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子

玉山子

玉山子即圓雕山林景觀,製作時先繪平面圖,再行雕琢,因而又常以圖命名。玉山子上分別雕出山林、人物、動物、飛鳥、流水等,層次分明,各具形態,這種山林景觀的雕刻,從取景、布局,到層次排列都表現和滲透著繪畫的章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山子
  • 別稱:玉瓮
  • 盛行乾隆時期
  • 題材:山水人物及歷史故事
發展歷程,造型藝術,代表作品,

發展歷程

玉山子作為一種特殊玉品,出現於兩宋時期。《宋史·禮樂志·宴饗》云:“詔輔臣觀粟於後苑御山子。”記敘宋真宗與群臣觀賞御廷中之石假山之事。事後君臣造詞作詩以資留念,玉工受此啟發,將整塊璞玉精雕細作,使其形如山狀,始做“玉山子”。
金元時代的作品,以山林、雄鹿、柞樹、人物為題材,而明代多以山石樹木為主要內容。明以前的山石雕琢以鑽法為主,往往可見孔狀或砣狀鑽痕。
到了明清時期,山子代表了玉雕藝術的最高水平。往往在同一件作品上,立體生動地刻畫出人物、山水、草木、動物,有高浮雕、淺浮雕、線刻、刻款、多層透雕等多種技藝;對複雜圖案能夠精確掌握,同時也更加重視細節處理,使明清雕刻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乾隆以後由於大件玉料來源匱乏,山子雕造由此衰敗。

造型藝術

清代的山子盛行於乾隆時期,多是以山水人物及歷史故事為題材的大型場景。如“秋山行旅”、“南山積翠”、“會昌九老”等。小型的玉山子也較常見,亦是以山水人物、亭台樓閣為題材,雕刻出一幅幅淡雅寧靜的山水風景。有的運用巧作手法,利用玉石本身的顏色差別,分別雕出白雲、流水、蒼松翠竹、古道夕陽等景物,形成高低錯落、深淺對比的特殊效果,韻味極強。山石表面以長條棱邊,似披麻皴,山石邊沿、人物衣褶以及樹木輪廓都雕琢得稜角鋒銳,類似今天的盆景。
大禹治水玉山標誌著中國古代玉器走向鼎盛。大禹治水玉山標誌著中國古代玉器走向鼎盛。
清代玉山雕琢受清初“四王”畫風影響很大,山石布局講究均衡、穩重,層林疊起,意境清淡,因而在雕造時力求古樸莊重,用刀平穩,轉折圓潤,不同於民間玉器裁花鏤葉的裝飾作風。

代表作品

瀆山大玉海
瀆山大玉海被評為我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瀆山大玉海被評為我國九大“鎮國之寶”之一
瀆山大玉海又名玉瓮、玉缽。器體呈橢圓形,高0.7米,口徑1.35~1.82米,最大周圍4.93米,約重3500公斤。玉料為青灰夾生黑斑色,產地南陽。是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二年(1265年)下令製作的,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其製作意圖是為了反映元代國勢的強盛,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國家人文歷史》將瀆山大玉海評為鎮國玉器之首。現藏於北京北海公園團城。
大禹治水圖玉山高224厘米,寬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千克,用料產自我國新疆和田密勒塔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現收藏在故宮博物院樂壽堂後間。它是中國古代玉器走向鼎盛的重要標誌之一。
馬遠四皓圖馬遠四皓圖
馬遠四皓圖
清乾隆御製碧玉雕“馬遠四皓圖”山子,碧玉質,呈長方三角形。一面雕商山四皓圖,另一面乾隆帝“題馬遠四皓圖”。1945年,以價銀捌萬元購得;在2010年佳士得香港“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中,以5666萬元人民幣成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