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起義

王二起義是爆發於1627年(天啟七年)七月,陝西關中渭北的一次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揭開了明末農民起義的序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二起義
  • 外文名:Wang er Uprising
  • 時間:1627.7
  • 地點:中國陝北
  • 結果:1629年王二被俘,起義失敗
  • 起因:明末連年災荒賦稅加重,民不聊生
  • 主人公:王二、種光道
  • 朝代:明代
明朝末年,陝北及渭北連年發生災荒。天啟和崇禎之交(1625~1628)尤為嚴重。久旱不雨,草木枯焦,鄉民外逃,餓殍載道。明王朝不但不減免租稅,拯民生死,反而不斷加派賦役,嚴令官吏督責稅賦。農民“皮骨已盡,救死不贍”。
天啟五年(1625),饑民迫急,人人遷怒,欲反富豪剝削,抗擊官吏索征,以求生路。
天啟七年(1627)七月,饑荒愈加嚴重,加之疫疾肆流,死民甚多,“草木盡、人相食”。而官吏搜刮、催征更甚。時白水農民王二、種光道等,聚集災民數百,插旗起義於白水縣,揭開了明末農民起義的序幕。起義軍操刀械,以墨塗面為志。起義軍首戰於災荒嚴重的澄城。至澄城縣城下,王二疾呼:“誰敢殺知縣?”眾齊聲應道:“我敢殺!”連呼三次,眾皆同厲聲。王二知軍眾齊心,即率眾攻入縣城,誅殺了知縣張斗耀。開倉濟民後,恐官軍合圍,退至白水縣洛河以北。在洛河北,隨軍饑民漸多,聲勢日大,遂轉戰渭北各地,攻城奪寨,處斬惡吏,打富濟貧,百姓擁戴。王二起義軍迅速壯大,使明王朝驚恐,派官兵圍剿。王二義軍打敗了官軍。此時,很多饑民和明王朝的一些逃兵,也紛紛加入起義隊伍,起義軍擴充到數千人,活動於韓城、蒲城、宜君、洛川、白水等地。
王二揭起義旗之後,農民起義即成燎原之勢。崇禎元年(1628),陝北府谷農民王嘉胤集結一群饑民造反,王二即率隊北上與之匯合,起義軍擴展到五六千人。不久王二、王嘉胤率眾南進,駐軍於黃龍Ⅲ。起義軍所經之處,殺貪官,破監牢,開糧倉,濟饑民,風靡渭北。同時,陝北的高迎祥在安塞,王左掛、飛山虎、大紅狼在宜川,王虎、黑煞神在洛川,王和尚在延川,王大梁在漢中南部,韓朝宰在甘肅慶陽,周大旺在武都也插旗舉反。一二年間,農民起義遍及陝西全境及甘肅東部,並有川北一部,許多官兵也參加了起義軍,《明史·列傳》載:“山西巡撫耿如杞勤王兵嘩而西,延綏總兵吳自勉、甘肅巡撫梅之煥勤王兵亦潰,與眾盜合”。
崇禎二年(1629),明王朝詔令楊鶴為三邊總督,圍剿農民起義軍,在戰鬥中,王二被俘,為陝西兵備商洛道劉應遇殺害。王二死後,王二餘部繼續戰鬥。據民國三十三年(1944)黎錦熙編撰的《洛川縣誌》記載,崇禎九年(1636)丙子,王二餘眾屠洛川縣的菩提鎮、李家莊,死者以萬數。
明末,西北地區的破產農民很多被迫當兵或驛卒,士兵同樣受統治階級的壓迫。明萬曆以來,明廷因對付滿州,軍費激增。但軍費多為宦官和大臣、將領所吞沒,因此西北各鎮軍隊缺餉情形非常嚴重。至崇禎元年,欠餉有至36個月的。士兵還替將領們做苦工、服雜役,並受種種虐待。天啟末年,兵卒每人月領兵餉銀5錢,不足買米一斗,“衣不遮體”,甚至當賣盔甲器械、賣妻鬻子。因此,起而反抗朝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