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濤

王汝濤

王汝濤(1921-2009),著名文史學者、作家。生前為臨沂師範學院歷史學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歷史學會琅琊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21年出生於河北文安,1944年秋,就讀於南京國立政治大學,抗戰時期投筆從戎,1948年被分配到台灣一地方稅務機關就職,1949年初回到南京。1952年被分配到山東省臨沂師範任教並定居山東臨沂。在臨沂教育學院歷史系主任、副教授,臨沂師專研究室主任、教授。

2008年被臨沂市授予“臨沂市文學藝術終身成就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汝濤
  • 別名:田於鑄、鈍根居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文安
  • 出生日期:1921
  • 逝世日期:2009年7月13日
  • 職業:著名學者、作家
  • 畢業院校:南京國立政治大學法政系
  • 主要成就:“臨沂市文學藝術終身成就獎”
  • 代表作品:偏安恨
工作經歷,取得成績,人物軼事,學術研究,原則,追求真理,學術領域,逝世,

工作經歷

河北文安人。中共黨員。1948年畢業於舊中國南京國立政治大學法政系。歷任濟南華東大學(軍政幹校性質)社會科學院學員,曲阜魯中南行署工商科及臨沂專署工商科幹部,臨沂師範學校教師,臨沂教育學院歷史系主任、副教授,臨沂師專研究室主任,教授

取得成績

發表作品
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偏安恨》、《翠谷義蹤》、《巾幗藩王》、《王羲之》、《書聖王羲之世家》、《觀世音傳奇》、《翰墨人生》等。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著名學者、作家、臨沂師範學院教授、離休幹部(享受廳局級待遇)王汝濤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7月13日上午11時在臨沂市人民醫院逝世,享年89歲。
“臨沂市文學藝術終身成就獎”
王汝濤教授是河北省文安縣人,1921年9月9日生,1949年5月參加工作,先後在曲阜魯中南行署工商處、臨沂專署工商科、臨沂地委土改工作隊、臨沂師範學院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12月離休。歷任副教授、教授,歷史科主任、諸葛亮王羲之研究室主任等職,是省、市人大代表、臨沂市政協常委。先後擔任山東省歷史學會顧問,山東省歷史學會琅琊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協山東分會會員,臨沂市文聯副主席、臨沂市社聯副主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勞動模範,被臨沂市委、市政府授予“臨沂市文學藝術終身成就獎”。
王老生前接受記者採訪王老生前接受記者採訪
教育事業
王汝濤教授在6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終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致力於教書育人、學術科研、樹德建言,為學校發展和臨沂經濟社會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他教書育人、率先垂範,始終工作在教育教學工作的第一線,開展教學改革,關心學生成長,無限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他文史兼通、治學嚴謹,幾十年筆耕不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30年間出版了20多種、30多冊著作,編纂了《全唐小說》(四卷);主編《王羲之研究》、《顏真卿志》(與劉瑞軒、王有瑞、趙俊臣等合作)、《諸葛亮研究三編》、《孫臏兵法暨馬陵之戰研究》等;校注《太平廣記選》、《類說》(與劉瑞軒、趙炯、劉茂辰、胡濟泉合作)、《續山東考古錄》、《唐代志怪小說選譯》;專著《金瓶梅與蘭陵笑笑生》、《琅琊居文集》、《王羲之志》(與劉瑞軒等合作)、《琅琊王氏考信錄》,學術論文一百餘篇。論著總計數百萬字。組織創建了臨沂地區歷史學會、臨沂歷史人物研究會,發起組織了“孫臏兵法國際學術研討會”,“王羲之學術研討會”,兩次全國性諸葛亮學術研討會,“全國顏真卿學術研討會”。王汝濤教授是一位風格獨具的著名作家。撰寫長篇歷史小說《偏安恨》(三卷)、《翠谷義蹤》、《巾幗藩王》、《王羲之》、《翰墨人生》、《觀世音傳奇》等,引起文學界關注和重視。

人物軼事

王汝濤教授積極回響學校為沂蒙服務的辦學宗旨,始終關注臨沂歷史文化名城建設進展,把研究的重點放到弘揚沂蒙文化,挖掘地方文化寶藏上。提議創辦的臨沂書聖文化節已舉辦六屆,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不懈追求
王汝濤教授不懈追求、壯心不已,是一位建功立業的人生楷模。他一生追求光明,追求真理,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堅定的信仰追求。他襟懷坦蕩,虛懷若谷,淡泊名利,為人正派,鑄就了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熾烈的人格力量。
王汝濤教授的病逝,是臨沂師範學院的一大損失,也是教育界、學術界和文化界的一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王汝濤教授,深切懷念王汝濤教授。
王汝濤教授的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09年7月15日上午10時在臨沂市殯儀館舉行。 請繼續補充!
朱文民:我的恩師王汝濤先生
我第一次知道王汝濤師的名字,是從我的一個同事那裡聽來的,那是在1980年。曲阜師範大家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函授教育開始“文革”後的第一次招生,我的一個同事考取了這一專業。王汝濤師被曲師大聘為古代文學教師,給函授生講課。王師淵博的知識,簡潔的語言,嚴密的邏輯藝術折服了所有聽課的學生。他們每次回校,就向我講一番對王師欽佩之情。時間長了,王師的魅力在我身上產生了吸引力,恨己不能投師門下。
1983年,臨沂教育學院被教育部批准正式招生,學制二年,我趁機考取了這一成人學校。
報考之前,我曾想報中文系,但我到了縣教育局報名時,聽說汝濤師已到了歷史系教課,於是我改變初衷,報考了歷史系。經過考試,我被錄取。我這一名學生當的很不容易。好心的朋友勸我不要去上,還是以家為重。當時我任課的學校校長也不同意我走,勸我還是搞個函授本科為好。因為論學歷我已在臨沂師專政治繫上過學,論學問實事求是的說在同事中還算上乘,論家庭已有三個孩子,他們又都是農村戶口,還得幫助種地,而且自己也已過而立之年。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確實沒有必要。單純掙碗飯吃,憑我當時的能力,還不能說是混。使我決心別婦拋雛,放棄俗眼的就是汝濤師的學識魅力。
教育學院學習期間
在教育學院學習期間,歷史系給我上課的老師總體上看水平是很高的,汝濤師是副教授(八十年代初期的副教授還是鳳毛麟角,不像現在,滿地都是),其他幾位都已是講師(現在已是正教授)。由於汝濤師是系主任,真是強將手下無弱兵。他們講課既能放得開,又能收得攏。汝濤師講中國古代史更是名不虛傳,別具一格。他先在黑板上把所講的內容提綱式的寫好,然後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講,口齒清楚,沒有半句廢話。既不看講稿,也不照書本,全憑他的記憶,有時大段大段地背誦一些史料。這史料有的是先秦諸子中的,也有是二十四史中的,還有野史的,從《詩經》到古詩,他都引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對於一些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凡有不同評價,先生都一一向我們介紹,還有時表明自己的看法,啟發我們自己去評價。
歷史專科教材
八十年代初期,全國尚未有歷史專科教材,我們用的中國古代史是朱紹侯先生主編的本科教材。三大本的中國古代史,兩年內是很難講完的。先生不得不作些刪節,告訴我們那些內容可以刪去不講,自己看看,直到現在,我們翻開教材,看看先生給我們作的刪節,仍能體會到他對中國古代史的熟練和匠心,是那樣的恰到好處。體會到他既想讓我們多學一點東西,又不讓我們為教材所累。
反右擴大化
先生由於五十年代反右擴大化,被錯劃為右派,奪去了他22年的人生大好時光。打倒“四人幫”以後,有了展現才華的機會。先生視時間如生命,對他來說真是寸金難買寸光明。他每天早晨5點多起床,洗把臉就坐在了辦公桌上開始寫作,早飯很簡單的吃點,又坐下了,只有下午晚飯後才到門外的操場上走走。我由於去上學並非為了拿文憑,而是向先生問學,所以總想多接觸到他,聽聽他治學的經驗,這一問題只好在下午晚飯前後才能有機會。先生對我也特別客氣,只要我去了,他總是同我坐一會,除了我請教的問題外,他偶爾也談一些我所問以外的知識,也都是我求之不得的。但這種事很難超過半小時,只要他的時間一到,就說:“我時間到了,您跟老周(指師母周月華)聊一會。”這時我往往有一種歉意感。如果說王師在課堂上講課時,能大段大段的背誦史料是有備而來的話,那么對我突然提出的課本以外的問題,他照舊背出許多史料來解答我的問題。我已逾而立之年,在同事中還算是讀書多的,此時感到自己的知識比起先生是多么的貧乏。

學術研究

畢業後,先生一直關心著我的學術研究,每見我有文章發表,總是給予鼓勵,並時時指導著我的研究工作。先生在研究歷史過程中對於史料分析真偽再用的治學態度,直接影響著我的治學,如今我在研究劉勰過程中,能對《梁書》這一名史舉出許多錯亂之處,應當說是受先生嚴謹治學態度影響的結果。否則是沒有膽量去懷疑一部歷經淘沙的史學名著中的篇章的。

原則

先生為人耿直,從不拿原則作人情。在他主編的論文集中,都是以文章質量為標準,有些老領導、老同事的文章,也同小人物的文章一樣看待。在一次全國諸葛亮學術研討會上,有兩位名教授提供的論文確實不像樣,所以文集就沒有選。其中一位名教授肯定是憋著一口氣,後來又將他的文章做了大量修改,添了不少資料,將其發在《孔子研究》上。像這種事,在先生主編的文集中,是往往發生的。據我所知,為此先生也得罪了一些人,使一些昔日的老友遠他而去,同時也使一些有學識的新人向他走來。像泰安師專的周郢、蘭州大學的張崇琛教授等人,對他這種以文看人,不以人看文的為學標準是極為佩服的。我每聽到有人在我面前責怪先生,心中往往為先生著急。覺得先生如果圓滑一點就更好了。但轉眼一想,如果先生也像有些政客一樣八面玲瓏,四六滾圓,我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將蕩然無存,正是像先生這種辦事不以自己的得失為標準,不以個人的情分為交易的人多了,才使得我們的民族不致滅亡。就這種意義上說,正是像先生這樣的人才構成我中華民族的脊樑。

追求真理

王師一生追求光明,追求真理。早在學生時期,就為同學所佩服。先生從南京國立政治大學畢業後,本來已分配在台灣工作,但接到南京地下黨組織的通知後毅然回到南京聽從黨的安排,這在他的同學中是可以找到證明的。南京解放後,黨分配他到山東臨沂工作,不幸的是由於黨的錯誤使一向耿直的汝濤師蒙冤20多年。這20多年的非人生活,並沒有動搖他對黨的忠誠和嚮往。1983年冬天,他光榮地成為共產黨的一員,我當時作為積極分子參加了先生的入黨儀式。我想,這一天對先生來說,是永生難忘的。12年後的一天,我去看望先生。這時他已同政大的同學都取得了聯繫,其中在美國和台灣的,也都有書信往來,他同我談了些他們同學的往事後,仍然覺得自己當時的選擇是正確的,至於自己因黨的左傾路線所受的冤屈,比起國家來說,不值得一提,無怨無悔,他所想的最多的是“多年受到黨的教育,人民的培養,晚年就應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給‘四化’大廈添上一磚一瓦。”(見王汝濤《編安恨·後記》)
自身的條件出發
為社會主義大廈添上什麼樣的磚瓦呢?作為一位無權無勢的文科知識分子,只能從自身的條件出發。論出身是教師,論能力能寫書。辦學和著書是自身生命的延伸。人生莫過於樹德建言。先生想到的是用這兩條腿走一條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的路。他分析了臨沂地區的教育形勢和師資狀況,覺得打倒“四人幫”以後,歷史教師是最缺的人員之一,又是自己的長項。於是他向領導申請創辦歷史系,上級批准了他的要求,由他組閣創辦歷史系。老人家年已60歲,四處訪學,八方尋才,從費縣請來了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的顧林師,從郯城請來了聯凱師,又從應屆畢業後中選幾位高才生,加上教育學院原有的幾位歷史教師,一個“老中青”三結合的歷史教師隊伍就建立起來了。由於學員都是來自各中學有一定實踐經驗的教師,經過兩年的系統學習,畢業後回到工作崗位,既能挑起高中班的教學重擔,又可以到縣教研室工作,所以較之應屆專科畢業生進入角色快得多,頗受社會歡迎。這期間,山東社科院調他去搞科研,學院說什麼也不放人,他安心的留下了。後來,曲阜師大又調他去中文系帶研究生,說實在的,這一次曲師大的調令下來後,汝濤師是真的想走了,因為這時臨沂教育學院歷史系的隊伍編制已足額,師資水平也已高於全省的同類學校,加之學院個別領導把大學當中學辦,這種不論套數的做法頗使先生失望。但先生還是沒有走成,主要原因是臨沂地委的領導,可謂有識之士,看到了汝濤師的學術價值,說什麼也讓他走,提什麼條件也行,就是不許離開臨沂地區。是的,汝濤師從內心也不願意離開臨沂這塊他榮辱與共30多年的土地,這裡有他的友人,同事和孩子,有在他困難時期關心過他的人民和學生。於是他就到了臨沂師專。曲阜師範大學的中文系只得聘他為兼職教授,給劉乃昌教授辦的研究生和助教進修班開課。先生到臨沂師專工作後立即創建了“諸葛亮、王羲之研究室”,培養了一批科研人員,如今有的已成為學科帶頭人。

學術領域

先生所開闢的學術領域,為臨沂地區的許多知識分子提供了發展園地,他們所評職稱用的論文或專著多是跟著先生研究諸葛亮、王羲之及顏真卿或跟著先生研究唐宋小說的成果。先生在臨沂市的學術領袖地位,至今無人可以替代。他為挖掘臨沂地區的人文資源所付出的艱辛和建立的功績,將永載史冊。汝濤師是全國著名的學者,但他從來沒有文人相輕的習氣,總是誇獎別人的學識,從沒見他指責別人不好。對他周圍的人,我從來沒聽到過他說別人的壞話,總是說某某某很有功底,很有見解,由於他沒有時間去與別人溝通思想,與同志們難免會有誤會,當別人對他產生誤會時,他也顧不得解釋,任憑時間去化解。
記得1986年在沂南政府招待所召開“臨沂地區歷史人物研究會成立大會暨諸葛亮學術研討會”期間的一個晚飯後,我去先生房間看他,隨後師徒倆出門散步。由於當時先生雖已到師專報到,但尚未離開教育學院,先生同我談了一些學術問題後,自然轉到歷史系的人和事,先生說:“我一生感到欣慰的是創辦了歷史系和看到你們這些學生,無論是教學還是搞科研,都已成材。”是的,作為一名教師,王師的學生已遍布全國,可謂桃李滿天下。留在臨沂地區的任教的僅歷史系親自聽他授課的學生中,大都是高中骨幹教師。其中還有六、七個縣教研員,有的還當了縣、市教委主任;作為一位學者,他創建了臨沂地區歷史學會、臨沂歷史人物研究會,發起組織了“孫臏兵法國際學術研討會”,“王羲之學術研討會”,兩次全國性諸葛亮學術研討會,“全國顏真卿學術研討會”。教書之餘還出版了一千多萬字的古籍整理和歷史小說以及學術專著。先生文史兼攻,著作等身,如果從1979年平反算起,至今才是21年,一千多萬字的科研成果,平均每天近兩千字的成品速度,簡直是在玩命。我每次去看他,或在通信中,總是提醒先生注意身體健康,不要玩命,勸他“正是為了多寫,時下要少寫,因為只有一個好身體,壽命長,文章才能寫得長,活在世上的時間多,文章才能寫得多。”但他總覺得自己真正為黨和人民工作的時間不多了,心裡有那么多的計畫沒有完成,所以一直與時光賽跑。有一段時間,先生因腰椎骨質增生不能坐下,只得把桌子墊高站著寫東西。我每次去看先生,見先生表現出來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和奮鬥精神,就痛恨那個罪惡的錯誤時代,剝奪了先生的青春年華,否則他何需現在如此拚命,而先生卻泰然處之,真是虛懷若谷,笑對人生。古人曰“仁者壽”。也許正是這,先生今已八十高齡,耳聰目明,才思敏捷,每天寫作速度不減當年。這不僅值得家人和學生慶賀,我覺得社會各界也值得一賀,因為他時刻在為社會創造著財富。
今年是先生創辦的臨沂教育學院歷史系建系二十周年,又時值先生八十華誕,作為弟子不可無文,謹以此祝先生精神愉快,健康長壽。
2000年9月於莒國故都
原載《王汝濤學術研究——王汝濤八十華誕紀念文集》

逝世

王汝濤教授是河北省文安縣人,1921年9月9日生,1948年7月畢業於南京國立政治大學。1949年5月參加工作。先後在曲阜魯中南行署工商處、臨沂專署工商科、臨沂地委土改工作隊、臨沂師範學院工
作。1978年5月晉升為副教授,1987年1月晉升為教授,198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12月離休。歷任歷史科主任、諸葛亮王羲之研究室主任等職,是省、市人大代表、臨沂市政協常委。先後擔任山東省歷史學會顧問,山東省歷史學會琅琊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協山東分會會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教師、山東省勞動模範,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臨沂市文學藝術終身成就獎”。
王汝濤作品1王汝濤作品1
王汝濤教授全唐小說填補了國內外研究空白。
王汝濤教授書聖文化專著。
王汝濤教授文史兼通,幾十年筆耕不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30年間出版了20多種、30多冊著作,編纂了《全唐小說》(四卷);主編《王羲之研究》
、《顏真卿志》(與劉瑞軒、王有瑞、趙俊臣等合作)、《諸葛亮研究三編》等;校注《太平廣記選》、《類說》(與劉瑞軒、趙炯、劉茂辰、胡濟泉合作)等,專著有《金瓶梅與蘭陵笑笑生》、《琅琊居文集》等,學術論文一百餘篇。組織創建了臨沂地區歷史學會、臨沂歷史人物研究會,發起組織了“孫臏兵法國際學術研討會”,“王羲之學術研討會”,兩次全國性諸葛亮學術研討會,“全國顏真卿學術研討會”。王汝濤教授是一位風格獨具的著名作家。撰寫長篇歷史小說《偏安恨》(三卷)、《翠谷義蹤》、《巾幗藩王》、《王羲之》、《翰墨人生》、《觀世音傳奇》等,引起文學界關注和重視。
王汝濤作品2王汝濤作品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