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效禹

王效禹

王效禹(1914.2—1995.3.2),1914年2月生,山東省益都縣西北鄉段村人(現為青州市高柳鎮段村);曾用名趙堯卿,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3月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檢查處處長,1954年4月任山東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1959年5 月任山東德州國棉一廠副廠長,1965年6月任山東省青島市副市長,1995年3月2日在山東省青州市逝世。系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第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任中央軍委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效禹
  • 別名:曾用名趙堯卿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益都
  • 出生日期:1914年2月
  • 逝世日期:1995年3月2日
  • 職業青島市副市長
  • 信仰:共產主義
職務簡介,名人,

職務簡介

山東省革命委員會主任、中央委員,早年為織布工人,1938年6月任中共益都縣七區段村支部書記、七區區委書記。1938年12月任中共益都縣委組織部部長,1939年8月在中共中央山東分局黨校學習,1940年3月任中共渤海區委幹部科科長,1940年12月任中共臨淄縣委書記,1941年12月任清河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團政治委員,1943年6月任中共博興縣委書記。1945年9月任清河軍分區十四團政治委員。1946年8月任中共清河地委章、齊、鄒、青中心縣委書記兼西線指揮部政治委員和十五團政治委員,1948年2月任中共清河地委副書記,後任書記兼清河軍分區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3月任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檢查處處長,1954年4月任山東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1959年5 月任山東德州國棉一廠副廠長,1965年6月任山東省青島市副市長,1967年5月任山東省革委會主任,兼山東省軍區第一政治委員;1969年4月至11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1979年2月被中共中央開除黨籍;1995年3月2日在山東省青州市逝世。系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第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任中央軍委委員。

名人

山東益都縣一帶,自古民風剽悍。19世紀20年代末,數千民眾參加紅槍會,與官軍做對。1938年初,益北特支書記王宗東段村開展活動,6月發展青年才俊王效禹等人入黨。王效禹入黨後,帶領家鄉100多人參加革命,投身抗日戰爭。1940年8月任臨淄縣委書記,1941年5月兼任臨淄獨立營政委,1942年任山東軍區下屬的清河軍區第三軍分區的團政委,第三軍分區也稱清中軍分區。1945年春末,王效禹任博興縣委書記。縣委機關駐在陳戶。日本鬼子雖然快完蛋了,但在山東還很猖狂。5月,鬼子指揮官下川糾集5000多日偽軍包圍陳戶,王效禹指揮機關和部隊分頭突圍。他這一路約200人向東北方衝去,第一次衝擊被優勢的日偽軍擋了回來。隨後開始第二次突圍,反覆衝殺,同敵人肉搏三次,王效禹等36人突出重圍。其他各路相繼衝出。此戰八路和民眾傷亡約500人,100多名民眾被抓。
1944年1月,清河軍區與冀魯邊合併組建渤海區,轄6個地委和軍分區。王力先後任渤海區土改工作總團團長,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關鋒1944年任渤海區教育科長。解放戰爭時期,王效禹歷任渤海區下屬清河地委的中心縣委書記兼15團政委,地委副書記、書記兼清河軍分區政委等職務。康生1947年11月到渤海區搞土改,依舊是極左的那套政策,與區黨委負責人景曉村等人意見分歧。王效禹同王力、關鋒等人觀點一致,支持康生,康生表揚過王效禹。1954年任山東省檢察院副檢察長,反右時,其手下關係不錯的辦公室主任等人被打成右派,他因為不同意而受牽連,成為右傾,1959年5月降職到德州國棉一廠任副廠長。根據中央指示,山東省委決定對一些右派的問題予以甄別,1964年10月王效禹參加省委海陽社教工作團,到大山公社瓦罐窯大隊工作組。海陽工作團長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眾音擔任。當時的省委書記劉秉琳在瓦罐窯組,原省委常委、濟南市委第一書記王路賓(1959年被打成右派)也在此,與王效禹同時甄別。文革中成為王效禹大秘書的王崇訓是工作組的筆桿子。1965年1月改正了右傾問題,同年6月4日離開海陽到青島。青島市已於6月1日召開市人大五屆五次會議,王效禹到青島的第二天(5日),在會議上補選為副市長。10月3日,青島市委組成嶗山縣四清工作團,他任副團長。王效禹出名主要是在1966年初興起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青島市在1966年8月25日發生了一件震動全國的“825”事件,國外有的媒體報導了此事。當時職工和紅衛兵出現衝突,職工保青島市委,紅衛兵反青島市委。只有青島市政府副市長王效禹一人公開支持紅衛兵,這是王效禹接受了以往反右時的教訓,變成了左派人物。“825”事件發生後,1966年9月7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就“青島825事件”發出指示,公開支持青島紅衛兵。毛澤東在指示中直接點明:那位副市長王效禹的意見是正確的。從此王效禹成為毛主席欽點的“革命幹部”,也成為山東造反派的頭頭。10月9日,中央在北京召開政治工作會議後,中央文革領導小組破例通知王效禹列席參加,從此,他初步聯繫上了中央文革領導小組。
王效禹
當時,中央政治局常委、文革領導小組負責人.原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康生的兒子張子石,是青島市教育局局長。王效禹造反時緊緊抓住張子石,同康生建立了直接關係。再加上王效禹以前就認識康生,因此有了政治依靠,王效禹在山東成為響噹噹的革命造反幹部。
1967年1月19日,康生、王力通過張子石等人向王效禹打招呼,讓王效禹在青島市“搶班奪權”,王效禹於1月22日“奪權”後,得到中央承認。王力等人又授意王效禹到濟南市奪取山東省委的“權”,王帶領由22人組成的青島奪權代表團30日到達濟南,在山東奪權成功。
王效禹自從掌了山東大權,自認為有了尚方寶劍,後期他乾脆數次調動上萬山東棗莊、臨沂等地造反組織的武裝人員,直接到江蘇徐州去武鬥奪權,曾一度打跑了支持許世友批准的革委會的組織,占領了徐州。把個南京軍區許世友司令員的鼻子都氣歪了。從此,他同毛澤東的紅人許司令結了怨,成為“文革”、“武鬥”的幕後策劃者!
王效禹
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就不讓這些素質不高的造反派當一、二把手了。1968年11月24日,山東省革委召開第五次全委會,借貫徹八屆十二中全會精神之機,王效禹在全省發起“反覆舊”運動,鼓動造反派重新奪權。12月17日,濟南“文攻武衛”占領館驛街派出所,各地陸續開始強占公安部門。王效禹認為,省革委生產指揮部有問題,12月5日派工宣隊進駐,撤銷了生產指揮部領導小組。全省約40%的縣市革委會被推翻或改組。山東省重又陷入混亂之中。在王效禹“反覆舊”運動影響下,一些省市社會秩序出現反覆,直接影響生產運輸,引起國務院的重視。在對待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譚啟龍的問題上,王效禹拒絕解放譚啟龍,長期拖著不辦。周恩來等人對王效禹極度不滿。這是王效禹倒台的另一條主要原因。
1967年到1968年,這時候毛澤東明白,只有依靠軍隊才能制約各個無法無天的造反組織,任何人不能再攪亂軍隊了。而王效禹卻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不僅不聽濟南軍區領導人楊得志和袁昇平的,還時常給濟南軍區出個難題,對軍區多名負責人進行批判。1968年底,王效禹在山東各地繼續操縱武鬥。
王效禹倒霉的導火索是在“九大”上,已陷入四面楚歌的王效禹沒有一點自知之明,這時候還在那裡自我感覺良好。在“九大”預備會議的小組會上,許世友因為徐州問題質問王效禹。王效禹不僅不認帳,還當著大家的面頂撞許司令,和老許辯論起來,強詞奪理。本來就一肚子氣的許世友立時火冒三丈,他原本就瞧不起這個王效禹,這時當場揪住王效禹的脖領子,指鼻子就罵開了,並要揍他,嚇的王效禹立刻閉了嘴,再也不敢吱聲。“九大”一結束,濟南軍區和濟南、青島的27個人沒讓返回,就地在北京辦學習班,王效禹的政治喪鐘敲響了。1969年5月20日,中央決定,增補軍區負責人袁昇平、李水清李耀文等人為山東省革委會副主任。5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中發[69]26號檔案,開始揭發王效禹的問題。29日,濟南軍區、山東省革委會召開聯席會議,王效禹作了檢查,對他進行批判。他雖然還掛著山東省委的一把手,實際上已經被拿下,靠邊站了。會後,由楊得志袁昇平主持山東的工作。1971年3月30日,中央正式批准撤銷王效禹的職務。4月14日,他被下放到遼寧盤錦農場監督勞動改造,文革後回到山東,1979年2月被開除黨籍,1995年3月3日,在山東青州因病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