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松(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愛松,1965年生於湖南隆回。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小說敘事學”。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主要貢獻,主要論著,譯著,主要論文,譯文,研究課題,

人物經歷

文學學士(湖南師範大學,1985);文學碩士(南京大學,1991);文學博士(南京大學,1994)。1994年留校任教。1998年聘為副教授,2006年聘為教授。現為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曾為韓國延世大學訪問教授。

主講課程

1.中國當代文學 (本科生課程)。
2.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碩士生課程)。
3.中國現代小說敘事學研究(碩士生課程)。

主要貢獻

主要論著

1.《此時此刻》(合譯),崑崙出版社,2000年。
王愛松
2.《藍調心情》(合譯),北方文藝出版社,2000年。
3.《贏者之師》(合譯),崑崙出版社2001年。
4.《美國悲劇》(合譯),崑崙出版社2001年。
5.《中國現代文學主潮》(合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
6.《中國新時期小說主潮》(合著,撰寫第八編12萬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7.《愛情方程式》(合譯),北方文藝出版社2002年。
8.《當代作家的文化立場與敘事藝術》(專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9.《虛構的可能性及其限度》,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10.《政治書寫與歷史敘事》,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年
11.《對話性閱讀與批評》,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

譯著

《尼採在二十一世紀的影響》,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
《不尋常的男人:塞萬提斯的時代和人生》,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
《魔戒的鍛造者:托爾金傳》,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5年
《課程:基礎、原理和問題(第五版)》,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年
《馬克思主義與城市》,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年
《保衛空間》,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年
《政治地理學核心概念》,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年
《女性白皮書》(合譯),北方文藝出版社,2000年
《不要為男人孤注一擲》(合譯),北方文藝出版社,2000年
《此時此刻》(合譯),崑崙出版社,2000年
《藍調心情》(合譯),北方文藝出版社,2000年
《贏者之師》(合譯),崑崙出版社,2001年
《美國悲劇》(合譯),崑崙出版社,2001年
《愛情方程式》(合譯),北方文藝出版社,2002年
《反思現代性》(合譯),三聯書店,2006年
《我一代》(合譯),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
《孩子內心強大的九種工具》(合譯),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3年

主要論文

《余華小說的“反諷--張力”結構模式》,《中國文學研究》1992年第1期。
《魏志遠小說印象》,《當代文壇》1992年第3期。
《高屋建瓴 獨闢蹊徑》,《南京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褻瀆的意義與代價》,《文學研究》第1輯。
《整體掃描與深層透視》,《文學評論》1993年第6期。
《從文化影響看“京派”與“海派”的自然形態》,《貴州社會科學》1994年第1期。
《都市的五光十色》,《文學評論》1995年第4期。
《論三十年代中國諷諭文學》,《江海學刊》1996年第2期
《“大眾化”與“化大眾”》,《南京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論三十年代散文三派》,《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年第2期。
《政治式寫作與三十年代中國文學》,《江蘇社會科學》1996年第3期。
《論三十年代反封建文學主題對五四文學的深化與超越》,《中州學刊》1996年第6期。
《軍事文學的三種形態》,《崑崙》1997年第3期。
《新時期歷史題材文學的結構方式與敘事形態》,《當代文壇》1997年6期。
《歷史小說:把餡餅烤糊了》,《粵海風》1997年11-12期。
《新時期近代歷史題材小說綜論》,《福建論壇》1998年第1期。
《歷史題材文學中的兩個問題》,《求索》1998年第2期。
《“囗囗囗囗”消失以後》,《粵海風》1998年5-6期。
《文學的成規與創新》,《解放軍文藝》1998年12期。
《余華前期小說中的“肢解”意象及其成因》,《南京大學中文學報》1999年。
《中國現代文學中“父親”形象的嬗變及其文化意味》(合寫),《首都師大學報》1999年4期。
《翻案的可能性及底線》,《中國電視》1999年9期。
《“十字路口”的徘徊與抉擇》,《社會科學研究》2000年第2期。
《中國文學中的“鬼”哪去了》,《粵海風》2001年第1期。
《評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的文學原著》,《中國電視》2001年1期。
《重寫與戲仿:九十年代小說創作的新趨勢》,《首都師大學報》2001年1期。
《新潮小說的歷史敘事》,《文學評論叢刊》第四輯一期。
《個人主義與五四文學》,《南京大學學報》2001年4期。
《繁華中的冷清——須蘭小說創作論》,《東南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新歷史小說與現代史的另一面》,《首都師大學報》2001年第6期。
《傑出女性·女性文本·姐妹情誼》,《貴州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
《評〈尋找夏娃〉》,《湖南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文學本土化的困境與難題》,《江海學刊》2002年第4期。
《日常生活敘事的雙重性》,《文藝評論》2002年第4期。
《雜語寫作:莫言小說創作的新趨勢》,《當代文壇》2003年第1期。
《歷史真實:可能性及其限度》,《江海學刊》2003年第1期。
《電視大眾化與觀眾的分層》(合寫),《中國電視》2003年第5期。
《關於現代懷舊散文》(合寫),《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
《王蒙:從單純到雜色》,《首都師大學報》2003年第5期。
《賈平凹:自卑與自尊的掙扎與沉淪》,《理論與創作》2004年第2期。
《格非:存在的眺望與沉思》,《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當代名作家的創作危機》,《文學評論》2005年第1期。
《知青作家創作立場的演變與分化》,《湖南文理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朦朧詩及其論爭的反思》,《文學評論》2006年第1期。
《“文革”後中國文學之浪漫趨勢》,《文學評論叢刊》第9輯第1期。
《中國當代女性文學的審美選擇》,《首都師大學報》2007年第1期。
《跨國資本主義時代的“身體秀”》,《鐘山》2007年第1期
《中國現當代愛情小說綜論》,《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獨白型小說的利與弊》,《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8第3期。
《當代寫實文學的審美選擇》,《揚子江評論》2008年第5期。
《新文學與農民:一個不盡的話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9年第6期
《東方意識流小說的表現手法與文學史意義》,《首都師大學報》2011年第1期。
《1930年代左翼文學研究的歷史、現狀與前景》,《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11第3期。
《1930年代反帝抗日文學綜論》,《武陵學刊》2011年第4期
《施蟄存的三篇小說與現代都市文化空間》,《福建論壇》2012年第4期。
《“何徐創作問題”風波與京海派論爭的終結》,《天津社會科學》2012的第5期。
《劉吶鷗的〈風景〉與現代都市人的情愛方式》,《名作欣賞》2012年第6期。
《現代出版機制下沈從文早期的文學生產》,《文學評論》2012年第6期。
《中國當代寫實文學與集體經驗和社會記憶》,《首都師大學報》2013年第4期。
《重複與循環:中國當代小說的一種結構方式》,《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4年第1期。

譯文

《編者按》,《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06年第2期。
《外僑侵權與全球法治》,《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06年第3期。
《〈反思現代性〉導言》(合譯),《國外理論動態》2006年第4期。
《低流行國家HIV/AIDS干預:阿爾巴尼亞個案研究》,《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06年第4期。
《抵抗撒哈拉以南非洲HIV/AIDS的流行:政策與實踐》,《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06年第4期。
《積極養老與歐洲養老金制度改革》,《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07年第4期。
《隱形人》(合譯),《啄木鳥》2007年第7期。
《從國家防範到鞏固現代性》,《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08年第2期。
《合法性與民主的品質》,《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09年第3期。
《越南國際匯款的決定因素及其對家庭福利的影響》,《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09年第4期。
《文化多樣性及其保護》,《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11年第2期。
《媒體與對“他者”的再現》,《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11年第2期。
《評〈二十世紀政治學中的“神聖”〉》,《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11年第3期。
《評〈碎片化的達卡〉》,《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11年第3期。
《知識時代的社會記憶》,《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11年第4期。
《羅斯金的〈烏雲〉:喪失自然屬性世界裡的天堂訊息和情感謬誤》,《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13年第1期。
《宗教在激活生態意識中的作用》,《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13年第1期。
《現代性的焦慮與反思》(合譯),《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8月9日。
《生命政治安全設定中例外的正常化》,《國際社會科學雜誌》2013年第3期。

研究課題

☆國家教委青年基金項目: “歷史虛構的可能性及其限度”
☆江蘇省規劃辦項目: “中國二十世紀歷史敘事文學史論”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新時期小說的敘事藝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