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邦(團長)

王振邦(團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振邦,1918出生,山西永濟縣人。1937年4月參軍,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八路軍戰士,班長,連長,副營長,參謀,浮山游擊大隊大隊長,警衛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晉冀魯豫軍區第八縱隊第二十二旅團長,第二野戰軍第十四軍四十一師一二一團團長,參加了太岳區抗日武裝鬥爭和晉南,豫西,淮海,渡江,西南等戰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振邦
  • 出生地:山西永濟縣
  • 出生日期:1918
  • 職業:軍人
  • 主要成就:參加豫西,淮海,渡江,西南等戰役
  • 身份:共產黨員
高級軍事將領,北京市農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福建農學院副教授,近代中醫,

高級軍事將領

王振邦,1918出生,山西永濟縣人。1937年4月參軍,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八路軍戰士,班長,連長,副營長,參謀,浮山游擊大隊大隊長,警衛團參謀長,副團長,團長,晉冀魯豫軍區第八縱隊第二十二旅團長,第二野戰軍第十四軍四十一師一二一團團長,參加了太岳區抗日武裝鬥爭和晉南,豫西,淮海,渡江,西南等戰役。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第180師參謀長,第180師副師長,參加了第五次戰役,53年夏季反擊作戰。在第五次戰役第三階段180師被圍遭到重大失利的戰鬥中,第180師參謀長王振邦按照師領導分工,在被敵人包圍的前一天組織率領師機關勤雜人員與後勤及傷員1000多人北撤,安全返回後方,王振邦也成了此戰後恢復整頓180師時留任的唯一的師級幹部,未受任何處分。回國後,就讀南京軍事學院裝甲兵系,1957年畢業。任南京軍區裝甲兵參謀長,南京軍區裝甲兵副司令員,南京軍區裝甲兵司令員。1955年授上校軍銜,1962年晉升大校軍銜,曾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二級紅星榮譽勳章,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晉南淮海戰役各立大功一次。

北京市農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姓名 ---王振邦
性別 -男
籍貫 -漢族,
1956年7月出生河南陝縣人,1974年12月參加工作,1977年12月入黨,解放軍陸軍指揮學院政工專業畢業,大專學歷。
現任北京市農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1974年12月—1993年11月部隊服役,先後任幹事、副營職協理員、正營職幹事等職;
1993年11月—1994年04月北京市豐臺區委組織部幹部三科工作;
1994年04月—2000年01月北京市豐臺區委組織部辦公室主任;
2000年01月—2001年05月北京市豐臺區委和義街道工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
2001年05月—2001年06月北京市豐臺區委和義街道工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正處級);
2001年06月—2004年06月拉薩市堆龍德慶縣委書記;
2004年06月—2004年08月北京市豐臺區副區級幹部;
2004年08月—2007年07月拉薩市委副書記;
2007年07月至今任北京市農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職責 農業機械化管理工作;  1.農業機械套用與發展工作;  2.農業保護性耕作工作;  3.農業機械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4.農機行業內行政審批及具體執法行為的管理工作。
主管:農機處
聯繫:市農機試驗鑑定推廣站、市農機監理總站

福建農學院副教授

王振邦(1920-1984),福建省清流縣城關人。
1946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經濟系,在校期間積極參加學生愛國民主運動。大學畢業後進入國民政府福建省建設廳經濟研究室當研究生,在學術研究中進一步發現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和危機,發表了《論當前中國經濟的危機》等一批學術論文,揭露國民黨政權必然失敗的結局,在思想上確立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理念。194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福建省委設在建甌的福建公學中隊輔導員,繼而輾轉於閩西北參加游擊戰爭,開展革命活動。1949年4月下旬受命潛回清流,籌組迎接解放的準備工作,成立金蓮寺“十人讀書會”等組織,宣傳人民解放軍的“約法八章”和共產黨的政策,為清流縣的和平解放打下了基礎。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後,王振邦隨人民解放軍進入福州,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秘書處秘書。1950年秋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王振邦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志願軍總部英語翻譯,直至1953年戰爭結束後回國。此後,王振邦潛心研究農業經濟,為福建省農學院農經系的創始人之一,歷任福建農學院農經研究室主任、農經系副主任、副教授。他一面堅持教學,一面著手翻譯國際有關經濟研究文章,撰寫論文,在教學和科研中作出了積極貢獻。“文化大革命”期間蒙受不白之冤,橫遭批判。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王振邦深入實地調查研究,撰寫了《社會主義經濟規律初步探討》、《發展茶葉與福建先富起來》等一批論文,為省委、省政府的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在學術界獲得很高評價。1984年,王振邦因病在福州逝世。

近代中醫

王振邦(1881~1947年)南安豐州長福村人,清光緒七年(1881年)出生。其父王鼎卿是著名中醫,在廈門開設王慎齋藥鋪,賣藥行醫。振邦幼年就學於豐州官立學堂,輟學後隨父習醫。
光緒三十三年,振邦南渡新加坡,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革命活動。宣統元年(1909年)到印尼泗水協助解決當地光復會與同盟會的合併問題,同時與蔣開遠等人組織閱書報社,舉行演講會,宣傳革命。不久,奉命回廈門開展工作,在中街(現新路街)萬成客棧建立聯絡站,秘密刊行鄒容的《革命軍》(後改名《圖存篇》),開展宣傳活動,發展同盟會會員,在駐廈清軍中進行策反。振邦是當時同盟會廈門主盟人之一。宣統三年三月,振邦與楊傑、陳又讓到廣東準備參加武裝起義,抵廣州時起義已失敗,便再回廈門。返廈後,與陳天賜、黃志明、林振壽等人在廈門萬美信局王添良寓所設立秘密機關,聯絡駐廈部分清軍,準備發動武裝起義。10月,武昌起義成功,振邦主動聯繫會友維持廈門社會秩序。同年11月,發動武裝起義,光復廈門。
廈門光復後,振邦因病回家鄉休養,康復後返廈。因對廈門光復後一些人違背革命初衷,爭權奪利,甚感灰心,把精力傾注於醫藥事業,開設天福堂製藥社。由於精心製作,一些中成藥如枇杷膏、羚羊退熱散等遠銷南洋群島。抗日戰爭爆發,舉家遷居菲律賓。民國30年(1941年)回國,在家鄉隱居,繼續行醫救人,深受鄉親敬重。民國36年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