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雞

獨龍雞

獨龍雞是中國雲南少數民族獨龍族祖祖輩輩養的雞,體型小而緊湊,羽毛顏色較雜,主要分布在獨龍江流域最北邊,緬甸北部和中國雲南、西藏入四川交界的接合部。獨龍雞具有覓食力強、善飛翔、抗病力強,肉質鮮美等特點。能適應高海拔、高濕度的惡劣條件,適合山區放養,但產蛋較少。2010年1月15日,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鑑定,獨龍雞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龍雞
  • 品種屬性:肉蛋兼用型
  • 原產地: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
  • 保護級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品種起源,產地分布,品種特性,體形外貌,繁殖性能,

品種起源

獨龍雞在獨龍語中稱“感並”, 意思為極小的雞。據獨龍族老人講述獨龍雞是獨龍江鄉獨龍族人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目前,此品種在我國境內僅在獨龍江鄉境內獨龍族人居住地才有。由於產區兩山並聳,一江縱貫,區位偏僻,地形陡峭,交通極為不便,加上每年有6個月的封山期,當地民眾基本上過的是自給自足的生活。養雞多採用自繁自養,由於產區民眾生活較為貧困,對雞羽色沒有過高的要求,也沒有條件對雞進行有意識的選育,造成獨龍雞羽色較雜。由於產區交通不便,山高林深的天然屏障,長期無外來雞種進入,經長期自然選擇,逐漸形成體小、善飛,覓食力強,就巢性強,抗病力強的獨龍雞。據村民介紹目前居住在獨龍江上游北部邊界的緬甸獨龍族是從迪政當村老向紅組搬遷過去的,獨龍雞也是從這邊帶過去的。此說法與人類學家關於民族遷徒的調查結果是一致的(引自“獨龍族歷史研究”)。屬肉蛋兼用型品種。

產地分布

獨龍雞原產地為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中心產區為獨龍江鄉獨龍江上游的迪政當村老向紅組、向紅組和龍元村,下游的巴坡村和馬庫村、中緬邊界也有少量分布。
獨龍雞由於生長的環境較為惡劣,處於半野生狀態,適應於高海拔、高濕度的氣候條件,對當地生態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抗病力強。

品種特性

純種的獨龍雞分布在獨龍江流域最北邊,緬甸北部和我國雲南、西藏入四川交界的接合部,為南北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地帶,群山環抱,溝壑縱橫,環境惡劣通行困難,歷史上長期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而且獨龍江每年會被封山半年以上,所以獨龍雞與外地雞基因交流很少。獨龍雞與其他地方雞種和新品種雞相比,獨龍雞在肉質、營養、產蛋量上具有明顯優勢,更重要的是獨龍雞具有很強的抗病性,即使在其他新品雞全部死亡的情況下獨龍雞也不會生病和死亡。
2010年1月15日,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鑑定,獨龍雞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體形外貌

獨龍雞體型小而緊湊。羽毛顏色較雜,主要有白花、黃麻、黑麻,少數為瓦灰、蘆花。喙多呈黑色或黑中帶黃,少數淺黃色。單冠居多,冠齒7~9個,呈紅色,少數豆冠、玫瑰冠。耳葉紅色居多,部分白色。虹彩呈橘紅色。皮膚呈白色。脛色以黑色、瓦灰色居多,粉色次之,少數黃色。大部分個體有脛羽。
公雞羽色主要有紅羽、白花、黑花。紅羽公雞頸羽呈金黃色,背、肩、鞍部羽毛呈紅色,主翼羽、頸下部和胸部羽毛,以及尾羽為黑色,鐮羽呈墨綠色;白花公雞全身大多為白色,間有黑羽,頸羽和鞍羽的羽軸大多為黑色,尾羽黑色;黑花公雞頭頸部羽毛為白色,羽軸為黑色,背、肩部羽毛為紅黑相間,胸腹部羽毛為黑色,間有白羽,尾羽為黑色。
母雞部分倒冠,羽色主要有白花、黃麻、黑麻,少數瓦灰和蘆花。白花母雞全身大多為白色,間有黑羽,頸部羽毛為白色,羽軸為黑色,尾羽黑色。
雛雞絨毛呈白色、黃色或黑色,部分黃羽雞背部有黑線脊。

繁殖性能

獨龍雞開產日齡為210~240天,年產蛋數55~75個,每窩產12~15個,平均蛋重42.5克,種蛋受精率85~90%,受精蛋孵化率85~90%,就巢性較強,就巢率約80%。
獨龍雞無特殊飼養管理方法,一般早晚各餵一次玉米粒。雛雞階段餵碎玉米或熟米飯、蕎米等。母雞孵化時,一般一兩天才出來一次,所以,餵料要注意一些。小雞孵化後需與母雞關兩天左右才放出去。小雞孵化前兩三天母雞一般很少出來,需抱出來單獨餵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