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白楊村

王白楊村隸屬萊城區茶業口鎮,位於萊城北44公里、東北距茶業口鎮政府駐地1公里處。該村東鄰茶業口,西靠高白楊村。2002年國慶節通車的仲臨(仲宮一臨朐)路從村前通過,全村56戶,158口人,土地245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王白楊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電話區號:0634
  • 人口:158
據村碑記載:清朝初年王姓遷於此,姜姓早居,始建村無考。因鄰村多以白楊取名.以村名村,冠以姓氏,故名王白楊村。盛產花椒、花生、柿子。
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石城保·王白楊”。清朝曾屬石城保;1941年前屬於萊蕪縣鳳山鄉;1942年下半年至1945年劃歸淄川縣新六區;1946年復歸萊蕪縣茶業區;1951年3月,改稱萊蕪縣第十一區;1959年3月屬於茶業人民公社;1984年,隸屬茶業辦事處茶業口鄉;1985年l1月,屬茶業口鄉;2001年,隸屬茶業口鎮。
村莊坐落在巍巍雞冠寨東端的南面,村南是一片肥沃的農田,春夏禾苗蔥綠,白楊河從村前緩緩流過,河水清澈見底,加之村中新建的樓房,新穎別致的宅院,整個村貌猶如一幅畫卷,引人流連忘返。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王白楊村積極支前,老人小孩常為駐村部隊站崗、放哨,婦女為部隊做鞋、縫襪,有5名青年,跟隨部隊南征北戰,出生人死。其中,王傳秀在常莊戰鬥中犧牲,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王忠財在部隊榮立二等功。1958年“大煉鋼鐵”時,王白楊村曾以土法冶鐵,建土爐兩座,從村北山坡上開挖鐵石,以樹充炭,因無鐵水流出而告終。村中百年古樹那時大多數被毀,現只剩幾株,其中姚峪溝內一棵栗樹有兩人合抱之粗,樹幹高2米,樹冠遮地半畝,枝葉繁茂。
上世紀60年代,在“農業學大寨”高潮中,王白楊村築土壩1座,石壩2座,建灌溉水井3眼。總蓄水量80萬立方。建“大寨田,2塊,總面積8畝,深翻改造土地加余畝。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0年將村里所有土地承包到戶。1985年村里又將所有山林、荒山承包給村民。後來,鼓勵農民上山經營,有四個專業戶上了山。1992年至1995年,對村東坡嶺進行了治理,挖樹穴2000多個,壘台堰1500多米。整地20餘畝,修路3公里。1998年秋原茶業口鄉人民又在村北東面的山坡上放炮挖穴800多個。農民承包後栽上了板栗、花椒樹、蘋果樹、桃樹,樹間點種花生,立體種植,收效很大,昔日的荒山野嶺如今變成了花果山。站在村中向四周望,山頭上鬱鬱蔥蔥。不說近幾年栽的小樹,有產量的花椒樹,全村就人均120多株,花椒肉厚皮大,色澤鮮艷,椒皮出售季節,商賈雲集。2001年開始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又擴種了生薑。
1999年,在村委一班人的帶領下,村里搞了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村前的小河,總投資30萬元,砌400米河堤,建5座攔河壩,用來攔沙、蓄水,最佳化環境。壩連壩,水接水,形成了水天一色的美麗景觀,每年來觀光旅遊和垂釣的人絡繹不絕。擴大水澆地面積60多畝,改變了過去“有水自東流去,肥田不能澆”的狀況,為生薑的生長提供了豐厚的水源。
王白楊村因解放前生活貧窮,辦不起學校,也請不起先生,所以沒有私塾。1952年建立了複式國小,年級最多時達到4個,十幾名學生,一名教師兼任校長,先後有8名教師任過教,多為外籍教師。1986年合到高白楊國小,1999年合到劉白楊國小。自1977年高考恢復至今,村里共考取了8名大中專學生。畢業於中國石油大學的王家祥是村里第一個本科大學生。現已獲得博士學位,任渤海石油開發總公司下設的上市公司總經理。王白楊村人自古就喜愛戲曲演唱,呂劇和五音戲聞名遐邇。每年春節過後都登台亮相,經常被他村聘去演出,多次參加鄉鎮匯演。由於人口較少,幾乎家家都有唱戲的演員,就連四、五歲的小孩也能唱出幾句《小姑賢》和《王小趕腳》中的詞句來。
1988年正月,一場大火燒毀了村里四分之一的房屋,多達50餘間,其中姜家最為嚴重,前後兩院1 1間房子全部燒光。大火無情人有情,在黨和政府的關愛下,在全鎮人民的幫助下,遭受火災的幾家很快重新建起了家園。王白楊村經過幾年的農業基本建設改造,使村民的生產和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村中早已架設了電線,安上了電燈、電話、有線電視,現已成了電話村。家家戶戶吃上了自來水,彩電占80%。機車、三輪車、拖拉機、農用車已成了人們的主要交通和運輸工具。
王白楊村委領導一班人不滿足現狀,敢譜經濟新篇章。芹菜峪東臨茶業口集市場,仲臨路從這裡穿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村領導瞄準這一風水寶地,建立村經濟開發區。提供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原劉白楊村的秦立恩落戶王白楊村後,在此建起了養蜂場。高白楊李禎德投資十幾萬元建起了二層樓房,辦起了清源飯店。劉白楊一家正在建汽車修理部。還有幾個項目正在洽談之中,沉睡多年的芹菜峪甦醒了,插上了民營經濟騰飛的翅膀,向著美好的未來飛翔。王白楊村正在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農村而努力奮鬥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