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首璜

玉龍首璜通長11.8厘米,寬2.7厘米,厚0.25厘米,1978年湖北省隨縣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館藏。

基本介紹

玉龍首璜
玉龍首璜玉龍首璜
戰國晚期,玉龍首璜,長17.4cm,高6cm,厚0.3cm。1977年安徽省長豐縣楊公鄉出土。
璜玉料暗青色,局部有因埋藏浸蝕而產生的色變,片狀,弧形,約為三分之一圓周。璜兩端雕側面的龍首圖案,其形似獸,耳貼於頸部,上唇厚大,下唇尖細,嘴部鏤空且刻有齒紋。璜身飾凸起的谷紋,穀粒間以細陰線勾連。璜的上部中間有一小孔,供穿繩系掛。
龍首玉璜在商代已出現,一般為單龍首,璜體似龍身。西周時期出現了雙龍首璜,璜身多飾以弧線勾連而成的龍身。戰國時期的龍形佩較多,其中一些製成了璜形。這類龍首璜的璜身完全沒有龍的含義,所表達的內容較龍形璜更為寬泛。此璜為戰國時期龍首璜中較大的作品,兩端的龍嘴可懸掛其它佩件,因而應是成組玉佩中位於上部的玉件。
璜是弧形的玉器,《說文》釋璜“半璧也”。在古代,璜是雜佩之一種,可佩帶,某些玉璜還是禮器。
谷紋
玉器紋樣之一,即以減地法在玉器表面打磨出類似穀粒的紋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