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不見(王訓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獨不見》乃樂府舊題,大抵抒寫思而不見的思婦之悲。王訓的這首擬作,細緻描寫了少女之思情,卻只因一種美麗的氛圍、環境而生,便更顯得詩意濃郁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獨不見》
  • 創作年代:南朝梁
  • 作品出處:玉台新詠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王訓
作品全文,作品賞析,

作品全文

日晚宜春暮,風軟上林朝。
對酒近初節,開樓盪夜嬌。
石橋通小澗,竹路上青霄。
持底誰見許,長愁成細腰。

作品賞析

起首二句,點出了時間和地點:正值暮春時節,又恰似黃昏時分,柔和的風兒吹拂著林苑。上林,漢代著名宮苑,位於長安西北,後世常用以代指華麗的園林。用“上林”這個詞,詩人在暗示我們:住在這裡的,是一位高貴美麗的女子。在這二句交代性的描述中,作者同時已在渲染一種艷美的色彩和氣氛。“日晚宜春暮”,“宜”字是有些強調的,突出來“日晚”和“春暮”二者的組合。春暮固然是在群芳即將凋零的時節,卻也是春色最為濃艷的日子。將暮春景色置於黃昏,添上一層的朦朧,豈不是更為動人?所以說“宜”。下一句再補足:這一片黃昏中的暮春景色,並不是普通的山林景色,而是一處華麗高貴的園林,那裡面是奇花異卉觸目即見的。寫風著一“軟”字,即說明風的溫和,亦暗示這風令人懶散。總之,起首二句,已經氤氳著濃厚的妖艷氣息。
時是良辰,景是美景,人呢?用這氣氛所能襯托的,自然是一位佳麗女子。那就不必多言。三、四句直接寫她的舉動。這是一聯對仗,要合起來讀。她把著酒盞,推開樓上窗欞,欣賞著嬌媚的夜色。“初節”,指春天,因其為四季節之始。上文已有了“春”字,這裡調換一詞,避免重複。酒的作用,在於進一步濃化詩中的情調。三杯兩盞,紅雲抹面,這女子也變艷如春花、搖曳如軟風、朦朧如夜色了。
收結的二句回到女主人公。“持底”,憑什麼、為什麼;“許”,如此。這二句仿佛是一聲幽幽的嘆息:我要用什麼方式才能夠、又讓誰知曉自己是這副模樣。由於長久的憂愁,衣帶漸緩,腰瘦堪把?前一句中,寫了兩層:一是無法與人溝通,而是即使能夠與人溝通,也不知道和誰去溝通。這就說明,詩中的愁緒,並非是一般的相思之愁,而是被幽閉的女子的青春孤獨。她已為此困擾得久了、傷心得久了,卻依然沒有解脫的法子。生命的短暫已然令人畏懼,女子的青春更為短暫,讓她怎不哀怨?
此詩的前六句,寫足了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直至五、六句轉為悠遠,也只是“暗渡陳倉”,卻無淒涼怨愁之感。乃至推出結二句,境界方出,遂為全詩籠罩上了一層哀婉情調。回過頭來仔細探究,原來是一片嬌艷春光,喚起了主人公生命意識的幽思。雖然,詩中的主人公,事先已是“長愁成細腰”,久為青春孤寂所苦。然而,詩人並沒有讓女主人公從一開始就用一種哀怨的目光去看待世界,而是歡歡喜喜的欣賞春色。所謂“起於無作,興於自然”,一味寫來,應物便是,終於在結句處意緒陡變,觸先感隨,發為喟嘆。而先前光色之艷,此時卻完全成為春思之情的襯托。筆法的巧妙,著實令人驚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