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坦直言驚益王

王,帝第五子元傑也。嘗作假山,召僚屬置酒,眾皆褒美,姚坦獨俯首。王強使視之,坦曰:“但見血山,安得假山。”王驚問故,坦曰:“坦在田舍時,見州縣督稅,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滿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時帝亦為假山未成,聞之亟毀之。

譯文,注釋,題目,

譯文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個兒子,叫趙元傑。曾經建造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屬飲酒,眾人都誇讚假山,而王坦卻獨自低著頭。益王強迫他看(假山),他說:“我只看到血山,哪裡有什麼假山呢?”益王很驚訝,問他原因,王坦說:“我在田間時,看見州縣的官吏督促交稅,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滿身。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稅築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麼呢?”當時(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還未完成,聽到王坦的話之後馬上命人毀山。

注釋

王:指益王趙元傑
帝:指宋太宗
作:建造,建築,修建。
上下相急:上下一起逼迫(百姓)
鞭笞苦楚:受鞭打,苦不堪言。笞,竹板,此指用竹板打人。楚,痛苦
亟:立即,馬上
坦:姚坦,當時在益王府任職
簡介姚坦字明白。曹州濟陰人。宋代官員。姚坦於大中祥符二年(1009)去世,年七十歲
【清代琴家姚旦】
姚旦(公元十八世紀)字吉途,南通人,清代琴家。
姚旦從小隨父親學琴,父親去世後,他挾琴行走四方,研究琴律。他著有《琴旨》,以闡明自己的琴學思想。
姚旦在《琴旨》中,反對對音填詞的做法,主張“聲音之道,感人至微,以性情會之,自得其趣,原不系乎詞也。”
姚旦在《琴旨》中,對琴派也有論述。他提出“五方風氣異宜,故欲尚不一,”而“傳派雖分,音律實合”。他對當時的主要琴派都作了評論:“中州派高古端嚴,寬宏蒼老,然用意過剛,殊失仇柔樂意。浙派清和善俗矣,借其填詞合曲,好作靡曼新聲。八閩僻在邊隅,唐宋後始預聲名文物,其派多棄古調,務為不經之詞,豈無乖於正始。金陵派之參序有節,抑揚有紀,可謂得古韻之遺。第取促節繁聲,猶未免六代淫佚之失。”“一時知音,遂奉為楷模,感尊為虞山派。”他對虞山派非常推崇,指出虞山派中雖也有人“喜工纖巧,好為繁蕪”,那只是“以膺亂真”。

題目

姚坦直言驚益王中"王驚問故"的故與下列的意思相同:c
A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B故五月渡瀘,深不入毛
C既克,公問其故
D故園東望路漫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