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村(雲南省大理市下關鎮下轄村)

玉龍村民委員會隸屬大理市下關鎮,地處下關鎮中心,道路為水泥路,交通方便。東鄰環城東路,南鄰環城南路,西鄰文化路,北鄰建設路,轄玉龍一組、玉龍二組、玉龍三組等3個村民小組。截至2006年,有農戶153戶,有鄉村人口1006人,其中農業人口350人,勞動力180人。全村國土面積3.74平方公里,海拔1979米,年平均氣溫15.7℃,年降水量695.3毫米。2006全村經濟總收入17113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5885元,比上年人均增加15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三產業為主。被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小康村”、“億元村”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玉龍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地理位置:雲南省大理市下關鎮
  • 氣候條件:低緯高原季風氣候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特色產業,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大理市下關鎮玉龍村地處雲貴高源與橫斷山脈結合部位,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大理點蒼山位於村西北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是我國最後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洱海位於村東北部,是雲南省第二大內陸淡水湖泊,風光明媚,素有“高原明珠”之稱,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玉龍村地處低緯高原,在低緯度高海拔地理條件綜合影響下,形成了低緯高原季風氣候特點:(1)四季溫差小。較接近北回歸線,太陽輻射角度較大且變化輻度小,形成年溫差小,四季不明顯的氣候特點,“四時之氣,常如初春,寒止於涼,暑止於溫”,四季溫差不大;(2)乾濕季分明。冬乾夏雨,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乾季雨量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夏半年(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3)垂直差異顯著。由於地形地貌複雜,海拔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差異顯著。氣溫隨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隨海拔增高而增多。立體氣候明顯;(4)氣象災害多。由於季風環流的不穩定性和不同天氣系統的影響,氣象災害較多。常見的氣象災害主要有乾旱、低溫、洪澇、霜凍、冰雹、大風等。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全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153戶通自來水,有153戶通電,有15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53戶(分別占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機農戶15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0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91.5﹪)。
村莊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要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2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59輛,機車22輛。
到2006年底,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80戶;已通自來水、已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通路燈,我村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為主,其中有13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戶居住木土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玉龍村委會地處下關城區中心地段,村委會下設3個村民小組,全村總戶數513戶,其中:農業戶146戶,非農業戶367戶;總人口1051人,其中:農業人口360人,非農業人口464人,企業改制回村代管人口277人。
改革開放以來,村委會和各村民小組搶抓機遇,均創建有自己的企業。現村委會有企業3個:紫雲飯店、百貨副食批發市場、玉龍村委會辦公樓一個、公墓點一個,總占地面積53.2畝,建築面積9696㎡(公墓不在內),現有固定資產3313萬元。
村委會轄區三個村民小組基本情況:
一組土地逐年被國家徵用完,在94年全部農轉非。現有戶數62戶,總人口249人,其中農轉非留組可參與享有資產分配的有35戶,共52人。現有企業占地面積10.27畝,建築面積4880㎡,固定資產額455.77萬元;
二組94年土地被全部徵用完,全組農轉非,現有總戶數79戶,總人口275人,其中可參與集體分配225人,企業改制回村人員50人。現有企業三個,占地面積26.75畝。
三組自83年包產到戶時,人均占地面積0.33畝,隨著城市發展的需要,土地被周邊有關單位逐年徵用,至2001年大理市擴建環城路、修建泰安路南段時,一次性將三組僅有的60畝土地全部徵用完。現有總人口547人,其中農業人口360人,非農業人口187人,企業改制人員30人。無集體企業,僅有15畝場地向外出租,山坡地有20畝,總計35畝,鋪面300㎡,現有固定資產553萬元。
我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113萬元,即其中:第二、三產業收入17113萬元,占總收入的100%;農民人均純收入5885元,收入以第三產業為主。

人口衛生

我村現有農戶153戶,共鄉村人口1006人,其中男性469人,女性537人。其中農業人口350人,勞動力180人。該村以漢族、白族為主(是漢、白族混居地),其中漢族793人,白族199人,其他民族14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5人,占人口總數的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63人,參合率86﹪;享受低保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1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0.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5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3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按照“積極健康、豐富多彩、服務人民”的要求,大力開展民眾文化活動。健全民眾文化工作網路,加強民眾文化娛樂場所建設,經過長期努力,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4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組建了老年文藝演出團3個,不定期地組織各種文藝演出活動,自編自演文藝節目豐富民眾文化活動需求;創造多種形式,活躍民眾的文化生活,隨著人民民眾物質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民眾的文化生活也異常活躍,村兩委每年組織舉辦1至2次棋牌項目和民眾體育項目比賽。傳統的民俗文化和新興的地區性節慶文化的結合,文化活動和經貿活動的結合,大大地提高了民眾參與的熱情。假日文化、休閒文化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民眾性文化娛樂活動除傳統的吹拉彈唱、書畫文學之外,歌舞廳、卡拉OK廳、電子遊藝廳等消費型活動和扭秧歌、跳交誼舞等自娛型活動也吸引了廣大民眾。 不斷繁榮的“廣場文化”活動,已成為開展民眾文化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以奔小康為目標,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大力推進與小康經濟相適應的小康文化建設,是當前農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戰略任務。村兩委以小康文化建設總攬村民民眾文化工作,認真制定規劃並切實做到組織、任務、資金、政策四落實,積極進行農村文化基本設施建設,新建了1個籃球場,進一步發展農村電影放映工作,不定期地為轄區民眾播放廣場電影。
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1人,其中小學生29人,中學生22人,距最近國小校距離30米,距最近中學校距離70米。轄區玉龍幼稚園為三組所建,建校面積3000平方米,目前有37名幼兒老師,在校幼兒400名,為轄區農民子女就近就便上幼稚園提供了條件。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1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59.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茭白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產業。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3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24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768.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76.00萬元,有固定資產26.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2.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149人,黨員中男黨員118人,女黨員31人。 團員97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灌溉溝渠、機耕路、抽水站需完善更新。 2、教學樓的維修宿舍樓的建蓋。 3、自來水管道更新改造,水源溝渠的治理。 4、醫療衛生要逐步完善。 5、集體資金短缺,需要各級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招商引資共同發展。。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大力度打造我村茭瓜、優質米品牌。 2、發展蔬菜保鮮加工業。 3、利用熱水資源、歷史文化古蹟,發展旅遊業。 4、發展花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200畝;發展養殖業,養豬3000頭、牛210頭、羊11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1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4100元增加到45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