玆

玆,“茲”本字。拼音:zī、xuán;注音:ㄗˉ、ㄒㄩㄢˊ;部首:玄;基本字義:黑,污濁:“何故使吾水~(今本作‘滋’)”

《說文解字·玄部》:“玆,黑也。從二玄。《春秋傳》曰:‘何故使吾水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玆
  • 拼音:zī、xuán、cí
  • 部首:玄
  • 部外筆畫:5
  • 注音:ㄗˉ、ㄒㄩㄢˊ
  • 五筆86&98:YXYX
  • UniCode:U+7386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原典出處,

基本信息

總筆畫:10
五筆86&98:YXYX 倉頡:YIYVI
筆順編號:4155441554 四角號碼:0073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386

基本字義

--------------------------------------------------------------------------------
● 玆
zī(ㄗˉ ),又 xuán(ㄒㄩㄢˊ)
◎ 黑,污濁:“何故使吾水~(今本作‘滋’)?”
English
  • 龜茲 :古代西域大國龜茲國,拼音qiū‘cí
--------------------------------------------------------------------------------
◎ now, here; this; time, year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注

黑也。從二玄。胡㳙切。十二部。今本子之切。非也。按左傳。何故使吾水玆。釋文曰。玆音玄。此相傳古音。在十二部也。又曰。本亦作滋。子絲反。此俗加水作滋。因誤認為滋益字而入之之韻也。艸部茲從省聲。凡水部之滋、子部之孶、鳥部之鷀皆以茲為聲。而玆滋字只當音懸。不當音孜。廣韻七之作滋。一先作滋。音義各不同為是也。且訓此之茲本假借從艸之茲。而不當用二玄之玆。蔡邕石經見於〔字左上木下示,字右上又下米〕釋、漢〔字左上木下示,字右上又下米〕字原者、尚書茲字五見。皆從艸。則唐石經皆作玆者非矣。今本說文滋孶鷀篆體皆誤從玆。春秋傳曰。何故使吾水玆。見左傳哀八年。釋文曰。茲音玄。本亦作滋。子絲反。濁也。字林雲。黑也。按宋本如是。今本玆滋互易。非也。且本亦作滋。則仍胡㳙切。不同水部滋水字子絲反也。陸氏誤合二字為一。

康熙字典

【午集上】【玄字部】 康熙筆畫:10;部外筆畫:5
玆:〔古文〕𢆶《廣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孜。《說文》黑也。《玉篇》濁也,黑也。或作𪑿滋。《左傳·哀八年》何故使吾水滋。《注》滋,本又作茲。子絲反。字林云:黑也。又姓。《左傳·定十年》孔子使茲無還揖對。又《說文徐鍇注》借為茲此字。《爾雅·釋詁》此也。《書·大禹謨》念茲,在茲。◎按《爾雅》《尚書》本作茲。《正字通》仍《韻會》之譌,攺入茲字注,反駁從𤣥之非,誤。又引孫氏說,今 年亦曰今茲,從艸木茲生紀也,尤鑿。又神名。《山海經》西海陼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靑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又《廣韻》《集韻》𠀤瑚涓切,音懸。黑也。《左傳·哀八年釋文》茲,音𤣥。〇按茲、玆二字,音同義別。從𤣥者,子之、瑚涓二切,訓黑也,此也,姓也。從艸者,子之、牆之二切,訓艸木多益也,蓐也,國名。今各韻書互相矇混,如《廣韻》《韻會》茲字訓國名,《集韻》茲字訓蓐也,《韻會》《字彙》《正字通》茲字訓此也,非當時編輯之譌,卽後人刊刻之誤。《正韻》有玆無茲,合玆、茲二字訓義為一,尤為疎漏。今從《說文》幷各書,重為訂正。

原典出處

《周易·晉》:
受玆介福,以中正也。
《大戴禮記》:
玆四者,所以聖人役之也。
《孔子家語·相魯》:
孔子使玆無還對曰:「而不返我汶陽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
《穆天子傳·卷五》:
祭父以天子命辭曰:「去玆羔,用玉帛見。」
《楚辭·離騷經》:
依前聖以節中兮,喟憑心而歷玆。
《說文解字·玄部》:
玆:黑也。
《三國演義》:
賴武王神武,拯玆難於四方,惟清區夏,以保綏我宗廟。
《廣韻·玄》:
玆:《說文》曰:黒也,春秋傳曰何故使君水玆本亦音滋按本經只作滋。
《康熙字典·五》:
玆:〔古文〕《廣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音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