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茅

獐茅

獐茅是禾本科植物屬的一種雙子葉植物,山東昌邑北部鹽分較低地帶,它與南方蘆葦(Phragmites australis)混生,每平方米136叢,根長18~25厘米,株高18厘米,平均每叢分櫱56個;但在土壤鹽分較高地帶,它與翅鹼蓬混生,每平方米僅有獐茅45叢,根長10厘米,每叢分櫱10~14個,平均生有長達110厘米的匍匐莖。獐茅群落表現了沿海地帶盾生草甸的一般特點,種類組成簡單。

除建群種獐茅以外,常見的只有蘆葦蒙古鴉蔥(Sorzonera mongolica)二色補血草(Limonium bicolor)、鹼蓬(Suaeda glauca)等稀疏的少量種類,在群落中作用不大。獐茅一般4月初萌發,5月下旬開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開始枯黃。獐茅匍匐莖發達,在地面橫走,著生不定根,再生力強,耐踐踏,耐重牧;在過牧草場,其他植物受抑制,它卻繁茂生長,抗逆性更加明顯。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獐茅
  • 拉丁學名:Angiospermae
  • :植物界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罌粟目  Papaverales
  • :禾本科 Gramineae
  • :埝草(獐毛)屬  Aeluropus
  • :獐茅  Aeluropus sinensis
  • 海拔下限 : 100
  •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 海拔上限:100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栽培技術,種下等級,

形態特徵

獐茅與小獐茅的主要不同點是植株較粗壯,節具柔毛;小穗長4~6毫米;穎及外稃邊緣無毛。細胞染色體:2n=20。

生長環境

生境: 海岸沙灘, 鹽鹼灘, 鹽漬化草甸

分布範圍

遼寧省, 內蒙自治區, 北京市, 河北省, 山西省, 新疆自治區, 山東省
地理分布
獐茅(別名馬牙頭、馬絆草、小葉蘆)主要分布於中國的山東(山東半島)、遼寧(遼東半島)、河北、江蘇(北部沿海)等省,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甘肅境內也少有分布。

栽培技術

中生根莖型禾草,是鹽化低地草甸的重要組成植物,為鹽土的指示植物,其生長的土壤pH為7.5~8.0。就微地形講,在渤海沿岸,局部高出水面數10厘米處,有獐茅生長,但多與鹽生植物混生;在海拔2.5米、排水良好的稍高地帶,多成純群落生長。就獐茅與土壤含鹽量的關係來說,其適應範圍很廣。據在山東省壽光縣北部調查,土壤含鹽量在1%左右的地方生長最好,植株繁茂;土壤含鹽量增高,植株漸疏;土壤出現有微鹽結皮,含鹽在2%,每平方米有植株116叢,莖高14厘米,當鹽分增高到3%,植株只有84叢,到了有白色鹽斑,就不見有生長。獐茅對土壤鹽分的適應,不僅限於植株數目的變化,而且在生長狀態上也有明顯的變異。土壤鹽分較低,株叢密集,株體高,根系發達;在鹽斑地帶,植株稀疏,多生有較長的匍匐莖。適口性較好。

種下等級

Aeluropus littoralis (Willd.) Parl. var. sinensis Debeaux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