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浣塵

王浣塵,自動控制、系統工程和管理科學專家,50 ~60年代側重於自動控制理論與實踐,提出並證明系統穩定性純幾何形式判據,長期從事工具機電氣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研究與開發。1978年以後致力於系統工程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是我國人口系統工程的奠基者之一,率先提出適合中國國情並實用的U型人口控制戰略方案,出版了第一本以“人口系統工程”命名的專著;開拓社會經濟系統工程;開拓管理系統工程;開拓系統方法與系統方法論,在教學上悉心耕耘40餘年,培養了百餘名碩士、博士以及博士後等優秀的高級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浣塵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上海市
  • 出生日期:1933年12月22日
  • 職業:科學專家
  • 畢業院校:交通大學
  • 代表作品:人口狀態和人口動態過程
  • 性別:男
人物生平,技術成就,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生平

王浣塵,男,1933年12月22日生於上海市的一個職員家庭。自幼勤奮好學,一生崇尚創新。篤信“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屬學術型人才。少年時期就喜歡動手動腦,製作玩具工具。從國小到大學,學習成績優秀,一直名居前列,階段總分名列榜首。中學階段已經開始自發探索撰寫學術性論文,證明蚌線具有可三等分角的功能,得到當時教師們的熱情鼓勵,並製作工具在師長面前演示。1951年,憧憬著長江三峽電力的世界第一,王浣塵以高分考進了交通大學電機系。隨著新專業的創建,旋即轉入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在交通大學嚴謹學風的薰陶下,他得到極好的培養和健康的成長。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餘,撰寫並發表了一篇學術論文,提出並證明了串激電動機特性的一種簡易運算方法,可藉助於一個理想點像並激電動機一樣進行運作。1956年他又以高分被交通大學錄取為我國首屆副博士研究生,攻讀3年,受益匪淺,掌握了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為往後的發展奠定厚實的基礎。1959年他隨遷校從上海轉入西安交通大學,先在電氣自動化專業工作與深造,1978與1979年之交轉系統工程研究所工作。1982年7月調回上海交通大學,參與創建系統工程研究所,歷任副所長,所長。1984年,參與恢復與籌建管理學院,任副院長。王浣塵思維敏捷,順應可持續發展戰略之大勢,於1996年建議並參與籌建21世紀發展研究院,任執行副院長。
王浣塵工作一貫積極,立場觀點鮮明,治學嚴謹一絲不苟,理論鑽研與實踐探索緊密結合,學識淵博,富於創新。他於1992年創辦《系統工程理論方法套用》學術期刊,任主編,在其創刊寄語中明確提出“創造性乃是人類立足之本”。他時時以“創造性為人類之天賦,創造更是人類之天職”為座右銘,身體力行。他數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隨著時代的步伐,以“系統”為主線,不斷創新,不斷進取。出版教材1本,專著3本,獨著或合著論文300餘篇。與合作者一起,負責或參與完成科研項目30餘項,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部委省市級獎10 餘項,榮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988年),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1990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先進工作者(1987年),上海市高校優秀導師(1995年)等榮譽稱號,自1991年起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任上海市第十屆人大代表。
由於王浣塵多年的大量成果和貢獻,在自動控制、系統工程和管理科學與工程領域享有讚譽,是我國的著名專家。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歷任多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管理科學評審組成員、組長等,國家教委科技委管理工程學組成員,被選為IEEE(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資深會員,擔任兩屆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上海市人口學會副會長,上海市計畫學會副會長,近十個全國性或省市級學會的常務理事、理事、名譽理事、顧問等,諸多兄弟院校的兼職教授或顧問教授等。

技術成就

王浣塵於50年代至70年代側重於自動控制理論與實踐,並已有所建樹。理論上提出並證明了系統穩定性的幾何判據,並可拓展形成系列成果。同時在實踐中參與研究開發成功晶閘管控制龍門刨控制系統和數控車床數字控制系統。70年代末,鑒於時代的需要,毅然進入系統工程領域,開闢新的研究領域,努力實踐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工程技術相結合,定性定量相結合,以及系統科學、自動控制、管理、計算機套用與套用數學等多學科相結合。圍繞“系統工程”同人口、經濟、管理、可持續發展、政策對策方法和方法論等多個方面交叉綜合,理論與實踐並重,知難而進,鍛鍊成為“T”型知識結構人才。
20世紀50年代在自動調節理論中的穩定判據有Nyquist判據,Hurwitz判據等。這些判據在實際套用中計算工作量都很大,而且都是外國專家的發明成果。王浣塵深受交通大學“飲水思源”和“愛國榮校”的影響,深感中國專家理應在這方面有所貢獻,毅然決然通過大量實踐和理論探索,在批改幾百本學生作業的繁重工作中得到啟發,即使在自然災害的年份依舊鍥而不捨,不減初衷,終於在1962年公開發表了關於穩定性的一種純幾何判據。這種判據,使用相當直觀方便,具有很多優點。得到很多教授和專家們的支持和鼓勵,在教學中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和套用。這種幾何形式判據。同頻率形式判據、代數形式判據形成三相呼應之勢,可安慰的是總算這種形式是由中國人提出並證明了的。後又進一步提出非周期性幾何判據,穩定域劃分及綜合法的幾何方法,高次代數方程求解的幾何方法等,形成了系列化成果。可惜的是,王浣塵正當青年努力奮進之時,“文化大革命”中斷了這一切學術研究,待到可以重新研究自動控制的時候,理論上已經跨入“狀態方程”,這一新領域已經如日中天,急起直追已有“相見恨晚”之感。令人欣慰的是,80年代有專家利用計算機實現了幾何判據的運算與顯示,這一方法就顯得更為簡便有效。由於時代的進步,王浣塵研究的重點已經開始轉入系統工程領域。
70年代後期,我國正面臨著人口的巨大壓力,面臨著人口發展戰略的大爭論和大調整。“一對夫婦平均生3個、2個小孩為好,還是以1個小孩為好”,困擾著人口學界和決策部門。當時,王浣塵經常有機會同計畫生育工作的同志們接觸,深感問題的重要性及其科學地解答的迫切性,天天閱讀全國性和地方性報刊10餘份,密切關注著這一重大動向。終於不顧學術環境的動盪和風險,婉謝好友們的提醒,義無反顧地涉足社會科學當時的敏感領域,運用自動控制和系統工程的觀點、理論和方法,建立適合於中國國情的人口數學模型,選用便於計算的離散狀態方程,夜以繼日地深入分析,先用筆算,後用珠算,再用計算器提高計算速度,西安交通大學剛巧引進一台計算機,就親自學習編程上機,由實驗室主任陪夜,不畏艱苦,在學校領導和同事們的關懷、支持、鼓勵或合作下,不斷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979 年秋,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的全國性系統工程學術會議上率先同時發表了兩篇以離散模型為基礎的人口系統工程方面的論文,率先提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U型人口控制戰略方案,在1~2代人期間先降低總和生育率,而後調整到更替水平,在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控制策略。1980年直接向國家有關領導匯報研究成果,得到關懷和支持,在人民日報發表專文,以U型人口控制戰略方案為基礎,闡述有計畫地控制人口的戰略思想。在教育部支持下於1980年赴法國參加IFAC(國際自動控制聯合會)大系統學術會議發表專文,這是我國首次向國際學術界介紹中國人口系統工程的研究成果,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國外報刊發表專文介紹。現在我國實際運作的正是這類方案,經受了20年來的事實考驗。上海從1993年起已在全國率先全面進入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的階段,已經採用某種策略順乎自然地調整著控制參數。
在上面提到過的1979年秋的那次學術會議上,應宋健教授的邀請開始進行合作,開展了更多的工作。1981年,在日本舉行的IFAC世界大會上聯名發表了學術論文。所開發的模型體系,被國外著名系統專家陳乾教授稱為宋—王模型。
在人口系統工程方面,王浣塵的獨立貢獻除了率先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U型人口控制戰略方案和建立相應的離散模型體系之外,還首先提出四大類預測方案,即總和生育率設定方案,年生育量設定方案,U型戰略方案以及總人口不變方案等,為戰略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定量依據;首先提出運用控制脈衝回響方法證實人口發展大周期規律,得到人口學界的認同;創造性地開發了可能滿意度(PS)多目標決策方法,確定中國合理的總人口目標規模,涉及22個方面的因素,至今仍居國際國內領先地位,1994年又應邀套用於上海市總人口目標的確定;提出人口與經濟發展的定量聯繫模型,定量測算,揭示了全社會人均經濟剩餘同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辯證關係;證明了人口時變系統穩定性的充要條件;1985年出版了第一本以“人口系統工程”命名的專著,奠定了人口系統工程的基礎框架。1987年與多人合作獲國家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後又獲省部級二等獎兩項,在人口系統工程方面發表論文40餘篇。
王浣塵在人口系統工程取得成果的基礎上,把系統工程逐步向社會經濟領域拓展,取得了一系列創造性成果。1982年應中央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政領導的邀請,由學校領導委派進行地區級戰略規劃研究,取得成果。當時在國內首開先河,新疆日報大版面作了專題報導,美國駐華使館和美國蘭特公司也高度重視,各派專人來滬調研專訪。此後在好多地區或行業展開了戰略規劃研究工作,諸如牡丹江地區,全國鋼鐵行業,上海市投資融資,溫州地區可持續發展等項目,不斷取得重要成果,在國內頗具特色和影響。
結合實踐,在理論上也都有所建樹,開發了動態模式經濟控制論理論和模型(DYPECM)與社會經濟發動機理論和模型(SEEM);提出價格全系統穩定性臨界點理論,給出計算公式和定量數值;提出枚(MEI)系統經濟學,揭示出人類財富的根本源泉只有兩個,即大自然的恩賜和信息的有效增值,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理論。
在社會經濟系統工程領域,王浣塵發表專著兩本,論文120 余篇,完成實踐項目獲省部級二等獎3項。
王浣塵在大量實踐經驗和理論探索的基礎上,在人口系統工程、社會經濟系統工程和管理系統工程取得系列成果的基礎上,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一直注意提煉系統方法和系統方法論。
在決策方面,開發了可能滿意度(PS)方法和多人多目標剋星循環判據理論和方法。這些方法都是在解決實踐中所發生矛盾的過程中而提煉出來的。這些方法,推動了非線性併合規則的研究,並套用於全國人口目標的確定,上海市人口目標的確定,上海新港址評價和選優,FMS柔性製造系統評價等,後又為系統工程界認可,推廣套用于山西煤炭發展戰略、城市土地規劃、粉煤灰利用等決策項目。PS方法同剋星循環理論相結合,為上海市人民廣場地下變電站強電弱電嚴重矛盾的協調以及上海市重大工程楊浦大橋的橋樑或隧道方案激烈爭論的論證與協調作出了貢獻。
王浣塵在系統的各種類型中發現了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特殊系統,稱為難度自增殖系統,其特徵在於處理這種系統問題的難度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增加。面對這類系統,既不能等待,因為愈等待難度會愈大;又不能操之過急,因為事物在演化,主體方的能力往往也有限。王浣塵提出比較有效的方法論是“螺旋式推進”系統方法論。譬如在堅硬的鋼板或地層上打孔,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採用“旋鑽”的方法。聯繫相近的概念作對比,諸如認識論中的“螺旋式上升”,控制論中的“反饋”,電腦程式中的“疊代”,“螺旋式推進”具有更普遍的積極主動的意義。目前已有很多套用,例如交通與經濟發展的旋進模式,旋進式並行工程,旋進式調度決策等。
王浣塵忠誠我國的教育事業,悉心耕耘40餘年,培養一大批學生博士生50餘名,博士後與訪問學者20餘名。學生們奔赴國內外各種崗位,從政、從商、從學,各有貢獻,各有升遷。王浣塵經常啟發和鼓勵同學們要注意自己的“能力、努力、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抓住“機遇”,必會有所貢獻。王浣塵引以自慰的就是看到眾多年青人成長為中華之棟樑,造福於人類。
王浣塵課堂教學,理論深入淺出,案例旁徵博引,理論與實際結合,透過“知識”,強化“能力”,鼓勵創新,頗受歡迎,甚至在課堂上學生們多次自發鼓掌以示敬愛。在一次調查統計中得分名列前茅。對年青教師也多提攜和培養,甚至讓出熟悉課程,努力開設新課,“步步踏新”,涉及的課程先後有:自動調節理論,現代控制理論,系統工程,大系統理論,經濟控制論專題,系統科學專題,系統科學與系統工程,系統策劃與決策,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施策略等。
王浣塵多次獲優秀教學或科研獎,並獲上海市優秀導師榮譽稱號。在他的帶領下上海交通大學系統工程學科點已成為在國內外有影響的高層次人才教育基地。1995年國家教委華東兩省一市評比中名列榜首,在九五期間被上海市教委評為重點學科。

簡歷

1933年12月22日 出生於上海市。
1951-1956年 在上海交通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學習。
1956-1959年 在上海/西安交通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副博士研究生學習。
1959-1982年 任西安交通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助教、講師系統工程研究所講師、副教授。
1982年— 任上海交通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2-1999年 任上海交通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所長。
1984-1994年 任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1986年— 任上海交通大學自動控制博士後流動站系統工程方向負責人。
1997年— 任上海交通大學21世紀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1984年— 上海人口學會副會長。
1985年— 上海市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1985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
1986-1987年 任美國TUFTS(塔夫茨)大學客座教授。
1988-1993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管理科學組評審組成員。
1996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科學部評審副組長、組長。
1988-1996年 國家教委科技委管理工程學科組成員。
1994年— 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軟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1987年— 美國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資深會員。
1987年— 上海計畫學會副會長。
1992年— 《系統工程理論方法套用》學術期刊主編。
1996年—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上海專家委員會首批專家。
1997-1998年 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研究專家委員會專家。
1999年— 上海市信息化專家委員會首批專家。

主要論著

1 王浣塵.線性自動調整系統穩定判據的幾何形式,西安交通大學學報,1962(2):13~22.
2 王浣塵.人口狀態和人口動態過程,西安交通大學學報,1980,14(1):1~12.
3 王浣塵.人口控制的大系統結構及控制決策的綜合,西安交通大學學報,1980,14(1):13~24.
4 王浣塵,萬百五.人口模型的兩種轉化形式,自動化學報,1980,6(4):250~256.
5 宋健,王浣塵,於景元等..IFAC世界大會,1981,.
6 王浣塵.採用可能滿意度的多目標決策方法.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82(1):14~22.
7 王浣塵.關於時變人口系統穩定性.自動化學報,1984,10(3):220~227.
8 王浣塵.動態模式經濟控制論模型(DYPECM)原理簡介.系統工程,1985,3(1):1~11.
9 王浣塵.人口系統工程.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5.
10 王浣塵.可行性研究與多目標決策.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11 王浣塵.社會經濟發動機及其穩態特性.系統工程學報,1988,3(1):1~13.
12 13 王浣塵.剋星循環判據.系統工程理論方法套用,1992,1(1):31~37.
14 王浣塵.難度自增殖系統及其方法論.上海交通大學學報,1992,26(5):5~11.
15 王浣塵.價格系統穩定性的臨界係數.系統工程理論方法套用,1995,4(2):1~5.
16 王浣塵.枚系統經濟學與可持續發展.系統工程理論方法套用,1997,6(1):1~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