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百評

王百評(1899—1973)湖北黃岡人(今屬武漢市新洲區)。早年參加革命,從事地下工作,1924年入黨。九一八事變後受黨派遣到吉鴻昌部任同盟軍參議。抗戰爆發後,朱德派其到一戰區任民運指導委員會主任,1939年被國民黨逮捕,出獄後任八路軍總部高級參議,1941年籌建八路軍豫北辦事處並任主任。建國後曾任外貿部機械進出口公司總經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百評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省黃岡縣魏家塘
  • 出生日期:1899年10月13日
  • 逝世日期:1973年
  • 畢業院校:北京高等警官學校
  • 性別:男
個人簡介,人物生平,

個人簡介

王百評(王百平),1899年10月13日生於湖北省黃岡縣魏家塘,1915年考入漢口法文學校,畢業後回鄉任國小教員,1924年考入北京高等警官學校。在大革命的影響和陳譚秋等共產黨員的啟發下,他積極參加反帝反封建的鬥爭,翌年底,他受黨組織派遣,回家鄉從事革命活動,不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七七事變後,王百評受黨派遣到天津出任國民抗日軍總司令部秘書長。9月,朱德總司令指示王百評前往河南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部,公開身份是民運指導委員會主任兼政治部民運科長。他在新鄉以程潛將軍的名義舉辦抗日訓練班,並擔任訓練班副主任,積極組織民眾抗日武裝。

人物生平

1939年1月,王百評在洛陽被國民黨特務逮捕,經黨多方營救出獄後,遂調太行抗日根據地任十八集團軍總部高級參議。1941年春,日軍加緊對太行和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致使延安與冀魯豫、冀南抗日根據地之間的地下交通一度中斷。八路軍總部委派王百評前往北平籌建辦事機構,但因開闢交通困難未成。6月,他向總部提出在豫北建立辦事處的建議獲得批准,並被任命為辦事處主任。臨行前,彭德懷副總司令向王百評交待了三項主要任務:一、向敵占區大、中城市和偽軍中進行派遣工作,並擔任總部情報處的交通聯絡任務;二、開展豫北一帶敵區和友區的統戰工作,團結愛國人士,共同抗日;三、開闢通往冀魯豫和冀南抗日根據地的秘密交通線,護送來往幹部,轉運軍需民用物資。
王百評很快在林縣任村建起了辦事處。當時,豫北地區地方派系林立,這些地方實力派為了保存實力,採取"四方應付"的生存策略,周旋於日偽軍、國民黨軍和八路軍之間。王百評決定充分利用矛盾,爭取地方實力派。王自全是安陽地方實力派中最強的一股,占據了大半個安陽縣,因此,做好王自全的工作,對建立地下交通線至關重要。王百評首先爭取了王自全的換貼朋友吳守正,接著,派吳守正溝通了與王自全的聯繫。吳守正現身說法,使王疑念消釋,當即答應與八路軍建立關係。經過多次磋商,王終於同意了八路軍提出的條件,雙方秘密達成六項協定。不久,王百評報請八路軍總部批准,委任王自全為安陽保全司令。為徹底消除王的顧慮,王百評還將夫人劉建華派往王自全部。王自全連聲嘆道:"八路軍講信義,王百評夠朋友。"1942年仲夏,在冀魯豫軍區沙區辦事處通力協作下,西至林縣任村,東達黃楊河道,全長300華里的地下交通線正式建成。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里,經豫北地下交通線過往的幹部、戰士有一萬多人次,其中包括劉少奇、陳毅、鄧小平、肖華、楊勇、黃鎮、舒同、呂正操等黨和軍隊重要領導人,並運送了大批軍需民用物資和重要檔案報刊等,為粉碎敵人的軍事和經濟封鎖,確保抗日根據地之間的聯繫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此間,王百評還遵照總部的指示,對國民黨頑固派和偽軍展開了政治攻勢。當時,林縣姚村以南是國民黨龐炳勛的二十四集團軍和孫殿英新五軍防區。1941年,國民黨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四十軍蠢蠢欲動,在林縣姚村、河順一線構築工事,製造磨擦,進行反共反人民的陰謀活動。王百評請示總部滕代遠副參謀長批准後,先後以朱德總司令和彭德懷副總司令的名義致龐炳勛、馬法五書函八封,曉以大義,言明利害,揭露其反共反人民的罪惡行徑。同時多次向他們投寄《新華日報》等報刊。在針鋒相對的鬥爭面前,其反共活動有所收斂。
1943年11月,王百評奉調北方局黨校參加整風,翌年初赴延安,受到毛澤東和中央其他領導的親切接見,並被任命為中央軍委高參室副主任。抗戰勝利後,王百評先後任晉冀魯豫軍區交際處長和太行軍區軍官(被俘)教導團團長兼黨委書記。1949年2月進駐北平,擔負平津前線司令部蔣、傅編餘軍官的善後處理工作。
新中國誕生後,又相繼在中央統戰部、政務院、全國政協等機關擔任重要職務。1973年9月12日在北京病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