚親自授予他們的,這個團在韓戰初期越過“三八”線侵入北方,立下了“輝煌戰功”。緊挨會議室的指揮室里,放有幾張寬大舒服的桌椅,每張桌上都有兩部電話,楊育才指揮包月祿、李志、金大柱等人攻打時,偽團長正在打電話,還沒搞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楊育才他們的手榴彈和衝鋒鎗穿過門窗玻璃擊中。偽團長和美國顧問受傷後,爬出室外妄圖逃命,結果死在了草叢裡。王程遠來到這個指揮室時,敵人的屍體已經被處理了,白虎旗也被我戰士作為戰利品收走了,地下桌上仍有四五灘紫黑色的濃血。
就在楊育才指揮攻入白虎團部的同時,韓淡年帶領的小組一舉搗毀了敵人的炮兵室和報話室,並打死了爬上吉普車逃跑的裝甲團長,活捉了李偽營以下官兵10多名。王程遠來到這個具有現代化指揮功能的報話室,敵機已經把電訊設備炸毀了。李培祿帶領的小組攻打位於團部西南面的警衛排,他帶著3個人從兩個側面撲向敵人,先幹掉了流動哨所,接著用火力封鎖住敵人,敵人死傷過半後舉手繳械。王程遠仔細觀察每處現場,想像著當時的戰鬥場面,對考察過的現場認真做著記錄,謝禮廊也在一邊不住地拍攝。經過一天的實地考察,王程遠勝利地完成了這次採訪任務,惟一遺憾的是沒有遇到小分隊的偵察員,他們早就出發到更遠的前線去了。
1953年7月27日韓戰停戰協定生效後,王程遠從繁忙的工作中擺脫出來,把採訪的重點瞄準了楊育才。
王程遠白天儘量做完正常工作,到了晚上開夜車趕寫關於楊育才他們的稿子,寫的不滿意就從頭再來反覆修改,無數通宵,數易其稿,他的第一篇朝鮮通訊《奇襲李偽軍團指揮所》終於在1953年12月9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了。
從1954年起,王程遠計畫採訪奇襲小分隊的所有人物,更深入地了解奇襲過程中的具體情節和勇士們的品格風采,撰寫一部描寫楊育才英勇事跡的長篇報告文學。可是停戰後部隊調整頻繁,小分隊的偵察員已經分散各處,如韓淡年、金大柱原是借調的,都回到了原單位。通過半年多的努力,王程遠克服重重困難,分別採訪了楊育才、包月祿、韓淡年、李志、金大柱等人,於停戰一周年之際完成了兩萬多字的報告文學,以“奇襲”為題發表在《解放軍報》上。濟南軍區宣傳部看到這篇文章,認為是一篇政治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迅速把《奇襲》印成小冊子,發到連隊班組,號召向楊育才學習。
他的名字在電影《奇襲》中刪去了
王程遠以寫楊育才和他的戰友而聞名全軍,歸國後負責《志願軍英雄傳》撰寫的領導發現了他這個人才,把他調入編輯組,進一步描寫楊育才。經過3個多月的專心寫作,王程遠完成了6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奇襲白虎團》。此稿被收編在《志願軍英雄傳》第3輯。195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隨後,朝鮮人民出版社翻譯出版了朝鮮文版《奇襲白虎團》,朝鮮人民軍報也連載了全文。
1957年5月的一天,長春電影製片廠兩位負責同志登門拜訪,約請王程遠把《奇襲白虎團》改編成電影劇本,王程遠爽快地答應了。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兩個月後“整風”、“反右”運動開始了,王程遠因為提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被斷斷續續地批鬥了一年多。後來,他日記本里一篇還沒整理好的長詩《歷史罪人慈禧》被人發現了,因此定為“右派”分子。其間,王程遠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已不可能安心創作電影劇本了。於是,王程遠寫信給長影的負責同志,劇本的事已無能為力了。
“文革”期間,山東京劇團排演的《奇襲白虎團》也被拍成了電影,在全國上映後引起了轟動,被列入“八大樣板戲”之中。雖然電影《奇襲白虎團》的題目、章節、內容都沒離開王程遠的原著,但在那個年代又有誰敢題上“右派分子”的名字呢?提到此事,王程遠說,他在“文革”期間看到一些大報刊登楊育才事跡的長篇文章,只是把他的《奇襲白虎團》改頭換面,增加了一些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情節而已。王程遠說,對楊育才小分隊奇襲“白虎團”的事跡,從師戰地小報的第一篇號外,到《志願軍報》、《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直到《志願軍英雄傳》出版,我一直是最早的採訪者、撰寫者和發表者,當然即使我不寫,以後肯定會有人寫的,只是因為楊育才出在自己的部隊,我捷足先登而已。但不管怎么說,卻抹殺不了我作為報導“奇襲白虎團”第一人的事實。
目前,王程遠和老伴過著愉快的退休生活,兒女們都已結婚成家。王程遠身體康健,精力充沛,不像70歲的老人。他是個閒不住的人,他從新華書店領導崗位退下來後,又擔任了區老年體協的負責人,整天為老年人的事業奔波。閒暇時,王程遠或者在自家庭院裡擺弄花木,或者塗墨揮毫寫字作畫,晚年生活充實而快樂。至於當年抗美援朝那段難忘經歷,恐怕只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從腦海里抽取記憶底片獨自慢慢品味了。

個人作品

1961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奇襲》開始在全國放映。當時在沂蒙鋼鐵廠“勞動改造”的王程遠忽然收到上海一個外甥的來信,信中說電影《奇襲》已在上海放映,字幕上有“根據王程遠原著改編”的字樣,王程遠聽到這個訊息頗感欣慰。1963年,王程遠回到家鄉山東牟平縣,終於親眼看到了電影《奇襲》,這時影片字幕上仍有“根據王程遠原著改編”。但到“文革”後期,影片《奇襲》上的“根據王程遠原著改編”的字幕被刪去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