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不留行散(《金匱要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不留行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中。具有《普濟方》:出膿血,暖肌生肉之功效。主治①《金匱要略》:金瘡。②《普濟方》:癰疽發背,一切瘡腫。

基本介紹

  • 名稱:王不留行散
  • 出處:《金匱要略》卷中
  • 組成:王不留行、蒴茬細葉、桑東南根白皮、甘草、川椒、黃芩、乾薑、芍藥、厚朴
  • 功用:《普濟方》:出膿血,暖肌生肉
  • 主治:①《金匱要略》:金瘡。②《普濟方》:癰疽發背,一切瘡腫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方,

組成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蒴茬細葉七分(七月七日采),桑東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甘草十八分,川椒三分(除目及閉口者,汗),黃芩二分,乾薑二分,芍藥,厚朴各二分。

用法用量

上九味,桑根皮以上三味燒灰存性,勿令灰過,各別杵篩,合治之為散。每服方寸匕,小瘡即粉之,大瘡但服之。產後亦可服。如風寒,桑東根勿取之,前三物皆陰乾百日。

功用

《普濟方》:出膿血,暖肌生肉。

主治

①《金匱要略》:金瘡。
②《普濟方》:癰疽發背,一切瘡腫。

方義

《金匱要略方論本義》:以王不留行為君,專走血分,止血收痛,而且除風散痹,是收而兼行之藥,於血分最宜也;佐以蒴藋葉,與王不留行性共甘平,入血分,清火毒,祛惡氣;倍用甘草,以益胃解毒;芍藥、黃芩,助清血熱;川椒、乾薑,助行血瘀;厚朴行中帶破,惟恐血乃凝滯之物,故不憚周祥也。桑根白皮性寒,同王不留行,蒴藿細葉燒灰存性者,灰能入血分止血也,為金瘡血流不止者設也。小瘡,則合諸藥為粉以敷之,大瘡則服之,治內以安外也。產後亦可服者,行瘀血也。風寒之日桑根勿取者,恐過於寒也;前三物皆陰乾百日,存其陰性,不可日曬及火炙也。此金瘡家之聖方,奏效如神者也。

附方

名稱:王不留行散
組成:王不留行子、龍骨、野葛皮、當歸、乾薑、桂心、栝樓根
用法:上藥治下篩。食訖,每服方寸匕,溫酒送下。以四肢習習為度,不知,稍加之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引浩仲堪方
功用:《備急千金要方》:癰腫不能潰,困苦無聊賴。《千金翼方》:癰腫及諸雜腫已潰者
名稱:王不留行散
組成:王不留行(成末)、甘草、冶葛、桂心、當歸
用法:八物冶合。每服五七匕,酒調下,一日二次
主治:癰腫不潰
出處:《醫心方》卷十五引《范汪方》
名稱:王不留行散
組成:王不留行、甘遂(煨令微黃)、石韋(去毛)、葵子、木通(銼)、車前子、滑石、蒲黃、赤芍藥、當歸(銼,微炒)、桂心
用法:上為散,每服三錢,一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以利為度
主治:石淋及血淋,下砂石及碎血片,小腹結痛悶絕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五十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