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檀

王瑞檀

王瑞檀先生 陝西蒲城人。著名愛國名相、清道光朝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王鼎之六世孫。父:王若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瑞檀
  • 父親:王若湜
  • 籍貫:陝西蒲城人
  • 人物關係:王鼎之六世孫
人物簡介,生平簡介,主要作品,音樂作品,

人物簡介

王瑞檀先生 陝西蒲城人。著名愛國名相、清道光朝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王鼎之六世孫。父:王若湜。

生平簡介

1932年10月18日出生,1941.9. ——1943.7.蒲城槐小上學, 1943.9.——1948.1.蒲城中學(堯中)上學,1948.2.——1948.8.槎齒巷私塾讀書, 1948.9.——1949.1.西安樂育中學上學。1947年3月7日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3.——1950.3.西北野戰軍政治部宣傳隊(後改文工團),1950.3.——1955.12.西北野戰軍政治部文工團演奏員, 1955.12.——1962.6.蘭州軍區戰鬥文工團演奏員, 1962.6.——1968.10.陝西軍區五一劇團指導 , 1968.10.——1970.7蘭州軍區.戰鬥文工團創作員, 1970.7.——1976.2蘭州軍區政治部宣傳隊(即文工團)分隊長兼創作組副組長。 1976.3.——1976.9.西安市文化局文研室幹部, 1976.9.——1979.9.西安市文化局藝術科幹部, 1979.9.——1985.1.西安市文化局文研室幹部,1985.1.——1986.9.市戲研所幹部,1986.9.—— 市藝術學校幹部。1988.5.離職休養。1989.4.23.因腦出血病逝於西京醫院。骨灰存放於西安烈士陵園。
1956年11月17日加入中國共青團,曾任團小組長、支委、支書、團總支副書記。1960年超齡退團。
1975年12月5日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黨小組長。
1956年12月榮立三等功一次。
1956年12月榮記集體三等功一次,並授予集體功紀念證。
1953年受全團嘉獎一次。
1958年因參加甘南平叛戰鬥,受全團嘉獎一次。
1975年1月受全隊嘉獎一次。
1963年12月因改編《三世仇》一劇獲西安市文藝會演大會劇目改編獎,同時獲得音樂設計獎。
1963年春在西安加入中國音樂家協會西安分會。
1981年5月在西安加入中國戲劇家協會陝西分會。
1984年10月在西安加入陝西省板胡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1985年1月在西安加入陝西省秦腔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
1985年1月在西安加入西安秦腔藝術研究會(理事)。

主要作品

1、《板胡演奏法》與張長城合作,1955年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板胡入門》與閆紹一合作,1962年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3、秦腔《三世仇》與劉濱合作,1963年上演,並於1964年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4、《賣女》與劉濱改編,1974年由長安書店出版。
5、電影藝術片《紅鷹》作曲之一,1960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6、大型秦腔《奪印》,1963年移植,並由五一劇團上演。
電影《紅鷹》劇組合影電影《紅鷹》劇組合影
7、大型秦腔《南方怒火》,1964年與劉濱等人合作,同年在西安由五一劇團演出。
8、大型秦腔《焦裕錄之歌》與劉濱等人合作,1964年由五一劇團上演。
9、《進軍路上》與劉濱等人合作,1964年參加陝西省文藝會演大會演出。
10、折子戲《審椅子》,1964年移植,在西安五一劇團上演。
11、大型秦腔《女書記》,1964年移植,由五一劇團、西安皮影劇社上演。
12、大型秦腔《蘆盪火種》1965年移植,並由五一劇團上演。
13、大型秦腔《拉郎配》1979年8月移植,由陝西榨水劇團演出。
14、大型秦腔現代戲《全家樂》1982年移植,由西安市秦腔二團上演,並由《西安戲劇》發表。
未上演劇本:
王瑞檀同志作板胡演奏示範王瑞檀同志作板胡演奏示範
1、大型秦腔《松柏圖》1963年與劉濱合作編劇。
2、中型話劇《56次快車》1970年編劇。
3、大型秦腔《胭脂案》1979年9月與鄭好學合作移植。
4、《血濺美人圖》。
5、《玉鐲案》。

音樂作品

1、歌曲
《義務兵之歌》、《少而精》、《戰士愛唱樣板戲》、《人民發給我一支槍》、《邊防軍之歌》、《我們前哨班》等在《解放軍歌曲》發表。
《秧歌鑼鼓》在《西北戰士文藝》發表。
板胡協奏曲《塞外客人村前過》,1959年在蘭州上演。
板胡協奏曲《秦腔牌子組曲》,1959年在北京參加全軍文藝會演節目,北京、蘭州人民廣播電台錄音播放。
板胡協奏曲《大寨花開遍秦川》,1974年創作。在蘭州、西安上演,並參加全軍單項節目會演,由陝西人民廣播電台錄製播放。
女聲二重唱《紅軍扁擔》,1975年參加全軍會演。
男聲合唱《潛伏哨之歌》,1974年蘭州軍區文工團上演。
小歌劇《行軍路上》,1973年蘭州軍區文工團上演。
小歌劇《送金匾》,1975年五一劇團上演。
《大幹快上學大寨》在1976年《新歌試唱》發表。
《紅柳歌》,1975年蘭州軍區戰鬥文工團上演。
女聲獨唱《野營路上》,1975年蘭州軍區文工團上演。
2、音樂設計
(1)豫劇《人面桃花》,1956年蘭州豫劇團上演。
(2)秦腔《三世仇》(1963年)。
(3)秦腔《百歲掛帥》(1962年)。
(4)秦腔《奪印》(1963年)。
(5)秦腔《工地春秋》(1965年)。
(6)秦腔《奇襲白虎團》(1964年)。
(7)秦腔《海防前線》(1964年)。
(8)秦腔《南海長城》(1965年)。
(9)秦腔《進軍路上》(1964年)。
(10)秦腔《女書記》(1964年)。
(11)秦腔《焦裕錄之歌》(1964年)。
(12)秦腔《南方怒火》(1964年)。
(13)秦腔《蘆盪火種》(1965年)。
(14)秦腔《荀灌娘》(1963年)。
(15)秦腔《小八路》(1974年)。
(16)秦腔《灞河春》(1976年)。
(17)京劇《鐵流戰士》(1973年,作者之一)。
(18)秦腔《三關點帥》(1981年)。
(19)秦腔《三請樊梨花》(1980年)等。
詩歌:
王瑞檀同志和他的戰友們王瑞檀同志和他的戰友們
《總路線贊》等40餘首,刊登在《甘肅日報》、《人民軍隊報》。
評論文章:
1、《劉三姐音樂評論》,刊登在《甘肅日報》。
2、《評歌劇紅鷹的音樂創作》,刊登在《甘肅日報》、《陝西日報》、《寧夏日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