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好學

王充好學

東漢思想家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他小的時候就死了父親,在鄉里以孝順母親被稱讚。後來(王充)到了京城,在太學里學習,拜扶風人班彪為師。他喜歡廣泛閱讀卻不死守拘泥他人的觀點或語句。他家裡貧困沒有藏書,經常到洛陽的街市店鋪遊逛,閱讀(別人)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背誦記住,這樣就通曉了各家各派的言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充好學
  • 主人公:王充
  • 地區:會稽上虞
  • 寓意:多讀書,讀好書,面要廣。
作者簡介,原文,譯文,寓意,注釋,

作者簡介

王充(27—約97),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今屬浙江)。王充年少時就成了孤兒,鄉里人都稱讚他孝順。後來到京城,到太學(中央最高學府)里學習,拜扶風(地名)人班彪為師。王充以道家的自然無為立論宗旨,以“天”為天道觀的最高範疇。以“氣”為核心範疇,由元氣、精氣、和氣等自然氣化構成了龐大的宇宙生成模式,與天人感應論形成對立之勢。其在主張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學等方面彰顯了道家的特質。他以事實驗證言論,彌補了道家空說無著的缺陷。是漢代道家思想的重要傳承者與發展者。王充思想雖屬於道家卻與先秦的老莊思想有嚴格的區別,雖是漢代道家思想的主張者但卻與漢初王朝所標榜的“黃老之學”以及西漢末葉民間流行的道教均不同。《論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部不朽的無神論著作。

原文

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鄉里稱孝。後到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記,遂博通眾流百家之言。
(選自後漢書.王充傳)

譯文

王充字仲任,是會稽上虞人,他的祖先從魏國元城郡遷徙而來。王充小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在鄉里以孝順母親被稱讚。後來到洛陽,在太學求學,扶風班彪做了他的老師。王充喜歡廣泛地閱讀書籍但不死記硬背。由於家裡窮,沒有書可讀,他常在洛陽的街上走,看人家賣的書,看過一次後就能背誦,所以王充對各家的學說著作都很熟悉。

寓意

論衡·別通》:「人不博覽者,不聞古今,不見事類,不知然否,猶目盲、耳聾、鼻癰者也。」
多讀書,讀好書,面要廣。
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學習的大好時光,學習王充愛學和好學的精神。

注釋

會稽上虞:古地名,今浙江紹興一帶。
孤:幼年喪父。
徙焉:搬遷到這裡。徙,遷移。焉,於的合音,在這裡、到這裡的意思。
太學:中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扶風:古地名,今陝西境內。
而:而且。
輒:就。
遂:因此。
肆:集,市集。
扶風班彪:扶風人班彪,漢代著名史學家班固的父親,《漢書》是他草創的。
師事:做……老師。
王充:東漢時期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著有《論衡》,認為天是自然存在的,世界上沒有鬼神。
京師:首都。東漢的首都是洛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