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紅

王獻紅,1966年生於浙江省義烏市,1988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學套用化學系高分子材料專業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獻紅
  • 出生地:浙江省義烏市
  • 出生日期:1966年生
  • 畢業院校:上海交通大學
人物介紹,研究領域,科研活動,畢業學生:,

人物介紹

1988年以優異成績考入長春應化所,師從王佛松院士和景遐斌研究員,從事導電高分子的合成、結構和性能的研究。1993年獲得高分子化學與物理的理學博士學位後留所從事導電高分子研究,1994年至1996年在韓國化學研究所做博士後工作,從事導電高分子的溶液與熔融加工研究。1996年回到長春應化所後繼續開展導電高分子的套用基礎研究,1997年被破格評為研究員,1999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2002年獲得國家自然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1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科學問題”學術帶頭人。
王獻紅研究員曾任科技部“十五” “863” 特種功能材料主題專家、國防先進材料專家組副組長。現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春應化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吉林省人民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成員、科技部十一五“863” 軍工配套材料重大專項專家

研究領域

研究工作集中在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利用、導電高分子尤其是聚苯胺的功能化和套用、以及分子導線等領域。
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二氧化碳的固定和利用研究:主要開展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催化劑設計、聚合方法、聚合物的成型加工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導電聚苯胺的套用基礎研究:主要開展聚苯胺的溶液加工及其在金屬防腐蝕、抗靜電、電池和電容器等領域的套用基礎研究;
3)非石油路線合成二氧化碳共聚物的研究:主要從糠醛、甘油等植物基原料出發合成新型環氧化物,進而研究它們與二氧化碳的共聚反應;
4)分子導線的基礎研究:開展基於可組裝的官能化共軛齊聚物的精確合成、組裝以及電子傳輸性能的研究工作。

科研活動

從1999年開始承擔國家科技部、自然基金委、中國科學院和吉林省科技廳的各類項目,同時與國內外多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目前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的項目主要有:
1)“萬噸級二氧化碳基塑膠的產業化關鍵技術(2007-2010)”,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
2)“二氧化碳共聚物的基本問題研究(2007-200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3)“二氧化碳基塑膠的產業化關鍵技術”(2008-2010):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
4)“以糠醛為原料千噸級合成二氧化碳基塑膠(2006-2009)”,吉林省省長特別基金
5)“高阻隔二氧化碳基塑膠薄膜的研製”,中國海油石油總公司科技項目
2007.07.10-2007.07.13,作為會議主席在長春主辦第3屆中日韓生態材料加工會議(The Thi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for R&D Clustering among China, Japan, Korea in Eco-Materials Processing)
1999-2014,連續6次參加東亞四國(中、日、韓、俄)先進高分子技術會議並做邀請報告(每兩年一次,分別在各國舉行)(East-Asia Symposium on 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y,已經參加6次)
1999-2014,連續6次參加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並做分會邀請報告(每兩年一屆,其中2003年為大會報告)
2002-2014,連續4次參加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套用化學研究所主辦的高分子化學國際會議並做分會邀請報告(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lymer Chemistry,每兩年一屆)

畢業學生:

吳繼善(1998-2001):德國馬普所博士,目前為國立新加坡大學 助教授
劉賓元(1997-2002):韓國國立首爾大學博士後,現為河北工業大學 教授
池春艷(1999-2002):德國馬普所博士,目前為國立新加坡大學 助教授
王艷菊(1997-2003):德國馬普所博士後
謝東 (1998-2003):武漢理工大學 副教授
全志龍(1998-2003):華僑大學 副教授
王奇觀(2001-2004):日本筑波大學 博士後
陶友華(2003-2008):名古屋大學 博士後
羅靜 (2001-2007):國立新加坡大學 博士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