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華(雲南藝術學院教授)

王勝華(雲南藝術學院教授)

王勝華,本姓卞,漢族,生於1950年10月,山東樂陵市人,政治面貌:中共黨員,職稱教授,學位博士。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儺戲研究會會員。現任雲南藝術學院民族藝術研究所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勝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樂陵
  • 出生日期:1950年10月
  • 職業:藝術家
  • 本姓:卞
基本情況,藝術簡歷,印象採擷,

基本情況

王勝華,本姓卞,漢族,生於1950年10月,山東樂陵市人,政治面貌:中共黨員,職稱教授,學位博士。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儺戲研究會會員。現任雲南藝術學院民族藝術研究所所長。
王勝華王勝華
1957年上國小,1963年上中學,1966年失學;1969年成為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1971年進工廠當學徒;1977年任新聞幹事。
於2008年11月22日去世。

藝術簡歷

1977年至1986年業餘從事文學寫作,發表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戲劇劇本等五十餘種,計約一百二十萬字;
1982年畢業於雲南大學函授部漢語語言文學專業;
1983年-1984年結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戲曲編劇進修班;
1990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獲碩士學位,師從陳多教授、葉長海教授。學位論文《中國西南地區擬獸型始原戲劇研究》發表於《戲劇藝術》1990年並為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全文複印發表。
1990年7月始任教於雲南藝術學院戲劇系。先後開設了《中國戲劇學》、《中國少數民族戲劇研究》、《中國文學史》、《西歐戲劇史》、《中外戲劇名著選講》、《影視欣賞》畢業論文及創作輔導等課程。
1991年起獨立承擔雲南省教委下達的科研項目《中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原始戲劇研究》課題。已於1993年順利完成。1994年參與國家教委科研項目《雲南少數民族藝術概論》工作,承擔″少數民族戲劇概論″部分。本課題已於1996年8月驗收通過。
多年來,勤于田野作業和實地考察,取得了大量的資料,先後在雲南、湖南、山西、廣西等地進行考察。並於1992年進行了長達2500公里的腳踏車滇南民族文化考察,途經十八個地州市縣,歷時47天,獲園滿成功。雲南電視台、《春城晚報》、《雲南日報》、《上海文化藝術報》等進行了報導。1992年8月,徒步考察了雲南省金平、河口兩縣的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其後又考察了大理、楚雄、晉寧等地的″跳貓貓″、″跳虎節″、″二月八″等民俗演出藝術形式。
曾先後三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其中論文《蜡祭與貓虎戲劇》獲1994年中國雲南儺戲儺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1992年與人合著《文藝奇光》;
1994年10月錄取為揚州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學制三年,師從王小盾教授,專業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向中國表演藝術原始。
1997年至2003年任《雲南藝術學院學報》副主編;
1997年獲文學博士學位;
1994年至2003年發表學術論文五十餘篇,計約二百萬字。
2000年後,先後編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精讀》、《藝術人類學》等教材三部。
2001年出版《戲劇的發生與本質》、《戲劇形態研究》、《雲南民族民間儀式戲劇研究》及《先泰樂舞戲劇大事年表》四部學術專著,計80萬字。
博士學位論文《中國戲劇的早期形態》即由雲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1年11月任雲南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
2003年6月任雲南藝術學院民族藝術研究所所長。
現獨立承擔省教育廳項目《戲劇人類學》,省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項目《先秦表演藝術史料匯箋》,預計在2004年內完成。

印象採擷

二十年辛苦不尋常,一部二十五萬言的著作《雲南民族民間戲劇概論》擺在了我的案頭。勝華囑我為本書作序,自是要欣然從命的。當然,之所以樂於執筆作序,倒還不僅在於這是他二十年辛苦所結出的果實;而更主要的還是由於我以為這是一部有價值的、值得推薦的好書。萬事起頭難,本書開創之功,即已值得大書一筆,用″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來形容本書,並非只是套用一句成語來表示其開創意義,而也切合勝華寫作本書和進行民族間戲劇研究的工作方法和寫作過程。(《雲南民族戲劇論》序言)
——上海戲曲學會會長、上海戲劇學院教授陳多先生
看勝華筆下之民間演藝,直似奇花異卉,揚輝振彩,已令人目不暇接。而勝華勤讀書、多行路,能至人所未能至之處,言人所未能言之理,此亦足以令人感嘆。我與勝華雖有數度共同切磋學藝的機緣,但他許多新見聞、新創意已遠遠超越我們以往熟知的境域。(《戲劇的發生與本質》序言)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葉長海先生
經過勝華再次修訂,本書即將付梓出版了。這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如上所說,它不僅是一篇博士學論文,而且是好幾代人學術理想和學術實踐的結晶。本書作者的貢獻在於:以特殊的人生經驗和超乎尋常的堅毅與辛勞,成功地完成了這一次歷時近一個世紀的接力。(《中國戲劇的早期形態》序言)
可以對新聞界宣布:我們又擁有一個戲劇研究的專家--王勝華。(在王勝華1990年6月的碩士學位論文答辯會上的發言)
——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余秋雨先生
始終處於喧器的生活之外。民族文化精神引領著王勝華老師清瘦的身影支撐起一部部厚重的著作。痴迷於原始藝術精神的找尋,又竭力托起未來民族藝術的傳人。這就是他,一個先生。
——1990級戲劇文學學生 劉軍
大概,每個民族都會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像清冷夜空里的星星,閃動著理智的眼睛,冷峻地審視著自己的民族乃至人類的命運,審視著民族文化精神的走向。他們一直在努力找尋可以繼續燃燒的乾草,以傳遞可以隨時重燃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之大火的火苗。王勝華先生可算其中之一人……有此一人,文化幸甚,有此一人,民族幸甚!
——1995年戲劇文學學生 余英 (《滇池晨報》01年3月24日第8版)
古人云,″師之不存,久矣。″似乎剛直、坦蕩、堅忍不拔已是一個過時的理想,而王勝華老師卻無論是在為人、治學還是傳道、授業、解惑中,都把它們作為澆鑄人生根基的灰漿。這些灰漿,一層層壘起王老師那卓爾不群、嘔心瀝血的豐碩著述;一磚一石築起王老師那文質而剛毅的品性;一釘一鉚連起王老師對學生孜孜誨眷的深恩厚意。我為能成為王老師的授業弟子而感到幸運。我也做了教師,但我還是想發自肺腑地喊一聲:″王老師好!″
——1998級戲劇文學學生 李思潔
來源:《雲藝院報》第104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