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意思是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不琢不成器
  • 拼音: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 出處:《禮記·學記》
  • 注釋:不經過雕琢,成不了器物
解釋,原文,出處,譯文,現狀,喻義,

解釋

琢:雕,刻。玉石不經過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經歷磨難,就會難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另有其他含義。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理。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慎哉?
2《禮記·學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注釋】君:這裡的意思是統治。兌(yue)命:《古文尚書》中的篇名,也作《說命》。念終:始終想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行。
【注釋】行:品德,品行和修養,自己所成的成就
4.《三字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注釋】義:義理、道理。

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譯文

《悔學》: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東西,它固然有好的本質,即使不琢磨製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會因為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改變。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會從品德高尚的君子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禮記·學記》: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會成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過學習,就不會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種道理。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國家、統治百姓的時候,總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尚書》的《兌命》篇說:“要始終如一地注重學習。”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韓詩外傳》:玉不加工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人不學習,就不能使品德有所成就。
《三字經》:一塊沒有經過雕琢過的玉石,不能成為精美的玉器。一個人若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知識和道理。

現狀

已被編入《2014中考考試說明》 北京教育考試院(編)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已被編入《文言文啟蒙讀本
已被編入各種教材

喻義

玉與人的“關係"
共同之處:兩者都要“加工”,否則不成大器
不同之處:玉不雕琢,不會失去本性;而人則不然。
琢:雕。道:道理 常德:固有的特點,本性。 害:妨礙;影響 念:思考 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經歷磨難,難以成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