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海

王泉海,男,博士,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講師。 主要從事污染物形成機理及綜合治理、燃燒過程中礦物質的行為特性、汞遷徙和排放控制及模擬等研究工作。在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期間先後參加國家級和省部級等課題5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73 子課題等的研究工作。在美國3 年的訪問研究期間,曾任副研究員、Hg-SCEM項目組組長、美國能源部、企業等資助的多個項目的子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經理,主要從事燃燒科學與汞等污染物監測與控制領域的研究。 論文發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科學論文40餘篇。其中有10篇被SCI、EI、ISPT三大索引收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泉海
  • 畢業院校:華中科技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污染物形成機理及綜合治理等
人物經歷,科研項目,研究方向,主講課程,論文發表,

人物經歷

2006年12月在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完成學業並獲得工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美國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做訪問學者,為期3年。2009年任職於重慶大學動力工程學院。

科研項目

攻讀碩士、博士期間參與了國家863項目“燃煤煙氣多種污染物高效聯合脫除及產物資源化利用的新技術”,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新型燃燒方式下的煤粉燃燒行為及污染物聯合脫除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劇毒污染物汞釋放控制新方法及其脫汞機理研究”,教育部科學研究重大項目“煤燃燒過程中SO2、NOx、CO2及重金屬聯合脫除的研究”等;在美國做訪問學者期間負責完成了DOE項目“Partitioning and mechanism studies for mercury in SCR system”、“Brominated sorbents for small Cold-Side ESPs, Hot-Side ESPs, and fly ash use in concrete”,企業項目Corning公司的“Fundamental research on mercury control with various scales of pilot fixed bed reactors”、Engelhard Corporation公司的“Mercury sorbents screening testing at power station and laboratory”等。在重慶大學任職期間參與了國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項目—“燃煤電廠煙氣脫硫脫硝脫汞關鍵技術研究與工程示範”。目前正在承擔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啟動基金“濕法煙氣脫硫系統泵再排放機理及控制研究”、重慶市科委科技計畫攻關項目“低熱值煤矸石循環流化床高效清潔燃燒技術與裝置”、橫向課題“白馬300MWCFB鍋爐外置床傳熱特性研究”、“低NOx高效燃煤燃燒器研發”、“煙氣脫硫副產品再生利用技術產業示範研究”等。
現為鍋爐燃燒與環保研究室教師,負責各項試驗研究工作。本研究室(鍋爐燃燒環保研究室)位於重慶大學A區原機械廠院內(美視電影學院背後),擁有600m2的試驗研究場地,以及配套的空壓機(兩台空壓機,出力分別為10m2/min和3.8m2/min)、高壓風機、高壓供水、工業天然氣、工業電源、成套的測量儀器等基礎設施。鍋爐燃燒環保研究室建有2個大型熱態試驗台(0.3MW循環流化床燃煤試驗台和煙氣脫硫副產品硫回收試驗裝置,分別占地30m2,高10米)、2個大型冷模試驗平台(循環流化床冷模試驗平台,高4米、占地4m2;分選式流化床冷渣器試驗平台,高4米,占地20m2)。還有兩個小型循環流化床多功能熱態試驗台和多個冷模試驗平台。2012年新建成一個大型清潔燃氣燃燒試驗平台(占地20 m2)和一個中型粉煤灰燃燒脫炭試驗平台(占地10 m2)。2013年新建一個液固兩相流動冷模試驗平台。

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課題有:
1、 600MW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設計與運行最佳化技術研究
2、 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水冷壁安全性能研究
3、循環流化床工業鍋爐燃燒技術與工程套用研究
4、 循環流化床導熱油爐技術研究
5、二甲醚燃氣高效清潔燃燒技術及工程套用研究
6、極低品位燃料(粉煤灰、低熱值半焦、高水分生物廢渣等)流化床燃燒技術研究及工程套用
7、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改造及運行最佳化研究
8、 煤燃燒煙氣汞排放遷徙及其控制研究

主講課程

(1) 本科生,鍋爐原理、汽輪機原理;

論文發表

·王泉海,陳世凱,吳小君.溴元素對煙氣中汞的形態和分布的影響.燃燒科學與技術. 2011,17(02):160-164.
· QuanHai Wang, JianRong Qiu, Jing Liu, et al.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mercury emission from one-dimensional combustion test facility,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04, 10(1):57-59.
·QuanHai Wang, Jianrong Qiu, Jing Liu,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rcury partitioning behaviors during coal combustion, 5th ISCC, Nanjing, China, 2003, 393-396. (ISTP,EI)
·QuanHai Wang, Jianrong Qiu. Effect of atmospher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Speciation of mineral in coal combustion.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4, 85: 1431-1441. (SCI,EI)
·王泉海,邱建榮,溫存,熊全軍等. 氧燃燒方式下痕量元素形態轉化的熱力學平衡模擬,工程熱物理學報. 2006, 27(S2):199-202.
·王泉海, 邱建榮, 楊劍峰等.氧化鈣添加劑對煙氣中汞分布的影響. 熱能動力工程, 2004, 19(3):249-251. (EI)
·YanCao, Quanhai Wang, Jun Li, Jenchieh Cheng, et al.Enhancement of mercury capture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hydrogen bromide (HBr) and fly ashes in a slipstream facility. Environ. Sci. Technol. 2009, 43, 2812–2817(SCI,EI).
·Yan Cao, Quanhai Wang, Jun Li, et al. Simultaneous injection of HBr and adsorbents (activated carbon, fly ash or non-carbon-based adsorbent) for mercury abatement in coal-fired utility boilers. 2008 MEGA Symposium. 2008.
·Yan Cao, Quanhai Wang, Chien-wei Chen, et al. Investigation of mercury transformation by HBr addition in a slipstream facility with real flue gas atmospheres of bituminous coal and Powder River Basin coal. Energy & Fuels. 2007, 21:2719-2730. (SCI,EI)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