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華宮寺

玉華宮寺

玉華宮,位於今中國陝西省銅川市,是唐朝初期興建的"離宮"之一。玉華宮始建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五月,原名"仁智宮"。建築範圍僅限於當時的鳳凰谷。唐太宗時在原仁智宮的基址上,繼續大興土木,"匠人以為層聲峻谷,元覽遐長,於是疏泉抗殿,包山通苑",經過一番擴建和重建,於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建成規模宏偉,"初有九殿五門"的宮殿建築群,改名"玉華宮"。其範圍除鳳凰谷外,又包括了珊瑚谷、蘭芝谷等地。

玉華宮建成後,唐太宗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年)二月前往巡遊,並作玉華宮銘,還令皇太子李治奉和。同年五月,令方士那羅邇娑婆在此造"延年"之藥。六至八月,唐太宗曾在玉華殿召見玄奘,詢問譯經情況,又令上官儀宣讀"大唐三藏聖教序",藉以宣揚佛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玉華宮寺
  • 地理位置:陝西省銅川市
玉華宮寺,中國佛教寺院。位於陝西省銅川北42公里處的玉華山風景名勝區內,其範圍包括玉華山的鳳凰谷、珊瑚谷、蘭芝谷三個川谷(九頃)。寺址原為唐武德七年(624)敕建的仁智宮,高祖建宮的目的在於“兼自然之趣”,設定一個邊防守備的指揮部,兼作炎夏避暑之用。貞觀二十一年(647),唐太宗擴建,改名為“玉華宮”。永徽二年(651),唐高宗改宮為佛寺,仍名“玉華”。玉華宮由閻立德奉詔設計、監造,“務令儉約,惟所居殿覆以瓦,餘皆茅茨。”宮中主要建築有五門九殿。鳳凰谷北口玉華河北岸有玉華村,村北1.5公里處為蘭芝谷。谷口有南風門,門裡由南向北依次為玉華殿、排雲殿、慶雲殿、肅成殿(後改名肅成院)。南風門以東折北2公里為郭玉溝,內有嘉禮門,門內漸次有暉和殿、嘉壽殿和官曹署寺。玉華寺村百米處有金風門,門內有慶福殿;更西2公里為珊瑚谷,內有顯道門、紫微殿。一門位置待考。另兩殿名雲光殿、明月殿。此外又有八桂(或作“柱”)亭、地台,皆失所在。“安史之亂”後,玉華寺佛事轉衰,殿宇頹敗,杜甫避亂北行至此,曾慨吟:“溪回松風長,蒼鼠竄古瓦。不知何王殿,遺構絕壁下……當時侍金輿,故物獨石馬。”清朝末年此寺變為廢墟,遺址現存有佛腳印石一方、石雕金剛座一件、北宋時代的碑石三通,以及數株娑羅樹,飛雨、水簾、北泉三處舊時景觀,數十個洞窟。玉華宮改為佛寺後,顯慶四年(659)十月,唐高宗敕準玄奘前往棲止譯經,直至麟德元年(664)逝世為止。在不到四年半的時間裡,玄奘共譯出佛典十四部六百八十二卷,占其全部譯經總數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的一半有餘,隨侍玄奘譯經的除國內名僧如玄則、窺基、普光、弘彥、釋詮、法欽、嘉尚等外,還有新羅入唐求法僧神昉。神昉自始至終參與玄奘譯場的工作,是玄奘法師四大弟子之一,為《本事經》、《大毗婆沙論》之筆受。神昉至玉華寺後,又分別擔任《大般若經》和《緣起經》的綴文和筆受。自1997年9月至1998年12月,在玉華宮遺址內建成玄奘紀念館,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由四個互相連線的院落組成,後三院分別為三藏院(中)、碑林院(西)、接待院(東)。三藏院分玄奘紀念廳和文物陳列室。紀念館西南角有一座五層三藏塔。重建玉華寺亦在進行,1998年5月13日舉行奠基儀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