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立枯病

獼猴桃立枯病是獼猴桃植株一種常見病症,症狀變現為幼莖上部葉片萎蔫,木質部變黑腐爛,植株猝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獼猴桃立枯病
  • 主要危害作物:獼猴桃
侵染循環,危害症狀,防治方法,

侵染循環

絲核菌,鐮刀菌和腐黴菌分別以菌核、厚垣孢子和卵孢子在病殘組織或6厘米以內的表土層越冬。
發病條件:相對濕度越大,通風透光不良的苗圃發病越重,小苗幼嫩期,往往澆一次大水,死一批苗。另外,多年連作,土壤粘重板結,施用未腐熟肥料,播種過遲、密度大,高溫高濕多雨季節等,都有利於病害發生髮展。

危害症狀

感病部位初呈水債狀小斑,下陷,呈棕褐色,擴大後幼莖周圍皮層腐爛,上部葉片萎蔫。初發病不易發現,只有感病2-3天后,待幼莖部皮層遭到完全破壞,木質部變黑腐爛,地上部葉片和生長點逐漸枯萎時才易發現。若幼苗剛出土不久,表現為猝倒,若基部已木質化,則表現為立枯。

防治方法

在發病嚴重的未間苗直播畦內,按3厘米×12厘米的株行距間苗移栽,同時拔除病株。改善苗圃通風透光條件,將苗圃地蔭棚抬高高度(保證獼猴桃幼苗不遭烈日曬和乾熱風吹)。重病區進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40%福馬林50毫升,加水8-12千克,澆灌地面,或用2%-3%硫酸亞鐵溶液,每平方米4-5千克澆地面,澆後均用草簾蓋上,7日後方可播種,潘種前每平方米用4-6克70%五氯硝基苯粉劑和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混合劑(其比例為3︰1),並與大量細沙土混勻,撤在種子上和種子下各一層,然後覆土,或每25千克種子用100-250克上述混和劑拌種。播前使土壤保持充足水分幼苗出上後20天內嚴格控制灌水;初發病幼苗可從根際澆1%FeSO4溶液,或50%代森胺200-400倍液,均為每平方米2-4千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