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慧(陝西省榆林市第二醫院護士)

王慧慧(陝西省榆林市第二醫院護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慧慧,女,1984年7月生,陝西省榆林市第二醫院急診醫學科兼感染性疾病科護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慧慧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84年7月
  • 性別:女
  • 工作單位:陝西省榆林市第二醫院
人物事跡,獲得榮譽,

人物事跡

從事工作11年來,王慧慧始終牢記南丁格爾的誓言:“視患者生命利益高於一切!”以高尚的醫德,勇於奉獻、甘於吃苦、忘我的工作精神,贏得了同事的好評及患者的信賴。急診科是一個隨時都面對死亡和重大傷情的特殊崗位,每天生離死別的場景歷歷在目。她深深懂得時間工作質量和技術水平直接關係著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每一次救護車警笛的嗡鳴聲,每一次家屬高聲呼喚的救命聲,都伴隨著死神的腳步!心肺復甦,除顫,呼吸機通氣,氣管插管,輸液,動脈採血,洗胃,導尿,心電監護,每項操作都事關病人的生死!從交通事故現場,到煤礦塌方現場;從突發心梗的老人,到突發腦溢血的年輕人,她的身影一次次出現在與死神交戰的第一線。多年的急診護士工作經歷讓她在成長的同時也明白作為臨床第一線的護理工作者肩上所擔負的責任和使命。
白衣執甲,逆行出征
庚子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突然蔓延,席捲大江南北!1月23日湖北告急,武漢封城!在最危急的時刻,黨和國家發出了集結令,王慧慧主動請纓,毅然踏上了逆行之路!“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是她寫在請戰書上的決心。正月初一通知,初二集結,她作為榆林市第一批援武漢醫療隊員兼隊長,加入陝西省第一援鄂醫療隊逆行出征,步履堅定,直插疫情腹地,對口支援武漢市第九醫院。經過短暫的休整及培訓後,她所在醫療隊全面接管了武漢市第九醫院危重症病區。當她穿上防護服走進病房的那一刻,迅速調整好狀態,戰勝恐懼,做好自己的專業操作,做一名更合格的護士!
眾志成城抗疫情,不辱使命凱旋歸
援鄂工作期間,王慧慧需每天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進入戰鬥狀態。重症病房患者病情複雜而又危險,隨時可能搶救,心肺復甦、氣管插管、靜脈注射、採血、輸液,這些在平時能夠高質量完成的工作,在身著防護服時,也會倍感困難!患者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餵水餵飯,處理大小便、更換床單被罩、翻身拍背,每當做完這些工作後就會汗流浹背,胸悶氣短,不得不站在走廊大口喘氣。咽拭子採集、吸痰、口腔護理等近距離侵入性操作,會使病人產生乾嘔、嗆咳等不適的反應,瞬間會釋放大量帶有病毒的氣溶膠,隨時有被傳染的可能,面對困難,王慧慧戰勝恐懼,迎難而上,獨立完成咽拭子採集30餘次。在工作過程中汗水時常會順著護目鏡及面屏流下,模糊視線,N95口罩壓得鼻樑、耳廓、面頰生疼甚至出現壓瘡。每次進病房時穿戴多層手套,雙手腫脹、手指刺痛,手背時常濕疹,指甲也因多次洗手而乾燥分層。例假來了,出現虛脫,也只能稍事休息,緩一會兒繼續戰鬥!八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只為節省一套防護服,只為減少穿脫時間,有更多的時間為患者服務!除了工作壓力,還需克服心理壓力,在重症病區初期,幾乎每天都有死亡病例。每當患者在全力以赴的救治後,卻最沒能挽回生命時,是她最難以面對的時候!在一位老年患者因搶救無效死亡之後,搭班醫療隊員因以前未進行過屍體料理,而恐懼害怕時,王慧慧主動提出由她來完成該工作,她在急診科工作11年,有屍體料理的經驗!在經過消毒、填塞、包裹等規範操作,達到傳染病管理規定後,死者最終轉往殯儀館。雖然每次下班時衣服總是被汗水浸透,工作壓力很大,但卻不能阻擋她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的腳步,在工作中主動向同仁學習床旁血濾機的操作及護理,一起討論呼吸機報警原因,最佳化護理工作等。作為榆林市援武漢醫療隊的隊長,她還要時常關注隊員的生活和心理狀況,特別是3名90後隊員,病了陪她們看隊醫,壓力大了陪她們聊天,想家了給她們鼓勵,和各位隊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英勇奮戰的55天裡,王慧慧所在的陝西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共累計收治危重症患者117人,其中危重症69人,重症48人,累計治癒出院65人,其中,治癒危重症,21人治癒重症,44人病情好轉,18人危重症和重症治癒好轉率達69.23%。春暖花開的季節,她交上圓滿的答卷後平安返鄉。去時,她不問歸期,像長城一樣屹立不倒,堅守在戰疫一線。今天,她平安返家,帶著滿腔熱忱,將繼續奮戰在護理工作崗位上!

獲得榮譽

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敬業奉獻好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