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城遺址

玉璧城遺址

玉璧城位於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城西南5公里處白家莊村西,是北朝時期的遺址。北朝時期處於北周與北齊的分界地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我國著名的古戰場之一。始築於西魏大統四年 (538年),北周保定二年 (562年)置勛州,至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城始荒廢。古城遺址東西長420米,南北寬500米,城南殘垣高0.8——3米。城的北面和西面,各有一個平頂土丘,與城相連,昔日均為城堡,現在北堡暗道尚存。城東溝里半坡地方,有一地道直通玉壁城下。

該遺址對研究北朝史和古代戰爭史具有重要意義。被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璧城遺址
  • 時代:北朝
  • 地理位置:太陽鄉白家村莊一帶
  • 古代地位:著名古戰場
  • 所在地區: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
  • 級別批次: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文號:國發(2013)13號
  • 編號:7-0050-1-050
文物遺存,參考信息,文物保護,

文物遺存

玉壁古戰場遺址所在,雖然當地人早有傳聞,但一直沒有確切定論。直到1999年9月新華社發出訊息稱:經中國著名歷史地理學者靳生禾、謝鴻喜長期考察研究,確定玉壁古戰場就在稷山縣太陽鄉白家莊一帶。
玉壁城位居汾南高垣,城下瀕臨汾河,其東、西、北三面皆為深溝巨壑,地勢突兀,險峻天成。古時南北大道從城中穿過,西、北、東三面絕璧環繞。唯有南邊一條大道供人出入。這條南北大道將全城分為兩半、東曰“東城”,西曰“西城”,如今當年的城廊大都廢圮無存,只有西、南兩處尚有夯土築成的殘垣斷壁。據同行的王保軍仔細觀察,發現這些夯土都是自下而上倒夯而成,和今人夯土操作習慣恰恰相反,遙想古人當時如何使夯築牆的,真是匪夷所思!
北魏立佛北魏立佛
在南城牆入口的西側,有兩處地形高、牆基厚,平面是凸形的地方,如今荒草野蒿橫生瘋長。據說這兩處就是當年西魏守城主將韋孝寬下令縛木連線建高樓,以抵禦東魏高歡大軍築土山欲乘之而入的地方。城北部有一條土崗,高約3米,寬 約 約10 米,長約100餘米,平面為拱形,當地民眾形象地稱其為“圈椅背”。據說,這個圈椅背上,原有一座宮殿式建築,可能是韋孝寬的指揮所或勛州官署之所在。
北魏立佛北魏立佛
玉壁城東北角,原有一條羊腸小道,蜿蜒而下,直達汾河,據傳為玉壁城的“飲馬道”。城的北面和西面,各有一個平頂土丘,與城相連,昔日均為城堡,無門,從暗道而入。後因高崖坍陷,城堡無存,暗道也不復再有。據說這城堡原為城防碉堡,也有人說是瞭望哨堡,用以觀察效果動向,或稱報警台。
城東溝里半坡地方,有一地道口,人望可見,黑黝黝的,入口處塌土甚多,原來彎腰可進,如今僅容鑽身而入。據當地人說:原地道內寬三尺有許,高約四、五尺,可容一人行走。傳說此處原非地道口、而是城內暗道坍陷所致。當年玉壁大戰時,韋孝寬命人專修的,從城內一直通到村東十里左右的吳壁村,因為韋孝寬夫人系當時的皇姑,其娘家就在吳壁村。修此暗道,以備戰事吃緊時,讓皇姑從玉壁城通過暗道安全轉移。據筆者查閱有關史料,確有玉壁大戰結束後,東魏曾向西魏遣返皇姑之一說,但此皇姑是否韋孝寬夫人,不敢貿然確定。更多的人則認定,此地道是從東往西而鑿,當為東魏高歡攻打玉壁城時命人挖的,即所謂“我會穿地取爾”的軍事戰術之一。筆者引著這個地道口從崖上直線循跡,果然看到城西溝沿半腰處也有一個地道口,正是嶙嶙白骨堆積處,正好印證了當年韋孝寬令西魏士兵挖塹壕、點柴火、斬殺薰死從地道而入的東魏士兵這一史實。這個地道,是南北朝時攻堅戰的歷史見證,也是迄今我國時間較早、保存較好的古代地道戰的實物遺存。
地道口遺址地道口遺址
萬人坑遺址萬人坑遺址
北魏立佛碑誌北魏立佛碑誌

參考信息

玉壁城遺址,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個萬人冢,俗稱“萬人坑”。它位於圈背椅右前方六、七十米的城西溝沿,從底到頂深約三十多米,寬約十多米,裡面骷髏依稀可辯,人骨疊放橫陳,使人望之毛骨悚然,寒意頓生。據說這個“萬人冢”原先黃土覆蓋,後因年久水土流失,白骨露野,讓人慘不忍睹,不禁黯然神傷。據《資治通鑑》記載:當年“東魏苦攻凡五十日,士卒戰及病死者七萬人,共為一冢。”“一將功成萬骨枯,”此地空餘萬人冢。遙想當年那些血氣方剛的健兒男子,別家離鄉,遠征作戰,捐軀沙場,飲恨玉壁,至今已越1400多年,屍骨未能入土為安,亡魂未能還鄉歸祖,甚至連一個普通名字也未給後人留下,將士們九泉有知,寧不悲乎、痛乎?!每念至此,怎不讓人潸然淚下,慨嘆命運無常,長天不公!難怪清代稷山縣令顧淶初到此吟詩憑弔曰:“玉壁城邊舊戰場,到今成敗一蒼涼。金風颯颯呤秋壘,月冷雲迷草不霜。”

文物保護

韋孝寬古寨遺址韋孝寬古寨遺址
采砂取土殃及古遺址采砂取土殃及古遺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