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偉

王炳偉

王炳偉,中國海軍,曾任某基地裝備部計畫財務處處長,後任某基地裝備部部長。他在職工作責任心很強,處理問題敏捷,多次得到了上級幹部的好評。不僅如此,他還是海軍里著名的發明家,他創作的“裝備器材管理系統”,使器材管理實現了智慧型化,解決了海軍裝備很多疑難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炳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中國海軍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黨員
個人經歷,軍事發明,

個人經歷

2004年初,從解放軍某基地裝備部計畫財務處處長調到某支隊裝備部任部長後,王炳偉把多年機關工作經驗都用於謀劃單位“兩成兩力”建設。為了提高器材倉庫管理收發效益,他帶領機關幾名“電腦通”,查閱了大量電腦資料,經過不懈努力,製作了“裝備器材管理系統”,使官兵們只要打開電腦,輕擊鍵盤,所有裝備器材配件型號、數量、存放位置,一目了然。針對基層裝備故障通過層層申報機關才能派車趕往搶修點的狀況,王炳偉發動技術骨幹建立了裝備維修、監管信息網站。
過度的疲勞使他突然患肺部重病,但他做手術後不到一個月就不顧妻子、醫生和領導勸告,毅然歸隊工作。為照顧他,妻子董玉蓮不得不放棄幼稚園工作。王炳偉心繫基層官兵,爭取上級機關支持,在2004年12月動工修建起新路,官兵們和職工像過大年一樣激動,放起了鞭炮慶祝。王炳偉當部長一年多,指導某船所整修了營院、修建了船塢大門,把所屬基層單位營房改造了三分之二。他視官兵、職工為親人,先後指導機關為某部購買了數萬元藥品,解決了官兵、職工幾十年來看病難吃藥難的問題;撥出專項資金給某部船所官兵、職工治療肝病。
在王炳偉親身垂範下,官兵、職工工作積極性創造力得到空前發揮。2004年該部分別成功高標準中修、小修某型登入艦各一艘,高質量完成了4次演習等重大任務伴隨保障,搶修艦艇96艘次,臨搶修工程4000多項,保障了艦艇正常訓練演習;基地正規化檢查給予了高度評價,全面建設大幅度提高,多次得到上級好評。早就有人稱王炳偉是海軍裝備戰線的黃牛。2001年初,王炳偉調任某基地計畫財務處長。次年底,海軍在某基地組織了一次規範空前的實兵演習,擔任演習裝備指揮所保障組組長的他,負責協調裝備保障。一連30多天,他每天5點鐘出發,在熱帶陽光直照下一曬就是一整天;晚上9時趕回保障辦公室,協調參演部隊所需裝備物資和技術器材。衣服每天是幹了又濕,濕了又乾,藍色作訓服布滿了白色的鹽霜。在他精心運籌下,所有參演艦艇都順利完成了任務,受到了各級領導好評。任計畫財務處長3年,王炳偉圓滿完成了重大任務裝備保障20餘次。在這過程中,他堅持邊工作邊學習,記下了30萬字的裝備財務筆記,先後組織撰寫學術論文39篇、發表22篇、3篇獲海軍優秀論文獎,同時還完成了華中科技大學電子信息研究生專業課程學習並獲得碩士學位。在守好一線保障戰位的同時,王炳偉還瞄準海上裝備保障需求探索提高裝備財務保障效益的新路子。“王炳偉這個處長不簡單,僅僅一年時間就從裝備財務外行成為財務內行。”2002年,海軍裝備部工作組對基地裝備財務規範化管理給予高度評價。2003年,解放軍審計署對該基地裝備部“三費”檢查,作出了“開支合理,管理嚴格”的評論。
王炳偉是海軍裝備界名人。1996年3月,海軍組織新型輕武器管理使用培訓,時任某基地軍械處槍炮助理員的王炳偉學習歸隊後,很自信地向領導建議自任教員組織培訓基層業務骨幹。他根據培訓班所學,結合自己理解,仔細備課,認真講解。聽了第一堂課,基地領導拍著王炳偉的肩膀連聲稱讚:“不錯,不錯”。海軍軍械部的同志看了基地培訓總結作出這樣評價:“王炳偉經過短期培訓,掌握的新型輕武器知識可與陸軍軍械學院最好的教員相媲美!” 一時,王炳偉成了海軍軍械戰線的新聞人物。這年夏天,海軍開展槍枝彈藥清理整頓工作,王炳偉上高山下海島,行程3000多公里,對200多個連以上單位、數百多個彈藥庫逐一深入普查。這年某基地槍枝彈藥清理整頓工作走在了海軍前列。第二年南海艦隊在某海域組織飛彈實彈射擊,王炳偉在驚濤駭浪中一邊嘔吐一邊伴隨保障,經他調整的雷達準確捕捉目標,飛彈一舉擊沉靶船,受到指揮所表揚。
2000年3月,王炳偉被調到廠所管理處長崗位,負責某工廠、修理所和家屬職工管理。某倉庫職工隨軍家屬多,有的上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有一個正常的工作秩序。王炳偉經深入調查了解後提出,家屬職工根據表現輪流上班,輪崗期間拿70%的工資;上下班實行嚴格的考勤登記。這些措施,迅速有效地規範了工作秩序。基地首長稱讚:“王炳偉善動腦筋,會辦事。”為了提高某工廠裝備維修力,王炳偉針對該廠技術力量薄弱、技術學校“近親繁殖”效果不佳等實際,積極與軍內院校聯繫,當年就選派10多名有發展前途的青年職工入校學習。通過改進管理、技術升級,該廠當年不僅提前完成修理任務,還在海軍同企業工廠中創下利潤第一的好成績。王炳偉再次受到領導讚譽。

軍事發明

王炳偉是解放軍某部裝備部部長,也是出了名的小“發明家”。上任伊始,他發現,基層裝備出現各種故障後,先要層層申報,然後再派人派車搶修。他決定建立一個裝備維修、監管信息網站,向“網路保障”發展。王炳偉帶領幾名“電腦通”,反覆修改設計方案,審查各種數據,連續奮戰了30多個日日夜夜,一個裝備維修、監管信息網站終於建成並投入使用。只要在支隊範圍內,無論何處的艦艇出現任何故障,官兵們都可在網上立即找到解決方案,配件也可在第一時間送達基層,裝備保障效率大大提速。
某器材倉庫存放器材配件,一直靠人力管理,保管員發放一件配件最快也要幾分鐘,有時甚至找上幾小時,而且型號經常搞混出錯。看到如此原始的收發方式,王炳偉再次帶人攻關,研製出裝備器材管理系統,鍵盤一敲,配件“手到擒來”,裝備保障進入了“智慧型化”階段。
支隊某船所每年都要為某型艦艇更換主機缸頭,要花費近20萬元。為節省開支,提高軍事經濟效益,王炳偉提出了修補主機缸頭磨損間隙、研製新型鉸刀提高設備使用率的建議。研製主機缸頭鉸刀,須先掌握主機缸頭工作原理。為此,他查閱了30多本電學、力學書籍,畫了300多張圖紙,製作了239種模型,仔細觀察工作狀況,在四五十攝氏度的機艙內一蹲就是三四個小時,帶領技術骨幹反覆試驗,終於成功研製出了主機缸頭鉸刀。這一成果的問世,結束了中國海軍艦艇主機缸頭沒有鉸刀的歷史。
有一型艦艇柴油機是中國一知名大型企業所產,因檢爆閥鉸刀偏轉、部分燒蝕面不能同步消除,導致了檢爆閥密封性不好,影響了裝備的正常運行。為此,他提出要對檢爆閥鉸刀進行全面改進。從方案選擇到部件製作,從更換安裝到性能調試,王炳偉一個方案一個方案地斟酌,一個樣品一個樣品地製作。經過攻關,新型檢爆閥鉸刀改制成功。過去,這類艦艇平均每兩個月至少要更換一個起動閥,現在,艦艇出廠3個多月也沒有一個起動閥損壞。王炳偉從提高部隊戰鬥力的實際出發,先後創造了18項科技成果,並全部成功運用於部隊。多年來,王炳偉每天都隨身帶著教材,利用會前、候機、乘車的時間看上一段。他說最“過癮”的是一次在大型演習中,他由於疲勞過度病倒了,躺在病床上一隻手輸液,一隻手拿著書看,美美地充了一回電。2005年,王炳偉隨海軍艦艇編隊出訪。回國途中,他就著艙室昏暗的燈光,每天趴在床上整理見聞與心得。這些見聞和心得,已成為官兵學習的重點資料。“發明家”的背後還有一個團隊。科學帶兵,是科技創新的“倍增器”。王炳偉走上部長崗位之際,適逢中國人民解放軍新軍事變革全面展開。他和黨委“一班人”按科學帶兵,走精兵強隊之路。該部先後有20多名幹部、60多名戰士職工外出學習進修。這些“種子選手”已成為裝備系統的業務骨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