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銙

帶銙,古代附於腰帶上的裝飾品,用金,銀,犀,銅等製成。玉帶銙,顧名思義是以玉為原材料製作的腰帶裝飾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帶銙
  • 年代:明代
  • 尺寸:長5.4厘米
  • 出土地:雲南省昆明市劉家山出土
起源,玉帶銙 欣賞,

起源

中國古代衣著特點之—是穿長衫,腰部需用大帶(絲帛)或革帶(皮質)束住。唐代開創的按官級高低佩帶的玉器服飾玉帶銙富有時代特徵,是一種“等貴賤”玉器,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首創。用玉帶銙的佩帶形式來象徵官位及其權力,一般三品以上文武官員方許佩用,其規範化與制度化,是中國古代禮儀玉器中的重要發明和創新。
玉帶銙由鞋(鞋帶襯)帶板、鉈尾和帶扣組成,始於唐高祖李淵時期。據《唐實錄》:“高祖始定腰帶之制,自天子以至諸侯,王、公、卿、相,三品以上許用玉帶。”據《新唐書·銙車服志》記載:“紫為三品之服,金玉帶銙十三;緋為四品之服,金帶銙十一;淺緋為五品之服,金帶銙十;深綠為六品之服,淺綠為七品之服,皆銀帶銙九,深青為八品之服,淺青為九品之服,皆鉑石帶銙八。”
唐代玉帶銙唐代玉帶銙
唐代玉帶銙特點:其一,帶銙的顏色由紫色向其它顏色遞變,紫色位階最高。紫色其義來源於紫微星,據傳是天帝所居處,故以紫色位至尊。其二帶銙以玉為最高,依次為金、銀、銅、鐵。其二,據官爵的高下,所用玉帶銙的節數有嚴格規定,由13塊至7塊,尊卑有變。
唐代玉帶銙制度的建立完全符合併突出顯示了封建帝王制度下的等級與權力觀念。因此,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使其能在唐以後的五代、十國、來、元、明、清歷朝歷代官儀中沿用。

玉帶銙 欣賞

【尺寸】:長5.4厘米,寬4.4厘米,厚0.2厘米
【收藏地】: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
【玉色】:羊脂白玉,半透明,有蠟脂光澤
明代 玉帶銙明代 玉帶銙
【特徵】:方形框內鏤雕加陰刻纏枝蓮紋,背面光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