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猶滴

玉漏猶滴,拼為yu lou you di,指夜還未過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漏猶滴
  • 外文名:yu lou you di
  • 名稱:玉漏猶滴
  • 用法:褒義 謂語
  • 結構:聯合式
  • 含義:指夜還未過去
原文,考查字詞,背景材料,
玉漏猶滴

原文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1]、歲功[2]成者何謂也?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矣。聖人不言而百姓親、萬邦寧者何謂也?三公[3]論道,六卿[4]分職,張其教矣。是知君逸於上,臣勞於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5]、夔[6]至房、魏,可數也,是不獨有其德,亦皆務於勤爾,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
朝廷自國初因舊制,設宰臣待漏院于丹鳳門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7]鑾聲。金門[8]未辟,玉漏猶滴,徹蓋下車,於焉以息。待漏之際,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來之。兵革未息,何以弭[9]之;田疇多蕪,何以辟之。賢人在野,我將進之;佞臣立朝,我將斥之。六氣不和,災眚[10]薦[11]至,願避位以禳[12]之;五刑未措,欺詐日生,請修德以厘[13]之。憂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門既啟,四聰[14]甚邇。相君言焉,時君納焉。皇風於是乎清夷,蒼生以之而富庶。若然,總百官、食萬錢,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復,思所逐之;舊恩未報,思所榮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車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勢,我將陟之;直士抗言,我將黜之。三時[15]告災,上有憂也,構巧詞以悅之;群吏弄法,君聞怨言,進諂容以媚之。私心慆慆[16],假寐而坐,九門既開,重瞳屢回。相君言焉,時君惑焉。政柄於是乎隳[17]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則下死獄、投遠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18]於宰相,可不慎歟?復有無毀無譽,旅[19]進旅退,竊位而苟祿,備員[20]而全身者,亦無所取焉。
棘寺[21]小吏王某為文,請志院壁,用規於執政者。

考查字詞

[1]品物:眾物,萬物。亨:通達順利。
[2]歲功:一年農事的收穫。
[3]三公:周代三公有兩說,一說是司馬、司徒、司空,一說是太師、太傅、太保。西漢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稱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稱三公。為共同負責軍政的最高長官。唐宋仍沿此稱,惟已無實際職務。
[4]六卿:《周禮》把執政大臣分為六官,即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亦稱六卿。後世往往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為六卿。
[5]咎(gāo):通“皋”,即皋陶(yáo),相傳曾被舜選為掌管刑法的官。
[6]夔:堯舜時的樂官。
[7]噦噦(huì):象聲詞,徐緩而有節奏的響聲。
[8]金門:又稱金馬門,漢代官署門旁有銅馬,故名。
[9]弭:停止,消除。
[10]眚(shěng):原義為日食或月食,後引申為災異。
[11]薦:副詞,表示頻度,相當於“一再”、“屢次”。
[12]禳:除邪消災的祭祀。
[13]厘:改變,改正。
[14]四聰:《尚書·堯典》:“明四目,達四聰。”孔穎達疏:“達四方之聰,使為己遠聽四方也。”
[15]三時:春、夏、秋三個農忙季節。
[16]慆慆:紛亂不息的樣子。
[17]隳(huī):崩毀,毀壞。
[18]懸:系連,關聯。
[19]旅:俱,共同。
[20]備員:湊數,充數。
[21]棘寺:大理寺(古代掌管刑獄的最高機關)的別稱。

背景材料

此文大約寫於宋太宗端拱二年(989),作者當時36歲。此前五年左右的仕宦生涯中,他基本擔任地方州縣官職。端拱元年,太宗召試,擢右拾遺、直史館。二年,拜左司諫,知制誥,判大理寺,故此文末尾曰“棘寺小吏王某為文”。
在唐宋兩代的政治結構中,宰相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宋時文人當政,宰相權力尤重。王禹偁有感於宰相人選在朝政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寫了這篇很有時代特色的文章。
《待漏院記》講的是宰相職責,也反映了中國古代士人的政治理想。作者心中理想的政治模式是:君王獨斷而無為於上,百官分職而勤劬於下,而作為其間樞紐的,就是宰相。不過,在現實政治中,奸相多而賢相少,庸相為數尤眾,作者正是深感於此,才寫了頗有規諷之意的《待漏院記》。寫作此文之後不久,他就遭到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貶謫,表面原因是為被妖尼道安誣訟的徐鉉抗疏雪冤,追究深層原因,則是因其直言敢諫、得罪權臣,至“為流俗所不容”(《宋史·王禹偁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