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往(明方以智創作的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獨往》是明末清初詩人方以智創作的一首詩。詩的首聯寫昔日誌同道合的朋友已經星散,自己獨自出入山林,寂寞孤單;中間兩聯寫處境艱危,心情痛苦;尾聯照應首聯,突出失去知音的孤獨感。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因國破家亡獨來獨往的極度悲痛,全詩語氣沉重,含意深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獨往
  • 創作年代:明末清初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方以智
  • 作品出處:《明遺民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獨往
同伴1都分手,麻鞋獨入林2
一年五變姓3,十字九椎心4
聽慣干戈5信,愁因風雨6深。
死生容易7事,所痛為知音8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同伴:作者原與侯方域陳貞慧冒襄共同主盟復社,為明季著名“四公子”。
  2. “麻鞋”句:指自己落髮為僧,獨自出入山林。麻鞋:草鞋。入林:隱居。
  3. 五變姓:為避免清兵追捕,多次改名換姓。一作“三變姓”。
  4. “十字”句:指自己的作品,五律每聯十字,均充滿血淚。椎(chuí)心:形容非常悲痛。
  5. 干戈:代指戰爭。
  6. 風雨:指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7. 容易:很簡單,很快做到。
  8. 知音:知心朋友。

白話譯文

與朋友被迫分離各奔西東,腳穿麻鞋遁入山林之中。
一年間五次改名換姓,所寫的文字都是血淚凝成。
耳邊已聽慣了戰爭的信息,淒風苦雨更令人愁苦心驚。
一死了之倒是件容易事,割捨不下的是知音友朋!

創作背景

此詩為康熙年間在嶺南所作,記明亡後的遭際和對友人的懷念。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首聯。寫詩時,作者的同伴有的殉國,有的隱居,有的降清,作者則先被清將馬蛟麟所逮,勸其投降,“‘易僧服則生,否則死。袍服在左,白刃在右。’乃辭左而受右,清帥起謝之,為之解縛,聽其以僧終”(孫靜庵《明遺民錄》)。“分手”、“獨”乃血淚語。此聯二句對比,“獨”與“都”反差,表示跟堅守復社社規的戰友千里同心,不怕過孤獨淡泊的生活。
頷聯。回憶入清後的艱苦歷程,一年中多次改換姓名,到處逃難。寫詩排遣內心苦悶,賦五言一聯,要“九椎心”,用手捶胸,傷心至極。可想見詩人寫作時子規啼血、淚珠滾滾的情狀,亦可窺測他對故鄉、友人的思念之苦。
頸聯。生於憂患,聽慣了戰爭的訊息,但是鄭成功、張煌言溯江而上失利,吳三桂率清兵取雲貴紋死永曆帝,荊襄十家軍崩潰,廈門失守……頻頻傳來,心如刀剜,風雨聲更增添了無比憂傷。可見他的隱遁只是一種手段,實則密切注視著復明運動的走向。
尾聯。詩人擬以身殉國,效君辱臣死之義,痛心與留戀的只是摯友罷了。
此詩悲抑,調子低沉,但詩人吐露心曲,堅決出家,矢志不渝的品格,對友人一往情深,皆令人難忘詩風淒涼蒼鬱,悲苦感人,含蓄深沉。前兩聯對仗工整。“愁因風雨深”亦極奇警有味。

名家點評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朱惠國《元明清詩詞文》:該詩作於出家之後,表達了自己孤寂悽苦的處境、心情以及對朋友的牽掛與懷念之情。詩語言樸素,感情深沉,字字動人。

作者簡介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號曼公。安徽桐城人。明崇禎進士,官翰林院檢討。明末與陳貞慧、吳應箕、侯方域等參加政治活動,一時齊名。明亡後出家為僧,康熙時被捕,放逐粵西,病死途中。學識淵博,通天文、地理、歷史、生物、醫學、音韻及百家之學,又工詩善畫,既是愛國遺民,又是傑出思想家、科學家。著有《浮山集》《通雅》《物理小識》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